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回答>生活百科>请问法国后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

请问法国后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

2024-06-27 08:34:55 编辑:join 浏览量:564

请问法国后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出生于法国普瓦捷,1984年6月25日逝世于巴黎)是一位法国哲学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他被认为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和后结构主义者,但也有人认为他的早期作品,尤其是《词与物》还是结构主义的。他本人对这个分类并不欣赏,他认为自己是继承了现代主义的传统。他认为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本身就非常的含糊。

有人就他的结构主义或后结构主义的倾向质疑他的政治活动。在这一点上他的处境与诺姆·乔姆斯基、乔治·莱考夫和简·雅各布相同。

▲一个跨越历史,哲学,艺术,文学,心理学,社会学的学术大腕。

▲一个同性恋者。20世纪第一个死于艾滋病的思想家。

▲一个离经叛道和难以归类的"怪人",一位专门跟现代文明抬杠的"楚狂"。

▲一个生活在20世纪的人如果不知道福柯,就像一个生活在19世纪的人不知道马克思一样。说得刻薄一些,他会是一个文盲,至少是个"思想盲"。福柯的思想,振聋发聩;福柯的世界,丰富多彩。任何一个人,如果他错过了福柯,就会与一个最有趣的人、一个最值得结交的人、一个人类思想史上的奇迹失之交臂。

主要作品:

《疯癫与文明》(Folie et deraison‎)是1961年出版的,它是福柯的第一部重要的书,是他在瑞典教法语时写的。它讨论了历史上疯狂这个概念是如何发展的。

《临床医学的诞生》

《词与物》

《知识考古学》《性史》

《规训与惩罚》

关于身体性:

梅洛·庞蒂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的问题,可以从身体的问题开始”,那么哲学作为一门对“世界问题”的最根本把握的学问自然也应该从对身体的思考开始。事实上,身体问题,实与人的问题密切相关,一部关于人的哲学其实就是一部对人的“身体的解释,或者误解”的哲学。随着当代哲学研究的日益深入,特别是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推波助澜,“身体性”问题从“遮蔽” 逐渐走向“澄明”,成为日前西方学界关注的重要话题。

一,肉身的缺席:作为一种“练习死亡”的哲学

二,肉欲的乌托邦:作为一种“肉体专制”的哲学

三,回归“身体间性”:作为一种“身心合一”的哲学

送一些参考书目

柏拉图.斐多[M] . 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汪民安、陈永国.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M]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笛卡尔.第一沉思录[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6

理查德·泰勒.形而上学[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尼采.权力意志――重诂一切价值的尝试[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 .北京:三联出版社,2003,1

冯俊.后现代主义哲学演讲录[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倪梁康.现象学概念通释[M] .北京:三联出版社,1999

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莫里斯·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张再林.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J] .人文杂志,2005(2):28

庞学铨.身体性理论:新现象学解决心身关系的新尝试[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8

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德里达.

雅克·德里达,J. Jacques Derrida (1930~2004)20世纪下半期最重要的法国思想家之一,法国哲学家、结构主义的代表。生于阿尔及利亚。 19岁时回法国就学,1956~195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深造。 60年代成为《泰凯尔》杂志的核心人物。60年代末,与 该杂志分裂。后一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曾任美 国霍普金斯大学和耶鲁大学的访问教授。现为法国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德里达是解构主义哲学的代表人,他的思想在60年代以后掀起了巨大波澜,成为欧美知识界最有争议性的人物。德里达的理论动摇了整个传统人文科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后现代思潮最重要的理论源泉之一。主要代表作有《文字语言学》(1967)、《声音与现象》(1967)《写作与差异》(1967)、《散播》(1972)、《哲学的边缘》、《立场》(1972)、 《人的目的》(1980)、《马克思的幽灵》等。《文学行动》是他90年代的新作,汇聚了他各个时期以来的文学思考,这既是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一部异想天开的批评写作。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巴尔扎克出生于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致富的资产阶级家庭,法科学校毕业后,拒绝家庭为他选择的受人尊敬的法律职业,而立志当文学家。为了获得独立生活和从事创作的物质保障,他曾试笔并插足商业,从事出版印刷业,但都以破产告终。这一切都为他认识社会、描写社会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他不断追求和探索,对哲学、经济学、历史、自然科学、神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极为广博的知识。

1829年,巴尔扎克完成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这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为他带来巨大声誉,也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放下第一块基石,巴尔扎克将《朱安党人》和计划要写的一百四五十部小说总命名为《人间喜剧》,并为之写了《前言》,阐述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基本原则,从理论上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 巴尔扎克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他在小说结构方面匠心独运,小说结构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并善于将集中概括与精确描摹相结合,以外形反映内心本质等手法来塑造人物,他还善于以精细人微、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再现时代风貌。恩格斯称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写出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败和资产阶级的上升发展,提供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细节和形象化的历史材料,“甚至在经济的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我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院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恩格斯:《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巴尔扎克以自己的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树立起不朽的丰碑。

通常,人们把德里达于1966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所作的《人文科学话语中的结构、符号和游戏》的报告看作是法国后结构主义诞生的标志。事实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应该是德里达于1967年发表的三部引起强烈反响之作,即《书写与差异》、《论书写学》、《声音与现象》(值得注意的是,这三部作品大多是他以前发表的文章的汇编或改写)。这三部力作是对结构主义科学理想的实质性的突破,它们将理论阐述和文本阅读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福柯的《词与物》(1966)、《知识考古学》(1969)、《话语的秩序》(1971)对于非连续性或断裂的关注、对于话语的自主性与自足性的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德里达的上述著作一道为后结构主义确立了理论基础。巴尔特的《作者之死》(1968)、《S/Z》(1970)、《从作品到文本》(1971)、《文本的愉悦》(1973)等著作是德里达和福柯的理论之继续和发挥。德里达本人于1972年发表的《哲学的边缘》、《播撒》、《立场》,以及后来发表的《丧钟》(1974)、《马刺》(1976)、《有限公司》(1977)、《绘画中的真理》(1978)、《明信片》(1980)、《符号海绵》(1984)等著作越来越淡化理论,明显地走向了文本拼贴(嫁接)和文字游戏。福柯的《规训与惩罚》(1975)以及《性史》各卷都有明显的重局部分析,把话语权的排斥性与生产性相结合的特点,越来越强调话语增殖。由于如上作品在学术界的强烈反响,结构主义的领地逐渐被蚕食,一个后结构主义时代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当此之时,许多结构主义的追随者改宗后结构主义。

标签:结构主义,人物

版权声明:文章由 去回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uhuida.com/life/143812.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