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回答>百科知识>观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有感

观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有感

2024-08-11 15:43:36 编辑:join 浏览量:579

观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有感

神舟十一号飞船是指中国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神舟载人飞船,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神舟十一号由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发射。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搭载着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飞向浩瀚宇宙,将与等候在太空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本次飞行有哪些特点?“神舟”到底“神”在何处?对此,相关专家向记者讲述了与神舟十一号相关的11个细节。细节一:飞得更高——393公里轨道高度的对接与运行神舟十一号充分继承了神舟十号的技术状态,同时为了适应本次任务要求而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为满足本次任务要求,调整了轨道控制策略和飞行程序,使神舟十一号飞船能够适应本次任务交会对接轨道和返回轨道高度由343公里提高到393公里的要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说。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轨道高度是343公里。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时的轨道高度是393公里,比过去高了50公里,为何要高出50公里?航天科技集团五院GNC分系统指挥罗谷清说,主要是为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建造空间站做准备,因为这与未来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飞行也更加接近未来空间站要求。细节二:时间更长——33天的太空旅程神舟十一号入轨后经过两天独立飞行,完成与天宫二号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完成组合体30天中期驻留任务后,与天宫二号分离,在一天内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神舟十一号任务结束。在太空时间长,如何保障航天员太空工作生活和执行任务的能力,怎样提高飞船的可靠性?神舟十一号的技术改进,很重要的一个创新亮点,是新配备了宽波束中继通信终端设备。“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新配备了宽波束中继通信终端设备,显著扩大了测控覆盖范围,提升了飞船姿态快速变化时的天地通信保障能力,从而提高了航天员的安全性和飞船的可靠性。”武平说。细节三:升级光学成像敏感器——完成高难度“太空之吻”“为验证未来航天技术,满足未来空间站交会测量设备长寿命使用要求,对神舟十一号的交会测量设备进行了升级换代。”武平说。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的交会对接,是搭建太空之家的重要一步,尤其是两者从相距120米到最终完成对接的阶段,难度最大、风险最高。为了让它们能在以8倍于子弹的速度下毫厘不差地对接在一起,技术人员对光学成像敏感器实现了升级。神舟十一号交会对接光学成像敏感器主任设计师龚德铸说,太空中阳光照射强度是地球上的三到五倍,很容易“亮瞎”飞行器的“双眼”,就像开车时被对面来车晃了大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视力,因此以往交会对接要选择光线合适的时机进行。与天宫一号上运用的一代产品相比,升级版敏感器的太阳杂光抑制能力、识别目标敏感度均大幅提升,即使被晃了眼,视力恢复时间也能从原来的十秒缩短到几百毫秒。由此,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可以实现准全天候实时对接,可保障航天器突发维修补给或航天员应急救生。细节四:首次考核航天员中期驻留能力“此次任务目的是进一步对改进型载人飞船功能进行全面验证,为后续载人任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此外,通过多项在轨试验,将进一步验证飞船设计功能,获取和积累载人环境相关的飞行试验数据。”神舟十一号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说。在此次空间实验室任务中,对接轨道和返回轨道高度比以前增加了50公里,神舟十一号任务将首次考核验证空间站阶段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还将首次考核航天员中期驻留能力,通过验证航天员驻留能力,为航天员空间站阶段长期在轨考核奠定基础。细节五:照明设备点亮“飞天之路”神舟十一号在浩瀚的宇宙遨游过程中,会周期性地经过地球阴影区,此时会经历很长时间的黑暗,影响在轨任务的顺利完成。