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借景抒情,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又表明自己不得朝廷重用的愁苦。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阅读材料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①路云遮寺,清弋江②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③,我心悬旆④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 ①九华山,是从宣州至舒州的必经之处。 ②青弋江,在宣城西。 ③的的:鲜明的样子。 ④旆peì:古时旌旗末端形状像燕尾的飘带,泛指旌旗。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阅读题目
21.首联勾画了一幅【 】图,颔联刻画路云遮寺、村柳拂桥两幅画面。作者用这三幅图画,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环境,也暗示了事件的进程,表达了之情。(2分)
2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选择二种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阅读答案
21.①春郊送别图(1分)。 ②对友人远行的依恋(或惜别)和祝愿(或关切)(1分,答出任何一点即可)。
22.(共5分)①对比。颈联将友人【如鸿高的的】的心情同【悬旆正摇摇】的【我心】做对比,使友人在分别之际因仕途顺利而充满得意自信、乐观开朗之情和【我】宦海浮沉而又将与友人分别时内心空虚无着、怅然若失之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②反衬。诗的前半部分(四句)描写了明丽和煦的江南美景,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诗人与友人惜别时的依恋之情和诗人的满腹愁情,以及自己不得意的惆怅、寂寞之情。
③虚实结合。首联实写送别场景。颔联想象九华山路旁,云雾缭绕,寺宇隐现,暗示裴坦的行程;又望见眼前青弋江村边,春风轻拂杨柳,点明送别地点。两句一虚一实,一远山一近水,令人如临其境又无尽遐思。
④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前半四句环境描写,后半四句直抒惆怅心情。江南早春,空气清新,阳光明媚,芳草鲜美。友人得意乐观,而仕途失意的诗人,并没因此感到高兴,反受刺激,更加深了内心的痛苦,无限感慨。
(答出以上任何一点给3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2分。只要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若表达重复累赘或不通顺,则酌情扣1分。)
标签:裴坦,往舒州,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