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传播途径通常有直接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医源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患者可能伴有乏力、厌食、尿色加深、肝区疼痛等症状。乙肝全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原体为乙型肝炎病毒,传染源为乙肝病毒感染者,可以分为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
一、传播途径:
1、直接接触传播:接触者直接接触了乙肝感染者的体液、血液,且接触者的接触部位存在皮肤黏膜破损的情况,就可能导致乙肝病毒的传播感染,常见的有共用剃须刀、牙刷等行为。
2、性接触传播:接触者与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性关系,尤其是没有保护性措施的性关系,容易导致感染者体液内的乙肝病毒的传播感染接触者,进而导致乙肝的传播。
3、血液传播:指通过输血或血制品时,血液内若含有乙肝病毒,或者跟乙肝病毒感染者共用同一个针头进行输液、针灸、纹身等处理时,也可能导致乙肝病毒的传播感染。
4、医源性传播:防护不当或进行操作时不当,导致医生或别的患者直接接触到乙肝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接触部位存在破损或创面,可能会导致乙肝病毒的感染。
5、母婴垂直传播:母亲若有乙肝,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播感染给胎儿,另外如果分娩时胎儿皮肤黏膜破损出血沾染到带有乙肝病毒的母亲血液,也会造成乙肝的传播。
二、症状:
1、急性期:可能因肝脏受乙肝病毒损伤而出现肝功能下降,肝脏排泄胆汁能力下降,无法充分供给消化,出现乏力、厌食的症状,同时患者因肝脏无法代谢血液中的胆红素,大量胆红素进入尿液而使尿色加深,部分患者可能因乙肝病毒对肝包膜造成刺激而出现肝区疼痛。
2、慢性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患者也可能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如乏力、腹胀、右上腹隐痛、学习或工作精力减退等。慢性肝炎的患者,如果病情持续发展,可能诱发肝硬化,表现为肝脏储备功能下降和门静脉高压。
乙肝的传播途径多方面,也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患者需要尽快前往医院肝病科就诊,通过检测乙肝五项、腹部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进行治疗。未感染乙肝的患者需接种乙肝疫苗,刺激机体产生乙肝表面抗体,可以较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
标签:乙肝,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