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回答>百科问答>为什么gay圈中0比1多呐?

为什么gay圈中0比1多呐?

2024-06-04 20:46:14 编辑:join 浏览量:555

为什么gay圈中0比1多呐?

我觉得很多不是真的零

其中有百分之七十是缺爱

百分之三十是没有自信,觉得自己满足不了对方,无论是自己的大小、持久与性格,错误的认为一就是该宠着对方,该主动一点,如同男女当中的男性角色

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思想

你觉得一就不缺爱了吗?该缺爱都会缺爱,不缺爱的人又怎么会想要好好爱呢?

一的自信是怎么来的,是用努力换来的。某方面不行,就增强另一方面,事实上大部分的优势都是依靠代价换取的。

很多时候,你在乎的条件,别人根本不在乎

事实、现实就是

一、零,只是床上的角色,与生活无关

生活中你们就是两个相互依靠的男人而已

那我问你?为啥山东东北这种地方总会被叫1多?我发现一个很恶心人的事实,就是越是强调“爷们儿”“小伙子”“汉子”的地方,还有被认为封建的地方,就越是被认为1多。这些地方往往强调传统的男性形象。我总觉得所谓的1和0不过是床上的喜好罢了,你喜欢被干还是干别人跟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是无关的。然而看多了同类,我看到总有人觉得1就应该具备所谓好男人一切该有的特征,什么好东西全扔1上,然而一提到0,就觉得0是被照顾的一方面。这就不自然的形成一种很魔性的意识:1就应该在爱情里付出更多承担更多。这是不是跟拳师嘴里的某些经典语录很像?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渴望被爱是每个人在恋爱中必然的需求。那些所谓的0,大可扪心自问,你认为自己是0到底是因为接受不了在床上当1,还是单纯的想逃避在爱情中的责任呢?责任、担当、付出,这些品质本不应该分性别,更不应该分10。在这个女性购房率快跟男性比肩的年代,一想到居然还有很多0却还把“1就该照顾0”这种奇葩思想奉为圭臬。

这是一个很残酷的回答,这些信息和论点有我们团队 在过去三年在台湾地区实际大量访谈和观察男同志的数据支持 ,笔者想给读者呈现,最真实世界。

直接来说,在台湾地区,性角色的比例大概是呈现这样一个分布:

是有超过三万份,长达三年,考虑年纪和地区分布的资料,加上其中很多是有透过电话或一对一聊天再去确认,所以这个统计,应该非常接近真实。

(Blued App也有相关针对男男性角色的统计资料,也可参考)

从分布看到,把自己视为“0”角色的男同志,超过5成。因此在男同志的世界,绝对是0比1多,而且如果不考虑“不分”,“偏0”大概是“偏1”的三倍左右。

也就是常常在软件上,如果你标示自己为1,应该会收到非常多的0传的暧昧讯息。

那这是台湾地区的数字,那大陆呢? 我认为比例上应该是差不多的。

我早先年在北京闯荡的时候,经常感觉北方的1在比例上,比南方多,让我有觉得是否大陆可能会有差异,但后来我实际在各交友管道,微信群、豆瓣、芝士回答、我的朋友圈这些地方观察,确定比例会与台湾地区差不多。可能让大家失望了。

这个议题最近同时也在风口上,哈哈。

我曾经看过很多从 心理学和医学论点出发的文章,有科学根据,非常有深度。我都非常同意。

但身为一个从事男同志社交的从业人员,每天都必须亲自面对面与客户交流,这些理论性为主的论点客户很难理解,也不想去理解,因为大多人对于交友/恋爱/社交的思考非常直觉,且凭感觉(不像思考房价\股市那样理性),因此99%的客户都很难理解,也根本不想从医学或心理学去理解这个问题。

而我刚好因为从事的行业,有大量的观察,因此想提出比较多实际的观察和经验。

想从几个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情境去让大家理解:

试着回想我们过去的成长环境,极少有机会接触关于男男的戏码,99%是男欢女爱,而这些偏向好莱坞式的剧情,通常都有比较阳刚、外型姣好或具社会资源的男主角来贯穿整部剧。而在看这些情节的时候,人是会有投射的,由于男同志大多无法投射到男主角对于女主角的追求,加上在大众文化里也没有男男角色扮演相关的替代情节,因此男同志只能以女性视角来投射,觉得自己喜欢男生互动应该是要像那样。期望自己也像女主角一样被对待。

这也就可能是,很多零号在内心,倾向凭感觉,偏被动,在感情中想要被对方照顾。因为这样的人设,他才能投入。

实际上背后的问题是:

“不知道如何和另一个男人相处”

”对于男男的相处上的思考,很局限,或只能套用男女的分工"。

因此这些影响潜移默化地,烙印在男同志心理当中,女人的情节,或许是更吸引男同志的。

2. 能给予对方“性冲动”的条件,并非人人有 (政治不正确论点)

这我自己本身,最相信的论点。

大家都知道“当1” ,Be a Top,是要进入。 进入是需要从生理上获得视觉与感官上的刺激,来达到某种可进入的“状态” ,是身为一个男性的性行为驱动力。是一件非常难用科学去解释的事情。

同时。

大家也都有经验,三更半夜偷偷一个人在屏幕前,看那些男人会看的东西,然后自行解决性需求。

这种行为不分1/0。认为自己是“0”的男同志也是可以透过“看片”,来达到满足性需求。

但换作是面对一个真人呢?那可能他就无法解决需求了,为什么,因为面对的“他”,无法让他有足够的性刺激,因此,两个无法完成这神圣的任务。

那这跟性角色比例有什么关系?

关系很大,因为 对于大多数人,决定性角色,是来自过去的性经验。而非绝对值。

如果我把一个日韩的年轻肌肉GOGO BOY带到任何同志的房间,给你一小时,谁没法变成猛壹??

