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种食物搭配引发皮炎
1.鲫鱼和冬瓜:
鲫鱼性温味甘,能和胃补虚、消肿去毒、利水通乳,但若与冬瓜同食会使身体脱水。
低血压、身体虚弱者不宜食用。
2.西红柿和鱼肉:
西红柿中的维生素C会对鱼肉中的铜元素释放产生抑制作用。如西红柿烩平鱼。
3.大蒜和大葱:
大蒜大葱都是强烈刺激肠道的食物,胃肠道有疾患的人食用后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常见菜肴:麻辣四季豆(葱烧四季豆)。
4.鸡肉和芝麻:
芝麻能滋补肝肾、养血生津、润肠通便、乌发,但与鸡肉同食会中毒,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常见菜肴如“葱菇鸡块”。
5.五香茶叶蛋(茶叶+鸡蛋):
浓茶中含有较多的单宁酸,单宁酸能使蛋白质变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影响吸收利用。
6.白萝卜和木耳:
如红白萝卜木耳汤。萝卜性平微寒,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顺气利便、生津止渴、补中安脏等功效。但需注意萝卜与木耳同食可能会得皮炎。
2如何区别皮炎和湿疹
1.湿疹的疹型变化比皮疹大。
皮炎没有这些变型,其炎症多限于急性、亚急性、和恢复期,慢性皮炎少见。
2.皮炎部位为暴露处,即接触过敏原处,湿疹则较泛发。
3.皮炎病程短,复发少;湿疹病期长,缠绵难愈。
4.急性皮炎的炎症程度重于急性湿疹,红斑、水肿更重,水疱更多,常有大疱;湿疹的炎症程度轻于皮炎,极少见到大疱;有特征性点状糜烂。
5.皮炎有比较明确的病因即接触过敏原。这些过敏原中,相当一部分极易探明,但湿疹的直接病因常难以确认。
有些病人所谓的“病因”如搔抓、烫洗等,至多也只算诱因。
6.同一皮损内,皮炎的的疹型较单一,例如基本上是红斑、水肿、水疱等;
湿疹则较复杂多变,同一处损害有几种皮疹,如外层为红斑、丘疹,中层为水疱,内层有糜烂、渗液、结痂。
7.皮炎损害集中,界限清楚,好似印出或画出的;
湿疹皮疹分散,疹片、疹群常无明晰的界限,注意饮食习惯,不能暴饮暴食对身体不好,容易得肠胃疾病。
3如何用中药治疗常见皮炎
一、神经性皮炎
主要发生于暴露易摩擦部位,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以秋季多发或者加重。在中医属于“皮疴”等范畴。多见于青壮年,主要见于颈后、两侧、肘后、骶尾以及外阴等处。
病起之初有瘙痒而无皮损,以后因瘙抓出现抓痕、脱屑、血痂,以后逐渐苔藓化,形如皮革,坚厚无比。
用药参考
1.内服法:可口服健脾渗湿冲剂,每次20克,每天3次;或龙胆泻肝丸,每次1丸,每天3次;或神经性皮炎口服液,每次1支,每天3次。
2.外治法:可用消炎止痒洗剂外洗患处,每天2次;或飞扬洗剂外洗患处,每天2次;或先用10%硫磺(或风油精)均匀薄薄地涂于患处,然后用电吹风微吹患处,温度以可以忍受为宜,每天1次,每次20分钟;或用丹参15克,生地30克,柴胡12克,茯苓12克,黄芩15克,甘草6克,煎水洗患处,每晚1次。
二、皮肤瘙痒症
指仅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损的一种皮肤病。在中医属于“痒风”、“风瘙痒”等范畴。多见于年老体弱或兼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特点是仅有全身性瘙痒和伴有继发性抓痕、血痂、脱屑和色素沉着,而无原发性皮损。
对于长期瘙痒者应排除内脏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存在。
用药参考
1.内服法:可口服乌蛇止痒丸,每次3~5克,每天2次;或口服湿毒清丸,每次3粒,每天3次;或六味地黄丸,每次5克,每天2次;或安神祛痒冲剂,每次 1包,每天3次。
