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礼去世】4月14日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梁思礼为外界所熟知的身份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最小的儿子。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梁思礼
记者今天上午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梁思礼治丧办公室了解到,梁老的送别仪式,将于北京时间4月18日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航天科技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梁思礼在今年3月患感冒,因肺部不适入院治疗。因年事已高,严重影响到心肺功能。目前,他的家属正在安排后事。
上午,记者拨通了梁家的电话,梁思礼院士的女儿梁旋女士通过北京晚报向社会各界对梁老的关怀表达谢意。梁旋哽咽着艰难地告诉记者,关于父亲有太多太多情感萦绕在心头,一时难以言表。令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儿时的回忆。那时候,由于工作性质的缘故,父亲时常在外出差,很长时间才会回家一次。但父亲在家的时光,却是令孩子们最快乐和难忘的:父亲时常领着孩子们去游泳,带着孩子们一起欣赏古典音乐,给他们讲述古典音乐背后的故事……“从小到大都很崇拜父亲,父亲博学,但在我们面前却特别慈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慈父,”梁旋追忆。
梁思礼去世
对于父亲的去世,梁旋悲痛万分,但同时她也认为,父亲的一生是幸福的。“父亲完成了他的使命,他的一生,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坚持了他一生的选择——中国航天事业。能够坚定这样的信仰,践行自己一生的志愿,这样的人生是无憾的。”
梁旋告诉记者,昨天在医院的床榻前,她握着父亲的手,轻声抚慰着弥留的父亲,她甚至看得到父亲嘴角流露出一丝安详的笑意,这令悲痛中的家人们稍感安慰,“父亲说,他从‘公公’(梁启超)那里继承下了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爱国,我想‘公公’如果见到父亲应该也是欣慰的。”说到这儿,梁旋难以自持,泣不成声。
梁思成之子、梁思礼院士之侄,已故学者梁从诫先生的夫人方晶上午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方晶透露,由于梁思礼院士年事已高,自己也是“80后”,出行不便,所以亲人之间多是通过电话表达挂念,上一次去探望梁院士还是几年前。八十多岁的方老师,家住北京城大东边儿,坐了两个小时的公交车,穿过整个北京城,探望住在大西边儿、年近九旬的梁院士。“我不是一个人去的,我是代表我先生一同去探望同族的长辈,”由于梁老年事已高、身体不好,方老师并没有在他家中久留,但仍能回忆起他的亲切,“我很感谢他这些年给予的帮助和多次托亲友捎来的问候。”对于梁思礼院士的逝世,方老师表达了自己的追思,“对于我们的家族来说,这是非常非常遗憾的事。”
梁思礼去世
今天上午记者获悉,梁老的送别仪式将于4月18日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家中现场长三甲火箭总设计师来悼念今天上午,记者来到西三环附近的梁思礼家中,这是两层三室一厅的房子,屋内陈设简单。皮质沙发和其他家具显得很新,墙上挂着一幅朋友送给梁老的书画,茶几上陈列些着梁老的著作。家人已经在客厅中布置了一个简易灵堂,正中挂着梁老的遗像,周围摆满了吊唁者送来的花圈。夫人赵菁拿着梁老的照片,正和围坐在身旁的梁老学生、朋友回忆着丈夫的往事。亲友们不时安慰夫人,劝她多吃些东西保持体力。夫人神态较为平和,她坦言“昨天已经哭过了”,感谢这些学生和朋友从全国各地赶来。
法晚记者看到,中科院院士、长三甲火箭总设计师姜杰女士前来吊唁。她对记者表示,非常感谢梁老以前对她的帮助和鼓励。天津梁启超纪念馆馆长和工作人员也前来悼念,他们面对梁老的遗像三鞠躬,并对家人表示慰问。
据梁老单位的工作人员介绍,去年11月,梁老因天气原因心肺功能出现问题,并于12月24日住进协和医院。今年3月29日出院后一直在家休养,昨天上午10点52分,梁老在卫生间因痰液卡住气管不幸去世,享年91岁。追忆受父亲影响抱定一颗“爱国心”
作为梁启超最小的儿子,1929年父亲逝世时,梁思礼还不到5岁。他被家人叫做“老白鼻”,这是梁启超对他的昵称,由Baby(宝贝)一词音译而来。
梁思礼去世
奠基人 梁思礼 与中国航天的诸多“首次”
梁思礼早年留学美国,1949年9月,离开祖国已经8年的梁思礼得知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后,归心似箭地回到了那片他日思夜想的故土。回国初,在邮电部电信研究所从事技术工作,并参与国家“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的制定。1956年调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任导弹系统研究室副主任。从上世纪50年代末起,主持参与了我国近程、中近程和远程战略导弹及运载火箭的研制试验工作。
1958年至1960年,担任苏联P-2导弹教导大队技术副大队长和弹上电气设备总设计师,1960年1059地地导弹发射成功。随后,参加了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的东风二号及其改进型号导弹的研制,领导研制成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惯性制导系统。1966年参加了东风二号甲导弹和核弹头“两弹结合”飞行试验,为我国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作出重要贡献。上世纪60年代末,主持远程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研究和方案制定工作。
1976年至1978年作为长征三号火箭控制系统技术负责人,在确定长征三号控制系统方案中起到技术领导和具体指导作用。1978年后又集中精力负责远程战略导弹和长征二号火箭研制工作,参加了1980年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为我国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技术作出卓越贡献。此外,梁思礼对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辟论述,成为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
梁思礼去世
尽管生在北京,但梁思礼赴美留学前,几乎都是在天津度过的。1941年中学毕业后,便随三姐梁思懿前往美国留学。到美国仅两周后,珍珠港事件就爆发了。日美宣战让他失去与家庭的联系和经济来源。梁思礼曾回忆说,自己到餐馆洗碗、当侍者,担任游泳场救生员等。1949年获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后,梁思礼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他放弃美国无线电公司的邀请,毅然回国投入到祖国建设中。这样的选择并非意料之外,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46号有一幢白色的意式建筑,是梁启超伏案奋笔的地方——饮冰室。他在这里写的“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用大事”,指引了子女未来的路。
“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几个哥哥姐姐都受过父亲言传身教,国学功底属我最弱,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梁思礼曾说,尽管早年丧父,但他从父亲那继承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爱国。将“驯火史”总结为“失败者之书”
梁思礼去世
1960年,“东风一号”仿制成功后,临危受命的梁思礼开始着手中近程地地导弹的设计和试验任务。1962年3月21日9时5分,“东风二号”点火发射,最终因为导弹产生横向弹性振动和发动机管道起火,导致发射失败。
“导弹冒着白烟,摇摆不定,爆炸于发射阵地前300的地方。”这样的描述在梁思礼的报告和演讲上被反复提及。对于一位“驯火者”来说,失败的经验比成功的经验宝贵得多。
梁思礼将自己的“驯火史”总结为一本“失败者之书”:1967年,首批“东风二号”战斗弹抽检三发考核飞行试验,其中两发发射后连翻几个跟头落地;1974年11月,长征二号发射返回式卫星失败,原因是稳定系统的速率陀螺的输出电缆中断了一根导线……
正是无数次的失败,让梁思礼开创了航天可靠性工程学。2006年9月9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创造了16次发射全部成功的纪录。梁思礼自始至终参与了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的研制工作,他开创的学科成为火箭安全飞行的坚实保障。
标签:航天专家,梁思礼,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