可是性刺激的来源-外型身材这些条件,是属于常态分布,或许只有头部的那些人可以在性方面给予对方“足够的刺激”,也就是大多数人,面对的都是无法让自己变成"1"的男同志。久而久之,大多数人会觉得自己没法当1,而认定自己为偏零,认为零会是一个比较自在的角色。

我认为絕對可以。只有极少部分的人,是真正的天生纯0。

但要让0成为1需要很费劲,让1当0卻只要他愿意即可。

所以换角度看男人的性,是一个很神奇的行为,其实是一种动态的行为。

我们在台湾地区访谈客户时,经常会听到客户回答像这样的句子。

请问你可以当1吗?有试着做过1吗?

所回答经常是这样的:

前者是透过感情,后者是视觉生理。

所以事实上真的没有纯一,或纯零。只是你愿不愿意。实际上从上面的回答来看1/0是可以变动的。

因此当1的经验和频率,决定于男同志认定自己是否是偏1/0,在回答时,只是以“过去经验”来回答。 因此在我们这边, 性角色,不是绝对的,只是代表你过去都是做什么角色。

如果“性冲动”是驱动男人对另外一个男人做1的动力。那 你有没有能让别人有“性冲动”的条件,就变得格外重要。

也就是角色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由两两决定,遇到任何人,你都会变,有些人,面对他,你可以当0,有些人面对他你可以当1。

那这其中的关键开关是什么?

100%是 “性別氣質”

在圈内,我们常会用这个人很man, 爷们,娘C 或是阳刚,去形容人。这种标签很容易。

但 性别气质所指,其实包含外貌、体型、声音、语调、腔调、动作、肢体等综合方面。范围很广。

从人的认知来说,阳刚是属于男生,阴柔是属于女生。这非常直觉,人类是有一套,可以很快去识别这种分类的判断直觉。

从那些公众号、小红书、Instagram大家所关注的红人,偏男性气质的人,会较受到关注,鼻挺、肌肉、高或壮、奶狗。这些人给人的形象大多数是会被归类为“男性”特质。

从我们和大量客户接触的经验来说。

客戶最常用“感覺”,來形容自己的感受。

这是客户最常在约会后,给我们的反馈。

而为了做到尽职,我们一定会追问:那什么样的人会给你有感觉呢?你可以形容一下你的菜吗?

这些答案,会经过我们抽丝剥茧深挖客户脑中的形象得出。而通常这些男同志客户的回答,都会偏向“男性”特质或比较符合“男性”形象相关形容词,例如Man一点, 壮一点, 主动积极一点,幽默一点, 会开车。答案显而易见。

这也是 整个男同志圈在走向,崇尚阳刚气质。

但残酷的事实是,从我们这边观察来看,实际上大多数的圈内男同志,身上是比较难找到明显的”男性“特质,大多属于”中性“,甚至更容易发现带有”女性“气质。

简单来说,像个“男生”,在同志圈,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你具备了,恭喜你。是大家偏向喜欢的类型。

回过头来看,这种关于性别气质的分布,其实和性角色的分布有点类似。

因此

大家口中的“性角色”只是透过”过去经验“来归纳,实际上“性别气质”才是决定“性角色”的关键。

所以我认为,零号比较多,和圈内的“性别气质”分布状态有非常大的关系。

在我们实际访谈之中,很大一部分自认为0或偏0的人,其实,过去很少有性经验。有些很怕当1,有些觉得当0比1爽,有些人根本没有性经验。那我们这边通常会鼓励这些客户先把自己设定为不分,因为这些人,其实还需要更多的经验去探索自己生理世界。

因此,我们内心的终极目标,其实是认为所有男同志应该都要属于Versatile,Vers或不分。

因为从逻辑来看,这才是合理的。

0比1多,大多是后天的影响,和一种男同志圈子因为“性别气质”和“生理特质”,自然形成的失衡状态。

我也认为,这种自然的平衡,很难被打破。

最后如果1和0的比例,真是如此,那这些0, 从逻辑来算,很多都要剩下,听起来满惨的。

未来我会找机会,写一篇,我们对于零号的观察,和交友、找伴、性方面、终身伴侣的建议。

这是我每天的工作。没有人比我还懂。未来想阅读到類似的文章,请关注我芝士回答帐号或我们的WX号(Gathr一起约会吧): GathrDating

Gathr一起約會吧

我们在2021年9月开始以Gathr 一起约会吧,开始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服务大陆地区男同志。我们是第一个亚洲男男线下1:1交友约会服务,在台湾地区累积三年多经验,实际服务过八千多位男会员,帮助他们找寻一段长久稳定的关系。

要是你受够软件,总是遇到不对的人,渴望一段稳定关系,但却苦无管道和机会,来尝试另外一种新的交友的选择吧。

这样的说法,在我看来是社群中很多人自我认同不足时,对“阳刚”的渴望产生的错觉。认为一个男人只要有过接受插入的行为,就不再是“纯种的”1了,“爷们”指数就减低了,就不够阳刚了。

这种1和0的绝对划分本身就是一种刻板印象,就像认为男人只能爱女人,女人只能爱男人的异性恋范式一样死板。金赛性学报告37%的男性曾发生过同性性行为,但只有3-5%的人是同性恋,也就是说有超过32%的直男也曾经发生过同性性行为,按照所谓的“纯一”理论,这32%的人,都不是纯异性恋了。

所谓的“纯一论”背后,有着强烈的内化的刻板印象,把异性恋模式套过来,认为同性恋之间的性就是插入与被插入这样的方式, 是典型的过着同性恋生活,却长着一幅异性恋的脑袋。

“纯一论”的人,通常自我认同差,内在自我接纳也不足,有些极致的甚至会认为,同性恋就算是“纯一”也不够纯,毕竟他们还是跟同性搞,他们把目光盯着异性恋,觉得跟异性恋搞上了才叫真爷们,才叫有成就感。

“纯一论”背后,还隐约包含对零的贬低,其实是内化的自我恐同,把外界对同性恋的错误认知和对男性气质论的歧视内化,然后再去歧视社群内部的人。男同之间比谁更“纯一”成了自我标榜和自我接纳不足时,满足可怜虚荣心的遮羞布。那是很多男同性恋的另一个柜子。

我个人极为反感这样的划分,把情感中的互动、场景,人与人交往中的动态统统拿掉。把人工具化、刻板化、单一化和器官化。

一个男人接受过肛门指检,做过肠镜检查,他还是“纯一”吗?还是像黄金一样,标出纯度为99.99%?