2.外治法:可外涂祛风止痒霜,每天2~3次;或涂1%薄荷三黄洗剂,每天2次;或用防风15克,生地25克,白芍12克,细辛6克,白藓皮12克,蛇床子15克(另包),地肤子20克(另包),甘草6克,煎水洗澡,每天1次。
三、急慢性湿疹
是一种全身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在中医属于“湿疮”、“湿疡”等范畴。
本病以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脱屑等多种皮损为特征,并且常呈对称性分布,伴有剧烈瘙痒和心情烦躁,容易并发感染,对患者精神、心理、工作和学习影响极大。
用药参考
1.内服法:可口服龙胆泻肝丸,每次6克,每天3次;或炎必克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或黄连上清丸,每次1丸,每天3次;或甘露消毒丹,每次9克,每天3次;或二妙丸,每次9克,每天2次;或归脾丸,每次9克,每天3次;或六味地黄丸,每次9克,每天3次。
2.外治法:以渗出、糜烂为主者,可用皮炎外洗1号,冷湿敷或外洗,然后外搽皮炎1号油膏;以红斑、丘疹瘙痒为主者,可用三黄洗剂或黄柏六一散外扑;以肥厚、苔藓样变为主者,可用皮炎外洗2号外洗,然后用黄连皮炎膏或苦参膏外搽。
四、急慢性荨麻疹
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血管反应性过敏性皮肤病,在中医属于“瘾疹”等范畴。
起病先有皮肤瘙痒,后有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略高出于皮肤,呈散发性,可融合成环状、地图状;几团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不等,消退后不留痕迹,时隐时现。进食鱼虾等可加重。
用药参考
1.内服法:可口服防风通圣丸,每次6克,每天3次;或玉屏风散丸,每次6克,每天3次;或逍遥丸,每次9克,每天3次;或归脾丸,每次9克,每天3次;或乌鸡白凤丸,每次1丸,每天2次。
2.外治法:可用路路通60克,蚕沙50克,厚朴30克,防风20克,加水适量,煎水熏洗患处;或用百部20克,明矾 10克,50%酒精100毫升,浸泡2周后,外涂患处,每天3~4次。
五、手足皲裂症
是发生于秋冬季的一种物理性皮肤病,在中医属于“皴裂疮”、“干裂疮”、“皲裂疮”等范畴。多发于工人、农民、渔民和手工行业(如饮食业、理发业和环卫业者等)。主要表现为手掌、足跖部位皮肤增厚、干燥、粗糙、皲裂、出血,容易并发细菌感染。患者局部严重疼痛不适,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用药参考
1.内服法:可口服四物汤加减白芍15克,熟地黄20克,鸡血藤30克,何首乌15克,桃仁10克,桑白皮12克,黄精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天1 剂。
2.外治法:可用蛤蜊油外涂,每天数次;或白芨软膏(白芨细末10克,凡士林50克,混合调均)外涂,每天数次;或用蜂蜡、麻油各适量,加温溶化,趁热滴于患处(以可忍受为宜);或用新楝树果,去核,取肉,加猪油适量,捣烂如泥,外搽患处,每天2~3次。
4常用电脑也要当心染上皮炎
专家介绍,“电子过敏症”也称电磁波过敏症,是手机、计算机、无线网络等电子产品产生的电磁波造成的过敏,过敏者会出现头晕、潮热、瘙痒、恶心、心悸、头痛等症状。
目前已知这是因为持续暴露在电磁场中而导致的一种过敏类疾病。
电子过敏症患者的主要病源是电脑。开机状态下的电脑屏幕有电磁辐射作用,会导致瘙痒、红疹、红斑等过敏性皮炎,眼部疼痛等结膜炎病症。
其次,电脑屏幕周围会形成一个静电场,吸附大量悬浮灰尘,导致尘螨过敏。
此外,电脑开机后,会散发出一种为三基磷酸盐的气体,属于致敏物质。而且电脑越新,释放出的致敏气体就越多。
医生提醒,患“电子过敏症”跟个人工作压力及不良生活方式导致免疫力下降有关,平时要做好防护措施。
注意皮肤保洁,用温水将静电吸附在面部的尘垢洗净;注意室内通风,工作一小时至少休息一次;多喝水、多补充维生素及蛋白质。
哪些措施对于预防皮炎有良效呢?
