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低能是指学生学业成绩优异,但其各方面综合能力很弱。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被认为是错误、欠缺成效的教育制度所引致,一般会用此字眼映射中国大陆和香港教育制度的应试教育。相反,应试教育外另一种教育制度素质教育则可以消除高分低能的现象出现。
高分低能的原因
出现高分低能现象主要来自错误导向的教育制度,此现象出现原因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一味着重学生背诵资料、死读书之学术无需要求高分析、思考能力之学科
十二年国教欠缺除书本外的能力审核,包括:交际、人际、语言能力(但非指形式化的语言考核)体育、艺术能力和多元智能的培育对社会的融入能力非学习科目的身心发展
高分低能一词大多数用于形容中国大陆和香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在此教育制度下,学生即使能够取得优异成绩,亦不会代表学生在其他技能有显著成效。以资优学生为例,能力优异的资优学生的学习能力(或背诵能力)比正常学生较大,当面对诸如填鸭式教育下的学习方式,资优学生便有能力花大量时间精力去学习(背诵)。但由于在欠缺完整的成绩评核制度下,资优学生在其它技能或综合能力上的缺乏并完全不会被计算到学业成绩内,引致“高分低能”的出现。
在香港的应试教育制度下,现行的香港中学会考及香港高级程度会考亦着重考生对科目的熟悉和了解。在该两个考试当中,大部分科目亦需要考生背诵大量学科相关资料,再在考试中进行欠缺灵活运用方式的“默写”方式以取得高分数。在这种考试制度下,考试可以借助历届试题、出题走势,或形形色色的考试技巧去取得高分数,但实质上考生可能对该科目的真正认知不甚了解。因此造就了成绩优异,但实质为非的“高分低能”情况。
即泛指在学校教育中,在学业评价上能够获得高分数,但是在工作和生活的实际中却表现较差,自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存在较大问题的现象。
应试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2005年,11名内地高考“状元”在面试环节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港大提出的理由是不愿录取“书呆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
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纲要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加速推进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改革重要内容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覆盖全国所有小学和初中。除广西、青海外,其余省份都进行了高中课程改革。
但是,高考传导的升学压力依然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改革以高考为代表的人才评价制度势在必行。纲要提出,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
高分低能主要是指某些人平时考试能考很高的分数,但其他能力方面确很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能力差
虽然有的孩子考的成绩很高,但是综合能力却很差,当然综合能力包括很多面,最主要的就是心理素质方面。
而且这样的孩子不但抗压能力比较弱,自信心也不强,他们往往没有挑战新事物的能力总是自我否定,而且这些孩子自理能力也比较弱。
2、实践能力差
虽然有的孩子分数考得很高,可是却没有任何实践能力,这样的孩子也很难被一些有名的学校所录取。因为实践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而步入社会没有实践能力,单靠成绩也是很难立足的。
3、人际交往能力差
也有一部分孩子虽然成绩比较好,但是人际交往能力却很差,这些孩子往往被父母宠惯的不成样子,甚至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他们很难在学校里面或者社会中结交好朋友,因此也被称为高分低能的孩子。
虽然现在很多父母都特别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可是孩子若成为高分低能也很难成功。因此,和分数相比,父母们更应该重视孩子全方位能力的培养。
即泛指在学校教育中,在学业评价上能够获得高分数,但是在工作和生活的实际中却表现较差,自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存在较大问题的现象。
对应措施
强化实践能力
应试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2005年,11名内地高考“状元”在面试环节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港大提出的理由是不愿录取“书呆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
高分指的是成绩分数特别高,但是只会老师,其他的都不会,指的是家长过于只期盼成绩的孩子
标签:高分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