只有补足内心里缺乏的自信和自我认同,才能消除对所谓“纯一”的错误认知。

匿名回答一波

以前遇到一个零,和我年纪差不多

比我有钱,比我好看,比我高,气场比我强,开好车,开房都是比较高级的房,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就是方方面面都比我牛逼,然后我是1他是0 ,我的任务就是艹好他,艹爽他。

因为他长得确实不错,屁股也很翘,一开始我可以屈下身给他tian后面,然后我是那种艹完以后还硬的,然后我射的多,而且很远,然后他对我感觉还很好,就一直约我。那时候我一度以为自己恋爱了。

然后有一次,他没洗干净,我没带套,操出****了,那个味道,然后我一下就软了,然后又没好意思说,然后就假装说了一句今天有点累,不行了,然后,过后没多久,他就把我删了~~~

gay中的0真的不像圈外人想象中的那样,0都是穷苦弱小的小朋友,1都是霸道总裁,0被艹了就觉得自己好吃亏,1就要在各方面疼爱关照补偿0等等。或者0性格偏女,1性格偏男,都不是。

0,很多都是很公的,很多都是牛逼轰轰的(一个纯GAY中的1面对很母的0一般是硬不起来的)。很多时候1是要伺候好0的,换句话说,1是狗,0才是人。花钱玩的话,mb做1要多付人家钱的,你以为他很爽,其实他很累。

但是实际上,世俗意义中的人们对于同性恋的快感,多少还是带有一些对同性恋性行为的反感。

比如,认为男人在性行为中不能被干,男人被干是对传统的大男子主义,对男人英雄主义,传统男人形象的极大颠覆和污辱。

但是研究同性恋现象多年,最近我观察到,在同性恋圈子里,仿佛被干(同性恋圈子里简称“受”)的男人越来越多。有一个不一定权威的调查显示,男同性恋里,绝对的攻(同性恋圈子里对性行为中主动的一方的简称)可能只有二成,绝对的受则至少占三成,其他才是可攻可受(而且相对偏受)。

同性恋小说家许佑生在他主编的《同性恋性爱圣经》里讲过一个有趣的笑话,说在美国的同性恋圈子里组织一个游轮派对,主持人让在性行为中是受的一方站一边,攻站一边,结果船立即侧翻了——因为船上的受远远多过于攻。

对许多身为同性恋的男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隐秘的秘密:让一个男人承认自己在男男性行为中是被干的一方,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所以,以前我采访的许多同志父母,他们自诩为可以接纳自己的孩子,但是一旦同志孩子向他们出柜公开,他们第一个关心的问题是:儿子在男男性行为中是干别人,还是被干一方?如果是干别的人,还稍微松口气,因为至少还没有丢掉男人的气概。而如果是被干一方,则自己都有些抬不起头来,仿佛羞辱先人,被别人占了便宜。

所谓的直男们因此对这个二元划分更加敏感。一些直男对同性性行为也跃跃欲试,但是真是逮着机会了,他们一定要干同性恋,因为这样才占了便宜,没有吃亏——直男们可能终生都无法明白,干与被干在社会学意义上似乎有高下之分,但是欲望与快感的意义上,只有互相得利。

事实上,按照金西与海蒂等人的性学理论,人皆有双性倾向,理想的性别是彩虹渐进式而不是二元对立的非黑即白式,所以,对于同性恋者来说,可攻可受应该是一种理想的性行为方式,事实上,你去研究同性色情片,那些能攻能受的攻受之间皆有风情的明星往往更受欢迎。

但是为什么在实际中,受比攻少呢?而且越来赵多的年轻一代的同性恋者(中国的同性恋杂志(点)的相关调查显示,越是年轻的九零后一代,受的比例更大于八零后和七零后)更倾向于做受?

属于生理肛交和前列腺式的快感的原因不用多说了,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我的观察是:

一,人在年轻时,更脆弱和更倾向于被控制。也就是说,做受时,在心理学意义上是交出全部的自己给另一个男人的。乖乖躺下来只享受,放弃主导权,希望被温柔的呵护等,这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身心上的懒惰等,更多是自己脆弱和渴望被呵护的感觉。

二,许多同性恋者倾向于做受,可能还有一种叛逆的激情和秘密之心所做崇。性爱里,越深挖自己内在的隐秘,越可能带有一种深入潜意识黑暗里的激情。所以,为什么性爱在本质意义是一种探究陌生人的冲动——因为太熟悉了,反倒没有了性激情。

还有社会越觉得男人只能是主动一方时,被动的男人反倒觉得在探索和打破那些禁忌和未知的性爱领域时,有一种孩子式的探索冲动。

三,这个时代的男人太累了,人们是不是希望在社会上要做强人,那么反倒回到床上,要完全放松,还有,深挖自己内心的另一面,做回真实的自己?

四,有的同性恋者更极端地告诉我,一个同性恋者之所以成为同性恋者,肯定是希望被一个强壮的男人干的,否则,那还不如做异性恋,找女人去?

