【治疗措施】
(一)一般治疗与对症治疗 病人入院后,即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临床症状消失后每隔5~7天送检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可解除隔离.发热期病人必须卧床休息,退热后2~3天可在床上稍坐,退热后2周可轻度活动.
应给予高热量,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包括足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以补充发热期的消耗,促进恢复,发热期间宜用流质或细软无渣饮食,少量多餐.退热后,食欲增加后,可逐渐进稀饭,软饭,忌吃坚硬多渣食物,以免诱发肠出血和肠穿孔,一般退热后2周才恢复正常饮食.
应鼓励病人多进水分,每日约2000~3000ml(包括饮食在内),以利毒素排泄 .如因病重不能进食者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有严重毒血症者,可在足量有效抗菌治疗配合下使用激素.常用氢化可的松25~50mg或地塞米松1~2mg,每日1次静脉缓慢滴注;或口服强的松5mg,每日3~4次,疗程不超过3天.
若伤寒合并血吸虫病,尤其是急性血吸虫病时,一般宜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配合伤寒的病原治疗,待体温被控制,全身情况明显改善后,才给予口服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
对兼有毒血症和显著鼓肠或腹泻的患者,激素的使用宜慎重,以免发生肠出血及肠穿孔.
(二)伤寒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
1.氟喹诺酮类药物为首选,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下列共同特点:
①抗菌谱广,尤其对革兰阴性杆菌活性高;
②细菌对其产生突变耐药的发生率低;
③体内分布广,组织体液中药物浓度高,可达有效抑菌或杀菌水平;
④大多品种系口服制剂,使用方便;
⑤因其影响骨骼发育,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慎用.目前常用的有氧氟沙星,剂量:300mg每日两次,口服或200mg每8~12小时一次,静滴,疗程14天.环丙沙星,剂量:500mg每日两次或每8小时一次,口服或静滴,疗程:14天.
2.头孢菌素类 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在体外对伤寒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毒副反应低,尤其适用于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以及氯霉素耐药菌所致伤寒.可用头孢三嗪,剂量:成人1g,每12小时一次,儿童每天100mg/kg,疗程:14天.头孢噻肟,剂量:成人1~2g,每8~12小时一次,儿童每天100~150mg/kg,疗程:14天.
3.氯霉素 剂量:为每天25mg/kg,分2~4次口服或静脉滴注,体温正常后,剂量减半.疗程:两周.注意事项:
①新生儿,孕妇,肝功能明显损害者忌用;
②注意毒副作用,经常复查血象,白细胞低于2500/mm3时停药.
4.氨苄(或阿莫)西林 剂量:成人2~6g/d,儿童每天100~150mg/kg,分3~4次口服或静脉滴注.阿莫西林成人2~4g/天,分3~4次口服,疗程:14天.注意事项:
①本药效果不太理想,故疗程宜长,以减少复发及排菌.
②一旦出现药疹,应及时停药.
5.复方新诺明 剂量:成人,2片每日两次,儿童每天SMZ40~50mg/kg,TMP10mg/kg,一日二次,疗程:14天.
(三)带菌者的治疗
1.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 剂量:成人氨苄西林4~6g/天或阿莫西林6g/天加丙磺舒2g/天,分3~4次口服,疗程:6周.
2.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 剂量:氧氟沙星300mg一日二次,环丙沙星500~750mg,一日二次口服,疗程:6周.
(四)并发症的治疗
1.肠出血
①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神志变化及便血情况;
②暂停饮食,或进少量流质;
③静脉滴注葡萄糖生理盐水,注意电解质平衡,并加用维生素K,安络血,抗血纤溶芳酸,止血粉等止血药;
④根据出血情况,酌量输血;
⑤如病人烦躁不安,可注射镇静剂,如安定,苯巴比妥钠,禁用泻剂及灌肠;
⑥经积极治疗仍出血不止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2.肠穿孔 除局限者外,肠穿孔伴发腹膜炎的患者应及早手术治疗,同时加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如氯霉素或氨苄青霉素与庆大或卡那霉素联合应用,以控制腹膜炎.
3.中毒性心肌炎 严格卧床休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B1,ATP,静注高渗葡萄糖液.如出现心力衰竭,应积极处理,可使用洋地黄和速尿并维持至临床症状好转,但病人对洋地黄耐受性差,故用药时宜谨慎.
4.中毒性肝炎 除护肝治疗外,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5.胆囊炎 按一般内科治疗.
6.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①控制伤寒杆菌的原发感染,可用氨苄青霉素或羟氨苄青霉素;
②输血,补液;
③使用皮质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强的松龙等.尤对儿童患者可迅速缓解病情;
④抗凝疗法,可用小剂量肝素每日50~100u/kg静注或静滴,控制此征有显著疗效,也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
⑤必要时行腹膜或血液透析,以及时清除氮质血症,促进肾功能恢复.
7.DIC 给予抗凝治疗,酌情输血,并应用氨苄青霉素控制原发感染.
标签:副伤寒,甲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