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学期末,我们中心校都会组织对本部和村小的老师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根据常规检查的结果,对老师进行绩效考核。其中手写教案是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中心校对教案的篇幅,格式,包括教学反思都有明确规定,在备课本上,就用表格的方式设定了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反思。老师必须按照以上的格式进行备课,否则在常规检查中就会相应扣分,直接影响老师的绩效工资。
老师上课之前要不要备课?我想这个问题是毋庸置疑的,不管老师经验多么丰富,哪怕这一个内容已经教过无数次,但因为学生不一样,教学环境,背景不一样,教学过程也不会一样,所以也是需要事先备课的。但是不是一定一定要是按照备课本上的标准模板来进行备课才是合格的教案呢?
其实在一线教书的老师都明白,所谓的手写教案大多不过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一种形式而已。真正上课的时候,有几个老师会带着手写教案,并按照上面的流程来上课呢?很多老师的备课都是在教科书上做出标记,写写画画,用一些纲要式的词语来梳理整堂课的流程;有的老师课前查阅资料,用平板电脑做好课件,上课时按照课件的顺序一一讲解;有的老师甚至都不用在课本上做记号,也不用课件,在脑子里形成教案,仅凭一根粉笔便把课堂玩得团团转……难道能仅仅因为这些老师没有认真手写教案,就认为他们不是合格的老师?
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个历史老师,上课时从来都不带什么手写教案的。不要说教案,就连课本也不带。上课就只一根粉笔,从先秦时代到建国初期,从古巴比伦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是娓娓道来,上课都不带磕巴的。不仅如此,他还有一个绝活,不管学生指出哪一个知识点,他不用看书,直接能告诉我们在哪一章节的哪一页甚至第几行。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由于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所以学生们上他的课都特别认真,、他所任教的班级每一年的成绩都在全年级遥遥领先。
这样的老师没有手写教案,难道不是好老师吗?能对知识点如此熟悉,可见课前必然认真钻研了教材,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可是这样的老师,听说直到退休也没能评上高级职称,只因为他从来不手写教案,每一年的常规检查都是倒数,不禁让人哭笑不得,悲叹形式主义害死人。
那是不是手写教案写得好的老师上课就必然好,教学成绩就必然优秀呢?未必!我们学校有个老师,做事很认真,每一年的手写教案都作为典型在全镇展示,表扬的。拿到他的手写教案,确实让人惊叹,工工整整,一丝不苟,笔迹犹如印刷体。用彩色笔标出难点重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都写得无可挑剔,我们用常常用“花团锦簇”来形容他的教案。
直到有一次,他上了一堂全镇的公开课,我们慕名前去取经,结果大失所望,课堂结构散乱,毫无章法;课堂气氛糟糕,教学效果一塌糊涂。而且从每个学期的教学成绩排名来看,这个老师也是基本垫底。可见,花团锦簇的教案不一定意味着精彩纷呈的课堂,更不意味着优秀的教学成绩。
当下,很多学校已经对逐渐沦为形式主义的手写教案进行了改革,比如北京昌平的一所小学,就规定老师的教案可以写在课本上,一学期只交两篇自己满意的精品教案即可,不要求每个课时都写那种程序化的教案。这未尝不是一种改革的方向,只要心中有教案,何必拘泥于手中的教案呢?毕竟教案是为课堂服务的,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教案是不是也应该与时俱进呢
标签:必抄,教案,手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