……

等等。

这种受多攻少的现象带来的矛盾就是,许多同性恋者经常活在自己内在的矛盾和冲突中:

一方面,同性恋解放的要义就是对传统的大男子主义等提出了挑战和颠覆,但是同性恋者本身又对异性恋者的男子气充满了一种病态式的渴慕和迷恋,向往等。他们渴望颠覆的,又往往是他们审美中渴望的。

另一方面,正如异性恋婚恋市场的A女配B男一样,同性恋市场因为受多攻少,渣攻配优受的比例更是多,有许多渣攻更是因为自己是攻的身份而洋洋得意。

要想解答这一点,或许欲望和快感是一个深不可测的迷宫,它是无规则的,不理性的,这里面没有现成的规则。

从生理来说:前列腺快感是一种快感,就和抽烟 喝酒 打飞机一样,是会上瘾的,1做过0后很难变回纯1,这也就是为啥经常会看到资料是1可0.5只做0的现象存在。

从心理上来说:有一种理论是这样说的,同性恋之所以形成是因为在童年和青春期,身边缺少一个极具男子气概的人,可供我们模仿,因此同性恋喜欢男人,特别是具有男子气概的男人。同性恋大多童年或青春期都比较坎坷,天然的希望可以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关怀,这也是一部分原因。

从1的方面来说:我是1,就我个人而言,一方面,我有比较强的征服欲,我就喜欢我比我小,比我矮的0。另一方面,同性恋喜欢的是男人,请各位0请男人一些,0可以撒撒娇,卖卖萌,但请你们男人一些,和1一起承担,我们找的是伴侣不是拖油瓶。

从0的方面来说:我问过许多0相同的问题,你为什么要做0啊?我得到的回答大体上只有两种,因为爽啊,因为懒啊。还有一个回答让我记忆深刻,“因为我真的喜欢你,愿意为你做0。”

从人性来说:试问那个男人不想三妻四妾,外面彩旗飘飘,家中红旗不倒。这就是人性,是刻在骨子里的。0想占有1的所有爱,这基本无法实现,如果0非要得到全部,结果要么是伪装,要么是分手。

插曲:你们有没有想过,不是所有的父母都那么的开明,有一些1最后是要结婚的,一部分1是会退出这个圈子的。

总结:0和1各自的总量我们无从得知。我们看待0和1的标准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我们看到的0多1少也有可能是幸存者偏差。找伴侣这件事,看缘分吧只要性情合得来,一个人就够了,如果他离开了,说明未来有更好的等着你,如果你害怕找不到更好的,那只能说明你不够优秀,你不配得到更好的。另外,处对象的时候我们要像两只刺猬一样,相互接近又保持距离,相互包容,认清自己,接受对方和自己的不完美。

男同性恋角色的1/0划分,在中国已经有许多年的历史。今日,更多的中国同性恋者处于“深柜”状态,但角色区分在中国同性恋中非常普遍,男同性恋者中偏好插入角色的同性恋个体自我标签为“1”;偏好接受角色者自我标签为“0”;对二者偏好相当的自我标签为“0.5”。然而,相较于西方更多以性行为角色进行区分而使用的“Top”“Bottom”“versatile”表述。中国的“1”“0”“0.5”的符号背后则承载了更多社会、文化、心理的角色划分意义。

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描述一个中国男同性恋者是1或0时,无论何种性取向的中国人脑中都可能更容易呈现一个既有的刻板形象:1是相对较为“阳刚”的,而0则是相对“阴柔”的。然而,这种刻板划分造成了诸如LGBT社群内部歧视链、男同性恋人群亲密关系暴力、约会暴力、自尊水平降低甚至抑郁症、焦虑症等诸多问题,对男同性恋者本身的生活幸福感有着严重的负面效应。

郑丽军博士对于同性恋者的1/0角色划分做过系统全面的研究,研究以多个维度对1/0角色划分进行研究与分析,研究可以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推论,在中国同性恋的1/0角色划分中,无论是从生理特质还是从社会、文化、心理层面,1更“男性化”,而0则更为“女性化”。

1更偏好主动性行为,0更偏好被动性行为,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不难理解,因为同性恋角色区分最直观、最外在的表现就是按其性行为方式进行区分。而这一特点显然可能和个体的生物学因素相关,有研究显示1的血清睾酮水平显著高于0[许毅]。

“同性恋年纪大了(或者甚至可以精确到30岁以后),不做1就没有市场了!”这一句调侃背后存在着诸多可供细品的原因。男同性恋角色类型在生理指标上有显著的差异,1年龄、身高、体重和都显著大于0。而0对自己的身体关注最高,与异性恋模式中的女性角色一致,因此可能会认同更多的女性特质,在身体满意度方面也有更多的关注与不满意。同性之间择偶更注重外表,在数量上,0比例显著高于1,因此为了提高择偶竞争力,0对自己身体有更多的关注。这也就有了0的“争奇斗艳”,即男同性恋中0的“内卷”程度显著大于1。

男女同性恋在性别有关的特质上差异均显著。1在Self-MF量表和工具性测试上得分显著高于0,而0在表达性上得分显著高于1。这与西方研究中男同性恋被动角色与主动角色在儿童期性别不一致上存在显著差异的结果一致。,正如假设所述,生理性别与角色不一致的个体在儿童时期性别不一致更为明显,即男同性恋中的0角色比1在儿童期性别不一致上更为明显,而1角色在儿童期的表现更为男性化。正如角色类型在儿童期性别不一致上的差异一样,生理性别与角色不一致的个体在成人期性别不一致更为明显。