飞船舱内照明设备和交会对接照明设备,不仅为航天员提供了舱内工作、生活照明,还为载人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阴影区的交会对接提供了摄像辅助照明。“在太空,如果直接采用生活中常用的白炽灯、节能灯,估计在飞船上还没用几天就熄火了。飞船上究竟采用了什么光源?神舟十一号飞船舱内照明设备(近距离泛光照明)和交会对接照明设备(远距离投光照明)使用LED光源,也就是固态照明光源。”承担这一设备研制任务的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产品主管设计师杨军说。他指出,载人飞船有了舱内照明设备和交会对接照明设备后,当飞船进入地球阴影区时,航天员在舱内仍然可以正确判读仪表,手动操作各种开关,再也不会误打误撞了,飞船与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也多了一份成功的保障。细节六:热控系统为“太空之家”保驾护航“神舟十一号在太空中飞行,最关键的是航天员安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十一号发射场热控分系统负责人付杨说,确保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舒适安全,须为航天员营造一个类似于地面一样的“家”——有适宜人类生存生活的温度、氧气等,而这要靠热控分系统和环控生保系统来提供:热控分系统的作用是使飞船内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环控生保系统是为航天员创造合适的舱内生存环境条件,保障航天员在空间飞行的特殊环境下安全生活和正常工作,为航天员营造一个温暖如春的居住环境。他说,热控分系统和环控生保系统,分别位于载人飞船的推进舱和轨道舱的舱壁内。环控、热控分系统主要采用流体换热技术进行温度控制,通过流体流动将船上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外部辐射器,再通过辐射器将热量辐射到太空中。神舟十一号飞船与神舟十号飞船技术状态基本一致,根据任务和产品研制需要,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达33天。今日上午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举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任务新闻发布会,10时30分左右将举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会。交会对接全过程1、交会航天器的交会对接,第一步要让两个飞行器在彼此距离相隔上万公里的太空能互相找到。所谓交会是指两个航天器接触之前,慢慢接近的过程。要求两个航天器在同一时间到达轨道上同一个位置,而且是要一个近似相同的速度。飞船入轨后,地面人员将根据两个飞行器轨道的偏差来控制飞船变轨,经过若干次修正之后,飞船将一点一点接近天宫,直到相距约50公里的位置。神舟飞船经过2天的飞行,最终与天宫相见,接下来则要进行对接。这个过程需要两个航天器自主完成,所以需要不断地确认位置关系,调整自己的姿态和速度,做到步调一致才行2、对接所谓对接,简单来讲就像火车车厢之间的挂钩连接。航天器之间的对接,也需要这样的过程,要保证两个重达8吨多的飞行器严丝合缝地对接到一起,对精度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在对接过程中,两个航天器的相对速度要从之前的每秒7.8公里降到每秒0.2米,飞船上有像手一样的捕获装置,会先伸出手来把天宫二号紧紧抓住。通过飞船上交会对接的测量敏感设备,主动捕获天宫二号,然后逐渐靠近。对接过程中,小到指甲大小的齿轮和针头大小的接口,都要严丝合缝对在一起。顺利完成对接后,二者开始在太空中连体飞行“对接天眼”全新升级此次任务中将使用全新升级的“对接天眼”——光学成像敏感器(CRDS),它由位于运输飞船上的相机和位于目标飞行器上的目标标志器组成。升级版的CRDS产品在太阳杂光抑制能力、识别目标敏感度上有了大幅提升。敏感器首次捕获时间也由原来的约十秒缩短至不到几百毫秒太空“两居室”如何分配?“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合体后,这个太空“两居室”被紧凑地隔成了多个功能区为何只带2名航天员?神舟十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开展航天员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受生命保障系统能力限制,为延长航天员在太空驻留时间,只能减少人数。多余的空间可以用来搭载更多的物资,如多带一些实验物品为何没有女航天员?据介绍,我国女航天员已有2人到过太空,已经实现了飞行体验的目的。这次载两名男航天员飞天,也是考虑三人组已经飞行过多次,同时也考虑到空间实验室还要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空间有限舱门快速检漏仪航天员在舱里生存,维持其正常生活的气体不能泄漏,因此精准快速检测舱门的密封性至关重要。舱门快速检漏仪自动完成全部检测时间小于8分钟,可实现对舱门和对接面的快速、准确检漏降落伞据此前神舟飞船的报道来看,主伞面积约1200平方米,全部展开后可以覆盖三个篮球场。