1、注意远离过敏原:过敏性皮炎一般都是由于对某种物质过敏而引发的症状,所以治疗过敏性皮炎重在杜绝致病原。
离开过敏原后,症状便逐渐消失。
对患者来说首先应该弄清楚自己对什么过敏。然后尽量避免接触。比如对紫外线过敏,就尽量避免太阳晒或者做些防护措施;对花粉过敏,就在花粉天少出门等。
2、饮食调理,营养均衡:得了过敏性皮炎,可多摄入一些水果蔬菜,少吃鱼虾海鲜、牛羊肉和油腻、甜、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严禁烟酒:烟、酒会使过敏性皮炎患者的症状加重。所以,过敏性皮炎患者应该戒烟戒酒。
如果家中有患过敏性皮炎的儿童,那么为了未来的祖国栋梁的健康,家长也应该离烟酒远一点。
4、慎用化妆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可是,有些化妆品中含有的成分可能就是引发你过敏性皮炎的元凶。
保养是最重要的,每天要用温水洗脸,不要用含碱性大的香皂。
如果一定要化妆,建议淡妆就好。
皮炎危害不可小觑,传统治疗效果有限
目前西医对皮炎的治疗多采用以内服抗组胺药物,皮质激素类药物临时抑制为多,如口服西药,口服激素,外用溶液洗剂、乳剂、泥膏、油剂、软膏、乳剂、涂膜剂、酊剂及硬膏等。
长时间或大剂量外用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会成瘾导致药物依赖性,最常见的是用药后病情好转,一旦停药后,用药部位原发病变加重;如再停药,反跳性再发,还会引起机体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电解质等一系列物质代谢紊乱,破坏机体的防卫系统和抑制免疫反应能力,后果比以前更严重。
5为何戴首饰会引起皮炎
有些年轻人属于敏感性皮肤,随着天气逐步变得炎热,大家都脱掉厚厚的棉衣,而夏季也是皮炎的高发季节,有些接触性皮炎患者戴首饰就会引发皮炎,所以针对大家的疑问今天我们的小编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首饰几乎成了每个女性的必备之物,佩戴首饰可以突显女性魅力,在社交场合首饰更是必不可少的。
首饰,给女性们增添了不少风姿,使俏丽动人。但是,如果不能正确佩戴首饰,也会引起接触性皮炎,给女性带来烦恼。那么,为什么首饰会引起皮炎?
佩戴方式问题:至于戴戒指引起皮炎的也屡见不鲜。
戒指戴得过紧,必然影响手指末端的血液循环,使手指发育不良,并产生麻木感。且戒指下汗液污垢的积存,极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而引起皮炎。
首饰材质问题:汗水浸洗了首饰,汗液中所含的氯化钠便和首饰中的铬、铜、锌、镍等金属或化合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如镀镍项链的中含有的镍本身就是一种致敏物质,再与汗液结合,生成氯化镍,使皮肤过敏,发生镍皮肤炎症,出现红斑、瘙痒、水泡等皮肤损害。
佩带部位特性:佩戴耳环的女性,必得先穿刺耳垂。耳朵皮肤薄、皮肤下组织少、血管细而表浅、血液流动缓慢,钻洞穿孔后,真皮组织受到一定损伤。
难免有组织液渗出,加上局部皮肤与耳环发生磨擦,以及尘埃、细菌等污染,很容易发生感染,使耳垂孔周围产生瘙痒,严重者引起红肿、丘疹、水泡,甚至化脓、糜烂。
标签:皮炎,搭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