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回答>百科知识>公共政策分析学年论文

公共政策分析学年论文

2024-10-06 14:37:47 编辑:join 浏览量:561

公共政策分析学年论文

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跨学科的新学科,与哲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相关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试谈日本农业补贴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能源危机的不断加深,粮食供需矛盾愈演愈烈,农业问题再次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农业补贴是政府财政对农业生产、流通和贸易进行的转移支付,是一国政府对本国农业进行支持和保护的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日本农业所面临的人地关系紧张、人均资源匮乏等问题与中国情况较为相似,日本政府在农业补贴政策演进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值得中国对其探研与借鉴。

1 日本农业概况

日本国是个岛国,人多地少,国土面积37.77万平方公里,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0.27%,相当于中国的1/25,2009年人口1.271亿,居世界第7位。日本只有12%土地是可耕地,为了弥补此缺点日本使用系统化耕作零碎地,使得日本有世界最高的精密农业成果,单位土地产量世界第一,达到粮食自给率50%只用了5.6万平方公里的农地。现在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2008年人均GDP为3.42万美元,其中农业对GDP的贡献率为1.4%。日本的农业补贴政策主要是基于以下背景产生的。

2 日本农业补贴政策的主要内容

2.1 价格支持

日本粮食法始于1942年,其农产品价格管理有五种类型:大米等管理价格制度;猪肉、蚕茧等稳定价格制度;甘薯的保证最低价格制度;牛奶、大豆等的差价补贴制度;蔬菜、鸡蛋的价格安定基金制度。

2.2 收入补贴

自2012年起,日本农业新政核心是经营者与耕地结合计划,但其推行的基础是直接补贴制度,通过倾斜于规模经营者的新进入农民直接补贴、耕地集中连片补贴、大额信贷利息补贴、青年农民培训补贴和农业公司员工培训补贴等直接补贴政策促进经营规模的扩大。

2.3 政府保障服务

日本农业科研和推广体系比较完善,科研机构由国立和地方公立科研机构、大学、民间科研机构三部分组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2.2%;民间科研经费占全国科研经费的40%左右日本农业推广服务则主要通过政府改良及事业和农协的营农指导来开展工作。

3 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3.1 构建更加具体、直接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

通过对日本农业政策体系的分析,能看到其制度的完善,中国也应将中国的政策更加细化,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自然条件以及农产品自身特性,细化到每一种情况,并严格落实。同时,在采取间接扶持农业措施的同时,更应该直接对农民进行补贴。当然由于中国有9亿农民,基数过大,国家无法对每个农民都给予大力的扶持,那么国家可以通过对农业合作组织的大力扶持,直接补贴农民,这样也促进农民积极加入这种组织,节成本,创效益。

3.2 加大农业科研力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提高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动作用。要对国际农业科技发展的新形势进行实时追踪,并结合区域特征发展先进技术。政府应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推动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的建设及运行,做农业技术的领头人。并且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加大财政在农业科研方面的投入,并集合大家的力量,尤其是各科研院所、各大高校,将研制出的农业科研成果真正的落实到实践中,利用经过培训的合格人员将技术带到农村,教会农民如何如科学地进行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率。

3.3 加快与农业补贴有关的法律制度建设

要进一步加快农业补贴法律制度的建设。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快贫困救援及农业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建设。与此同时,应借鉴发达农业国家的先进农业政策,站在长远角度对农业补贴的额度及范围进行综合考察,具有发展眼光地去看待农业补贴问题,而不是局限于短期农业政策。因此,中国补贴政策不但需要连续性更需要相对持久性。中国应该借鉴日本经验,为了确保农业的发展和农业扶持政策的实施效果,政府应加强农业立法,建立农业政策实施的检查监督机制,加强对政策实施的监控。在农业资金投入方面,制定农业投入监督管理法规,保障农业融资渠道畅通,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增加资金流通的透明度,提高农业的投入产出效益,使政府的农业政策能够真正达到扶持农业的目的。在建立了较全面的农业法律后再对农业进行扶持,实施后,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再进一步完善法律。

篇2

谈中国房地产泡沫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一、中国房地产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房地产市场逐渐发展壮大。近几年, 全国房地产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稳步上升, 国家统计局2014 年数据显示:2013 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含农户)436528 亿元,其中房地产行业投资值占所统计的19 个行业中比重最高,达到111424 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占投资总额25.53%。房地产业对其他产业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 房地产业的恢复发展有效地拉动了中国经济增长, 促进了经济复苏。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房地产投资开发趋热, 资金流入明显, 价格不断攀升, 呈现出泡沫化的趋势, 引起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媒体、城市居民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二、房地产泡沫的内涵