同时,1在性别有关的人格特质方面也更男性化,由此,可推论同性恋角色划分那可能与出生前母体环境的荷尔蒙水平有关。

1比0更注重对象的外在,而0可能更在乎1是否是或可能成为“成功人士”(或者说0比1更喜欢“金主爸爸”)。1/0两种角色男同性恋者在人格、空间认知、大脑类型、性别不一致等很多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0可能心理上更认同自己的“女性化”角色,因此在择偶偏好上也与女性的择偶偏好保持一致,因此表现为对伴侶“成功取向”特质的偏好高于1。而男性比女性更注重“外表取向”的特质,所以男同性恋中1比0更偏好“外表取向”特质。

信度和效度指标都支持同性恋角色结构的心理角色、依恋和性角色的三维度模型。研究表明,在中国的同性恋群体中,约定俗成的1/0角色并不是单纯指性角色,也包含了心理角色和依恋。在同性间的浪漫关系中,像异性恋一样,常常有主动和被动一方。主动方更倾向于照顾对方,被动方更倾向于被对方照顾。这可能受异性恋模式的影响,同性爱双方也会区分出“老婆”“老公”的角色。这种区分可能更能满足个体心理上的需要,也是角色区分心理上的体现。

同时,研究表明角色判断和男性化水平相关很高,个体在角色判断的过程中,可能会根据男性化水平进行判断。与判断角色0相比,判断角色1的过程中,中央前回和扣带回均有激活,从大脑激活层面证明了角色判断机制可能和男性化水平有关。因为中央前回和扣带回在女性对男性化面孔大脑的反应中有激活。在角色判断的过程中,激活脑区强度最大的是梭状回,梭状回的激活可能和对面孔男性化加工有关。

综上的全部科学研究结果说明,中国的男同性恋者的1/0划分,并不仅仅是指“性行为时的角色”划分,男性化/女性化的程度是影响中国男同性恋角色划分的重要因素,1比0表现得更男性化。也就是俗常所说的,1更为“阳刚”,0更为“阴柔”。同时,研究也表明了另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问题:0比1在生物学生理特征上,“雌性化”的水平也更高。这也使得中国的男同性恋1/0划分变得更容易被任何人理解,也更为“刻板”。

可以大胆地说,在今日大部分中国男同性恋者的眼中,1/0划分依旧是刻板模仿男女异性恋模式的直接产物,的0仍然就是扮演着“同性恋”时(刻板模仿异性恋者)角色中的“女性”角色,这便产生了后续的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男同性恋者生活的幸福程度。

陈曼在长达一年的网络民族志的观察中发现,中国LGBT社群及男同性恋社群内部存在着鄙视链。

于LGBT社群内部而言,男同性恋者常常会鄙视女同性恋者。大部分男同性恋本身就比较反感女人,认为女同性恋是女人,同时认为女人大多自身带有婆婆妈妈、小肚鸡肠的属性。男同性恋认为女同性恋喜欢小题大做,很多无所谓的事情都可以捏造出一堆乱七八糟的理论,“作”而不可理喻。同时,一些男同性恋认为女同性恋中的T本身模仿男人,是用男人的特质骗取女人爱意的一种手段,其本身其实还是女人。

值得关注的是,无论在国内外,双性恋和跨性别人群本身被异性恋人群边缘化,同时也要遭受同性恋人群的鄙视,以至于他们是最孤立无助的少数群体。有被访者提出“其实大部分的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都不喜欢双性恋,因为大家都觉得双性恋是靠不住的,总感觉双性恋最后在要结婚的时候还是会选择异性。其实双性恋相对于同性恋来说,主流社会对他们的了解更少。”而跨性别者面临的来自主流社会和社群内部的问题则更大,这很可能是由于主流社会或同性恋群体内部对于此类人群的科学认知度低下所导致的。

对于男同性恋群体内部来说,常见的情况是,具有明显的阳刚气质的“狼”“熊”鄙视具有阴柔气质的“猪”“猴”。甚至有肌肉的“狒狒”和“狼”不喜欢跟没有肌肉的人说话。“熊”“猪”“狒狒”“狼”基本上都不喜欢瘦如排骨的“猴子”。有胡子的或者喜欢胡子的一般不跟没胡子的人交往。这样的社交风俗似乎在近些年愈演愈烈,正与此同时,在中国的一线城市,相较于异性恋喜欢“小奶狗”,男同性恋社群内部的审美风潮则越来越向“络腮胡肌肉男”去靠拢。根据前述研究,男同性恋者外在的“男性化”“阳刚”表征成为了一种社群内部的“社交优势”。

而在男同性恋者内部提起“伪娘”,很多人会觉得他们是“娘娘腔”甚至是“人妖”,一些负面词汇如“假女人”“阴阳人”“二姨子”“异装癖”几乎成了“伪娘”的代名词。从调查研究中发现,让人误以为是女性的“伪娘”在男同性恋社群内部是饱受歧视的。甚至有很多人认为,是“伪娘”这一群体让大众对男同性恋有了误解和偏见。而实际上,“伪娘”本质上需细分为“跨性别者”“母0”“异装癖爱好者”等不同类型的具体族群。但无论是怎样的族群,“伪娘”确实在男同性恋者中鄙视链的底部。但若我们深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其实在中国,在很多情况下,“母0”“纯0”和“跨性别者”的认知界限是模糊的。如研究显示,跨性别者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处于LGBT人群鄙视链的底部,这甚至导致有很多其实了解自己可能是“跨性别者”的群体,由于害怕受到更多的不公和歧视,而无法认同自己是“跨性别者”,强行自述自己为“母0”“纯0”的情况。

此外,男同性恋者中还很常见“姐妹相称”的问题,但若究其本质,还有必要注意甄别是否符合“性别认同障碍”(现多称为“性别焦虑”)的问题。

来自DSM-V的诊断标准显示,“性别认同障碍”的诊断标准为:

