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对需求管理及需求评审的描述,从3个方面进行阐述,分别是需求分类、分类方法、评审过程。另附文档示例。
一、需求分类
分类方式一,按用户类型:
1)B端需求面向企业客户的需求;
2)C端需求面向个人用户的需求;
分类方式二,按功能分类:
1)设计类;
2)体验类;
3)功能类;
4)运营类;
5)数据类;
分类方式三,按需求强度分类:
1)真需求:用户真正想要的需求;
2)强需球:用户最渴望满足的需求,必须满足;
3)弱需求:用户非必要需求,不满足用户也可以;
4)伪需求:用户自以为需要,实际不需要(无用);
二、需求分类方法
kano模型
1、背景:KANO 模型是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Noriaki Kano)发明的对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的有用工具,以分析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的影响为基础,体现了产品性能和用户满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2、根据不同类型的质量特性与顾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产品服务的质量特性可分为五类:基本(必备)型需求——Must-beQuality/ Basic Quality
期望(意愿)型需求——One-dimensional Quality/ Performance Quality
兴奋(魅力)型需求—Attractive Quality/ Excitement Quality
无差异型需求——Indifferent Quality/Neutral Quality
反向(逆向)型需求——Reverse Quality
前三种需求根据绩效指标分类就是 基本因素、绩效因素和激励因素。
备注:关于更多的kano模型了解可以再找一下资料~
Eg:互联网公司对用户核心需求的理解
1、腾讯公司理解的用户核心需求:性与暴力(微信 张小龙)
2、阿里巴巴理解的用户核心需求:快乐与健康 (马云)
3、字节跳动的用户核心需求:延迟满足感,效率工程部,信息创造价值,记录美好生活
4、百度的用户核心需求:搜索速度快,简单可依赖
三、需求评审过程
需求开始至评审完成过程大致由四部组成(每个公司情况不同):需求整理(整理需求池/to do list + 初步评审(N次)+ 需求确认 + 最终需求输出物)
1、什么是需求池?
定义:某个软件现在及将来可能提供的所有功能的集合。
2、需求生命周期:
根据需求的进度与重要紧急程度,需求池中的需求按状态可以被分类为:
1)想法阶段(未开始需求)
2)设计阶段(待设计需求)
3)评审阶段(待评审需求)
4)开发阶段(开发中需求)
5)测试阶段(测试中需求)
6)修复阶段(修复中需求)
7)上线阶段(已上线需求)
3、需求池记录格式与描述维度(标准不唯一)
1)需求标题:简述需求内容,区别于其他需求;
2)需求价值:为什么要有这个功能?如果没有这个需求会导致哪些不利因素?如果有这个功能会带来哪些有利因素?受益相关方都有哪些?
3)需求描述:详细描述需求的位置、场景、角色、功能、交互、文案等等细节内容。
4)产品线:标准文字记录该需求属于那条产品线,eg:app、微信小程序、web端等等
5)功能模块:文字说明该需求属于哪个产品线的哪个页面功能模块。Eg:app → 个人中心 → 我的订单。
6)需求来源:需求的初始来源,eg:业务、运营、零售、技术、BOSS等
7)提交人:记录需求的具体提交人,eg:产品经理张XX,李XX
8)优先级:初步判断该需求的研发优先级,eg:高中低、紧急、非紧急。
9)需求状态:未开始、待设计、待评审、待开发、开发中、测试中、已上线等。
4、需求评审环节
1)需求评审核心讨论维度:
需求评审一般会围绕需求的以下多个维度进行讨论与博弈:
风险大小、成本把控、技术难度、技术资源、版本周期、紧急程度、预期效益、运营资源、其他配合资源。
2) 核心维度举例:
(1)风险大小:高、中、低;
(2)成本把控:金额预算、人力预算、时间预算;
(3)技术难度:难、中、易;
(4)技术资源:前端可用人数、后端可用人数、iOS/Android可用人数;
(5)版本周期:第几个版本
(6)紧急程度:高、中、低
(7)预期效益:满足多少个用户需求,eg:优化某个高频场景,可以带来多少销售额提升。
(8)运营资源:广告运营预计投入资金,投入人工工作量
(9)其他配合资源:是否涉及其他内/外部资源的配合,预计投入工作量,如涉及外部资源,是否涉及资金投入。
四、文档示例
1、需求to do list
1)
2)
2、需求列表
1)
2)
标签:需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