房地产泡沫可理解为房地产价格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的持续上涨,这种价格的上涨使人们产生价格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并不断吸引新的买者,随着价格的不断上涨与投机资本的持续增加,房地产的价格远远高于与之对应的实体价格,由此导致房地产泡沫。

三、房地产泡沫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一)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

1.利率渠道

由于房地产是一种价格较高的特殊商品,大多数消费者采用抵押贷款的方式进行购买。利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还贷额,从而影响居民的需求。对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利率变化会影响其融资成本,若资金成本的增加会使得房地产的供给下降。利率的调整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将取决于需求和供给方面的力量对比。

2.信贷渠道

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再贷款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工具来改变货币供应量。其中房地产价格与银行信贷还存在互动反馈机制,房地产价格上涨将导致企业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增强,导致企业信贷需求和银行信贷供给增加,从而推动房地产价格的进一步上涨。

3.资产组合渠道

货币、债券、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一起共同组成了投资者的资产组合。理性投资者会根据不同资产的收益、风险和流动性的变化,调整组合中各种资产的比例,以达到投资效用的最大化。

4.财富效应

所谓房地产财富效应,是指由于房产价格上涨(或下跌),导致房产所有者财富的增长(或减少),其资产组合价值增加(或减少),进而产生增加(或减少)消费,扩大(或缩小)短期边际消费倾向(MPC),促进(或抑制)经济增长的效应。

(二)扩张性货币政策实施导致房地产泡沫

1.宽松的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价格高涨

泡沫经济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银行信贷杠杆的推动。1998 年以来,我国房地产信贷政策日渐宽松,而且,还向居民购置住房倾斜,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以及房地产泡沫的形成。

2.宽松的金融环境促成房地产价格上扬

超低的存款准备金率、低利率、超量的货币供给等宽松的金融环境是房地产泡沫形成的温床。存款准备金率大幅下调,1998 年3 月21 日,人民银行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革,存款准备金率从13 % 下调到8 % 。1999 年11 月21 日:由8% 下调到6%,成为历史最低点。低利率助长了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扬。

3.流动性过剩为房地产泡沫提供了物质基础

流动性膨胀正把中国逼入一条资产价格泡沫化的道路, 只要流动性一放松, 资产价格( 包括房地产和股市) 就会高涨。这源于中国虚拟资产的匮乏, 资金流入只会大幅推高资产价格。流动性膨胀使得房地产市场承载的投机交易过多, 造成了房地产价格泡沫的扩大。

4.通货膨胀与房地产价格泡沫的恶性循环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可能会超过经济运行所需的货币数量而引起货币贬值和商品价格水平全面、持续地上涨,而导致通货膨胀现象。另一方面,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将导致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从而使货币贬值,而货币贬值又会使得房地产价格上升。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反过来又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这样造成恶性循环,不断推高房地产泡沫和通货膨胀。

四、完善我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的调控

(一)增强货币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和透明度,防止心理预期的变化引起房地产价格的震荡。

加强市场监测,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引导合理的房地产市场预期。房地产市场之所以会形成不合理的预期,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房地产市场信息的不透明和不对称引起的。不少开发商及利用不正当的手段,误导市场预期。央行应加强对房地产市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披露,建立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体系,使市场主体能够正确判断市场价位和市场走势,以形成合理预期,从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二)加强一般性货币政策与选择性货币政策之间的配合以及货币政策与其他调控政策的配合。

根据现时的市场状况采用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并保持这些工具操作方向的一致性,配合使用,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对房地产价格进行调控的宏观政策措有很多,包括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和行政手段等,要对这些政策措施进行协调,使其相互配合,加强整体调控效果。

(三)拓宽融资渠道,化解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从宏观角度分析,要根本解决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有两种途径:把银行资金推向实体经济,或者让银行资金投资央行票据、债券、股票、期货等金融市场。央行可以采取让流动性中期化的办法化解银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让银行投资企业债券,被业界看做央行分流多余流动性的第一招,而央行的下一招就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提高贷款利率,但最根本的办法是人民币汇率改革。

标签:学年,公共政策,论文

版权声明:文章由 去回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uhuida.com/article/28994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