直至今日,仍有一些男同性恋者会说出一些符合以上特质的话语,比如“我的β很胀很痒。”“给本宫请安。”“叫我大姐。”“妹妹你来啦。”“塑料姐妹花”。语义空间上,很多男同性恋者可能认为“姐妹相称”或使用一些“女性专属”的语料可能是风趣幽默,或者开玩笑,但其中有一部分却可能是真实存在“性别焦虑”问题者。而对于一部分男同性恋者来说,使用女性化的语料,更“母”的语言与行为会让他们感觉在社交中更为舒适。在主观上与他人眼中,这有意或无意地更加模糊了“男同性恋”中的0角色与“跨性别者”“性别焦虑者”的界限。

实际上这种界限模糊造成的结果与“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社交、学校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有关”是相通的——一个“母0”会不自觉地去倡导和宣扬这种“鸡言鸡语”的亚文化,以求一种社区性宽慰,尽管他们或多或少也认知到了一个问题——越女性化的0在男同性恋群体中越不受欢迎。而更为使他们社交痛苦的是,这种亚文化氛围,会使得他们眼中的1减少,“越母的0眼中的1越少”,即将他者同化,减少“异己”,生成“你最好是1”“你是1啊?别搞笑了。”“0.5都是0。”“喜欢有男人味的男人都必须是0。”这样的想法。换个角度,从常规的社会交往行为来看,这种对他者性别认同和角色认同的否认,其实是对他者主体的一种不尊重。

基于男同性恋人群结构,自我角色认同为“0”的,实际上可能占有目前中国男同性恋者人群中的大多数,但“0.5”“不分”“其他”的角色认同者比例也正在逐年增多,对于男同性恋社群来说,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由于人群结构在数量上的基数问题,于身份认同划分的维度而言,0处于男同性恋社群鄙视链的底部,其中“母0”“伪娘”则处于更底部,造成明显的“择偶劣势”,产生更为严重的男同性恋“内卷”,严重影响了此类男同性恋者的幸福感。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男权社会,社会规范以父权为核心。男性在家庭中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是家庭的主宰和支柱。男性作为社会的主宰,从内到外都处于统治者的地位,女性的权利一直是处于被剥夺的状态。在这种男权主宰的社会规范中,女性是没有独立性、没有发言权的存在。在男权社会下,女性在无意识中被压迫、被歧视。从家庭到社会,男权存在于我们社会结构中的各个角落。

从历史文献记载中不难发现,关于男同性恋的记载很多,但是关于女同性恋的记载却很少。这是因为,自古以来我国编写历史的人都是由男人组成,由于父权主宰的思想,使得他们的撰写一直以男性为主,歌颂、容许男性之间的友谊和爱情,但是很少关心女性。在他们眼里,女性的主要角色是在家中守候男人、生儿育女,进行家务劳动而已。由此可见,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权利被剥夺、社会地位低下的状态。

在LGBT群体中,存在明显的“阳刚”(男)对“阴柔”(女)的歧视,这就是典型的从男权社会所延伸出来的性别歧视。对于极具男性气质的“狼”“熊”来说,在男同性恋圈子中具有很高的人气,会得到大家的欣赏。而具有“阴柔”气质的“猴”和“伪娘”,在男同性恋中就处于被歧视的处境。这就是因为他们身上带有这种阴柔性,具有不符合男性规范的气质。

男同性恋鄙视女同性恋,是因为他们中间有人认为女同性恋之间不具有性的能力。同时,女同性恋中的“T”,也是去模仿男性打扮,模仿男性特征以达到同性恋的特质。这些鄙视从文化根源上来说,其实就是男权社会中性别偏见的延伸。

中国同性恋缺乏男男夫夫相处模式的榜样,缺乏可靠的“男-男”相处的模式参考。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一个男同性恋常常最初从哪里去学会爱另一个男人?一般来说答案便是母亲。所以成年的同性恋男性在没有可供学习的相处模式材料之时,只能不自觉去刻板模仿异性恋的相处模式,产生模仿“夫妻”式“核心家庭”模式,使用“老公”“老婆”等称谓,甚至在社会角色、家庭伦理、心理角色中,也出现了扮演“夫妻”的现象。而这又非常可能与该男同性恋者本身的自我认同程度相关。

因而,由于前述我国男权社会的现状,这也诞生了男同性恋社群中0的地位更低的现状。笔者在访谈中曾听闻过这样的言论:“我找的0就是要伺候我,做饭、洗碗、洗衣服。”“1就是去多赚钱养家的”“0就是要满足1的需要的”。这种“大男子主义”的言论也存在于同性恋社群的内部,而在人口的地理空间上也存在失衡。由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仍处于不均衡的状态,来自文明程度“未开化”或更“封建”更具有“大男子主义”或严重受制于“儒家思想”地域文化的男同性恋者,则会越显得“大男子主义”,也会更要求自己“阳刚”“像个男人”,继而在实际的交往中,很容易表现出对于0角色的不尊重,或体现出自身的“社交优越感”,使得0角色的幸福感进一步下降。

而一些0或者1喜欢在性爱的过程中出现“叫爸爸”的行为,助长了这种男权态势。“叫爸爸”于性爱过程中体现,表达了对“父系权威”的崇拜,甚至是“阳具崇拜”。简单来说,对1/0的形象越是进行刻板划分的人,其本上就是一个深深被印刻“父系权威”“男权社会”“大男子主义”文化思想的人,甚至其中一部分人有着“重男轻女”的思想文化糟粕。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接受了主流社会对于性别的划分。同性恋亚文化所创造出来的“T”“P”“0”“1”①“0.5”等符号,是为了区分同性恋者的性行为和性偏好,同时也指代了他/她们在同性关系中所需承担的性别角色,在无形中也带有两性的划分。

另一方面,在传统性别文化中,对外貌的装束早已有了要求。青年同性恋者虽然认知并且认同自我的性取向,但在这个亚文化圈子里仍会用异性恋世界的装束、外貌特征来建构自己的外形,比如“0”看起来比较“娘”,则可以进行化妆或者“阴柔”的装扮,在性关系中为被动方,这些都是社会性别规训的结果。

至今人们仍会认为男同性恋者都是女子气、 娘娘腔的,而女同性恋者则是阳刚的、充满男性气质的等。人们甚至还以外貌、性格特征等外在的因素来揣测同性恋者在性行为中扮演的角色。性行为被想当然地认为是由一个人的性别角色决定的,也就是说,“男性”与“女性”的二分法所决定的社会性别同时决定了性对象的选择。这种性角色与性别角色之间的“天然联系”是由于早期人们对非遵从性的社会性别与同性恋的刻板印象产生的,而早期的性研究更是巩固了这种刻板印象及其带来的污名。同性恋与异性恋之间是性取向上的差异,而非性别角色认同的差异。

事实上,性行为与性别角色定位没有直接关系。同性恋“男性化”和“女性化”的称谓,只是异性恋者为了理解同性恋而强加的标签,而这往往形成对同性恋者的性角色与性别角色之间关系的刻板印象,并进而影响同性恋者对自身的认识。这种现象类似于布尔迪厄所谓的“符号统治”,“它不仅与可见的性别特征而且与性习俗相联系,而且男同性恋者还将统治原则用于自身,也即在自己的伴侣关系中再现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的区分”,符号统治的情形在同性恋的生活世界中并不少见.

符号化本身便减少了认知成本。1/0划分为男同性恋社交甄别提供了便利。在认知碎片化的今日,短视频、算法、微博统治了很多人的信息源,当我们连读一本书都无法静下心来阅读的时候,我们何能静心去深度认知一个“人”呢?1/0角色的刻板划分其“工具化”“符号化”本身减少了大量的认知成本,也成为了通常所说的“标签化”,当我们为一个男同性恋贴上“1”或“0”标签的时候,常常会有“先入为主”的认知基础。

符号的力量可以任意地塑造、强暴与规训个体,迫使个体就范、服从已有的规范与设置。把同性恋行为简单地与性别角色联系,甚至混淆在一起。

刻板1/0划分可能对各种类型的男同性恋角色来带自尊感的损害,而低自尊感会损害男同性恋者的自我认同程度,产生内化嫌恶,进而引起抑郁、焦虑等心境障碍[]。同时刻板的男同性恋角色划分,带来了更多的社会压力:性少数污名、性取向隐瞒、自我批评、抑郁和自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严重影响了男同性恋者生活的幸福感。

当社会对LGBT的认知越来越丰富,全球视野总体上对性少数人群的宽容程度越来越高。在中国,仍然仅有不多的性少数群体开始认知“非二元”划分法则。而当我们开始挥舞彩虹旗的时候,LGBT内部仍然存在客观上的鄙视链,而LGBT内部也开始使用符号创造新的“二元”来试图符合旧有的社会规训,以试图蒙蔽“认知瓶颈”。仅仅基于语义空间上,LGBT社群内部就应推广和开发更为中性化的非二元语料,如使用“爱人”等非性别代称的语料以替代含有性别意义的语料,从语言文化视角改善性少数群体内部以及外部社会对于社群的认知。

当今国内学界对于LGBT社群的研究更多注重于社会发展与稳定层面,很少将LGBT社群的个体作为真正的主体进行研究。国内的更多研究专注于LGBT个体的自我认同层面与相关问题层面,这显然是正确的,因为更多的中国LGBT群体仍然处于自我认同水平较低的阶段。但由于我国的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发展存在区域间的不均衡,甚至从另一种维度分析来看,可能存在阶级固化的问题。但关于男同性恋者生活主体的幸福感问题的研究严重匮乏,并且也缺乏相关的学者将研究成果转化实际应用到性少数社群的建设中来。为此,笔者在此呼吁更多的学者加入到性少数社群的学术研究与转化应用中,为改善中国的LGBT社群的生存、生活状态真正开发有益的策略。

本文作者丨包翔,90后,医学博士后,十余年LGBT领域社群工作经验

联系邮箱丨windtide @126.com

李银河. 同性恋亚文化[M].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2.

郑丽军. 同性恋的角色区分研究[D].西南大学,2012.

Weinrich J D , Grant I , Jacobson D L , et al. Effects of recalled childhood gender nonconformity on adult genitoerotic role and AIDS exposure[J].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1992, 21(6):559-585.

陈曼. 互联网LGBT群体内部鄙视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袁娥,吴梦琦.青年同性恋者社会交往的“逆差序格局”研究[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21(03):78-89.

王晴锋.男同性恋者的性角色与性别角色[J].中国性科学,2013,22(10):102-107.

杨婉怡.同性恋者自尊感与身份认同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现代交际,2019(12):75-76+74.

李放,郑雪,麦晓浩,邬俊芳,王一博.年轻男同性恋者内化同性恋嫌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尊与孤独感的中介效应[J].心理科学,2014,37(05):1204-1211.DOI:10.16719/j.cnki.1671-6981.2014.05.025.

陈丹睿,应洁峰,周星霖,吴慧娇,攸佳宁. 性少数污名对LGB群体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性取向隐瞒、自我批评、抑郁的中介作用[C]//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2021:84-85.DOI:10.26914/c.cnkihy.2021.041853.

其实吧,并不是说0比1多,现实虽然看起来如此,但是,很多人其实是想被照顾罢了。

就跟直男女一样,在恋爱时候,大多数都是男方照顾女方迁就女方多一点。

而gay圈也一样,很多人更希望对方照顾迁就自己多一点。

毕竟,很多人都说gay,心里住着半个女人。

但是,现在的gay越来越独立,工作也好,生活也罢,都能过的很好。大家想要的,只是一个依靠,一个精神上的依靠。

比如,想撒个娇啦,想撒个泼啦,想在纠结时候有人做决定啦,想在孤独时候有人抱抱啦等等。

其实吧,这想要的就是生活,一个家庭的生活。

以上不包括p友或固定。

说一下我自己的认识吧

在生理方面:

有些人后面生理上需要,所以当0,我给这群人定义为生理上的0;有一些前面有生理上需要,我给这群人定义为生理上的1。

在心理方面:

有些人会渴望人关心照顾,我给这群人定义为心理上的0;另一些看见喜欢的人会想照顾ta保护ta,我给这群人定义为心理上的1。

我觉得生理方面1/0可能差距并不大,主要因素是心理方面导致的。

P.S.之外还有精神恋爱(网恋),肉体恋爱(咳咳),各取一方面的所需,10也简单。

作为一个gay本身已经与“正常人”不同,会经常的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的状态;同时也面对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而往往这种感觉会积压在心里,因为基本上没有人可以诉说。而导致一个人慢慢的成为gay除了基因可能决定之外,大部分都是受成长的环境影响慢慢改变性取向的,而这些人往往 脆弱,孤独,胆怯,甚至是自卑与焦虑。 这就导致他们比起普通人,更需要爱,更渴望被倾听,更想要被接受被关怀。而能给自己安全感和踏实感的,可能恰恰是男生。这部分人我觉得是0多1少的主要因素。

当然还有一部分是0.5,甚至有人自称0.3或者0.8什么的,就是说他们也可以为爱做0也可以为爱做1。也不排除有些人0.5偏0只做1和0.5偏1只做0。0.5这一部分在圈里恰恰是最少的。

可我却认为,这一部分应该多才对。两个人彼此仰慕,心生欢喜,10没必要分那么清楚,字母也没必要分那么清楚(因为我觉得字母互相也有对方的倾向),分的过于清楚,跟男女之间谈恋爱又有什么区别呢?一个人扮演男生的角色,一个人扮演女生的角色。

这样好吗?这样不好。

同性恋就是两个同性的爱情故事,就像他们说的“我只是恰好喜欢上了同性而已”,而不是1一定要去找0,0一定要去找1。性很重要,两个人互相喜欢更重要。

以上也是我为什么讨厌娘受,或者自称“本宫,老娘,姐妹”的原因——他们完全把自己当女人了。我曾经对某人说,你以后再这么说自己我就不理你了,你要这样我还不如去找一个女人。

说多了,不好意思。

我感觉大部分男的都缺爱,都渴望被爱,被宠,被呵护,想被人照顾和从别的男人那里得到所谓的爱,因此选择做0。

或者是越来越懒,懒得去规划——交给1做;懒得动——交给1做;懒得付出——交给1来付出……可能很多0都忽略了自己是男人而不是女人这一点。男人保护女人天经地义,但1保护0甚至无条件宠0可未必,因为0毕竟是男人而不是女人。10不过是床上角色,平时生活里谁会把0当做是真正的女人?

一般明确有的0认为1就应该无条件宠0,无条件无限制付出我就不会再和他聊下去,三观不同,皮囊再好也和我没关系。

其实攻也渴望被爱,也渴望被关注,也希望自己的对象能反过来关爱自己一些,爱情本就是相互付出,但事实就是有很多0明知道这点,却依然比女人还能作。

说句难听的,越来越多的0缺爱,想无条件无限制从1那里获得成全自己所谓的矫情,那你不如去变性,这样获得的会多一些。

(以上仅个人观点——写跑题了,不喜勿喷)

可能Gay普遍都渴望被爱?

我的话,被体贴和关爱的需求好像很强。可能是缺乏安全感?

从小时候就有一颗“受”心,小学就一直向往着能有一天有个哥哥带着我玩耍,然后抱着我睡。虽然我确实有一个亲哥,但是我亲哥完全不体贴不温柔,无法达到我心目中“哥哥”的期许。0 的种子就是那个时候萌生的吧。

做过大数据?请把数据拿出来

在我们的共同想象中,1或者说top或者说攻的准入门槛是更高的。

无论事实情况如何,当人们使用“攻”或者“主动方”这样的称谓命名男同性恋性行为中的固定插入方时,意味着人们对这一人群的共同想象是:更强壮的、更阳刚的、更坚毅的、更“男人”的。

一对男同性恋是两个男人的恋爱,当“攻受之分”成为必要时,弱势一方是“男人”,强势的一方就须得是“男人中的男人”,换而言之:当“0”只需要是普通男性,而成为“1”则意味着比普通男性“更男性”,从逻辑和数理上也就不难怪“攻”为什么总是“人上人”了。

这样的情况直接导致了同性恋群体内部婚恋市场的严重剪刀差:

情况偶有例外,但罕见。

这一剪刀差中,“0”的命运与工业革命前的妇女别无二致,原因略有不同:女性不占有生产工具、被排拒在劳动之外故只能依附于男性;0是由于僧多粥少而陷入内卷。

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女性的地位,始女性在婚恋中不再被动附属,可以想象的事,男同性恋中的0想要翻身也只能期待生产力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例如:AI性爱机器人。

附加题:猜猜答主是1是0

其实!!!

答案很简单!!!

因为!!!

很多GAY都太懒了!!!!

当1要伺候好0,让0舒服,翻来覆去一身汗!!!一场下来累得半死!!!

0只要躺好享受就行了!!!

我就是1

不匿!!!

就是这么任性!!!

标签:gay,圈中

版权声明:文章由 去回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uhuida.com/answer/111496.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