主伞重量不到100公斤返回组合体运行第30天,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分离,航天员乘返回舱返回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十一号飞船主要任务为天宫二号在轨运行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进一步考核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特别是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技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后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试验,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飞船并非只是睡安稳觉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飞船对接成功后,将由天宫二号掌握所有的控制权。从飞行器的供电管理、姿态和轨道的控制,到地面的通讯全都由它说了算。在这期间,神舟飞船一直处于停靠状态,相当于是在太空中睡觉,但是可别以为这是个安稳觉。一旦天宫二号出现问题,飞船就要立即启动,帮助航天员紧急撤离。这时飞船主要承担了救生艇的角色智能太空APP为天宫二号研制的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不仅汇集了天宫二号13个分系统的所有数据,而且能够显示与天宫二号和航天员相关的52幅页面图,通过这一个APP,航天员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自己和天宫二号的所有情况。神舟十一号飞船也将使用这款智能的太空APP在地球上感觉轻松自然的事,到了太空可能都是问题。神舟十一号飞船计划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升空后将在两三天内与中秋之夜成功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393公里高的近圆轨道交会对接。随后,两名属马的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将进入天宫二号,开启中国航天员迄今最长的太空驻留。航天员是怎么选拔出来的?上天干什么?穿什么?吃什么?……近日,记者走进航天员“娘家”——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一探究竟。“老手”与“新手”的无缝衔接不少小伙伴一定好奇,航天员乘组是怎么选拔出来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说,乘组的选拔需要从思想、身体、心理、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进行考评和综合评价。针对这次任务以及未来空间站任务,乘组分别从第一批和第二批航天员中各选出1名。“首批航天员经验丰富,第二批航天员年富力强。新老搭配,干活不累。”黄伟芬说。于是,景海鹏和陈冬就从重重考评中脱颖而出了。接下来,两名航天员需要重点训练了。“经过训练和磨合,我们两个人已非常默契,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彼此间都能心领神会。”景海鹏说。那么,景海鹏和陈冬是一个什么样的分工?任务中,50岁的老大哥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负责载人飞船驾驶、交会对接、飞行计划管理、飞行安全保障、科学试验……这么高难度的任务?!别忘了,景海鹏这次可是三度飞天,可谓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了。“新手”陈冬呢?听听他的自我介绍吧:“我首先是工程师,得做各种试验,还得是修理工,设备坏了要去修,也得是保洁员,要保持舱内的清洁环境,同时也是农民,要种蔬菜。”不要小看这些角色,背后可是各项技能的掌握,看来成为一名航天员真是不容易啊。航天员上天干大事了都飞到太空去了,两名航天员可不仅仅是到此一游的!他们身上肩负着最重要的任务可是做试验!做试验!做试验!重要的事说三遍。据黄伟芬介绍,航天员系统策划了四大类十六项在轨试(实)验,包括脑机交互技术在轨适用性研究、植物栽培关键技术验证、在轨味嗅觉变化规律研究、失重心血管功能研究、在轨飞行对航天员视功能影响研究等。这些高大上的研究有啥用,我们找几个专家来详细解释。比如,脑机交互技术。黄伟芬介绍,在未来航天发展中,人和机器人要协同工作,一起去外太空探索。人不需要再操作键盘、鼠标甚至控制手柄,而是采用脑控技术、眼控技术等去操作。在太空,航天员处于失重、密闭环境,会对人的情绪、生理都造成影响。因此这样的技术能不能在太空使用,需要深入探索。比如,在轨味嗅觉研究。黄伟芬说,采用味觉试纸进行酸甜苦辣四种基本味觉测试,玫瑰味嗅棒进行嗅觉敏感度测试,获取航天员在轨味嗅觉敏感度数据,观察在轨飞行条件下人体味嗅觉变化特点,为后续飞行任务飞行食谱设计提供参考。这意味着,航天员在太空就能吃到更美味的食物啦。比如,植物栽培关键技术验证实验。黄伟芬说,通过开展微重力环境下植物栽培基质水分和养分供应等研究,可为下一步空间站种植可口、营养和安全的新鲜蔬菜奠定技术基础。当然,在天宫二号长期驻留期间有绿植陪伴,也会对航天员的心理起到调节作用。再比如……其实这么多的试验,都是为了后续空间站长期驻留提供技术保障,当然,终极目标是为了在太空建设更美好的人类家园。航天员服装的时装秀作为万众瞩目的航天员,大家一定关心他们穿什么吧!航天员中心航天服工程研究室副研究员杨立众表示,这次为航天员配备的服装不仅体现了航天员职业特点和中国特色,还综合考虑了服装的使用场合、功能、美观、舒适和工效性。航天员服装系列化的设计分为在轨系列,地面系列和服装配饰,共有10套之多,可谓是一场“时装秀”。小伙伴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场时装秀了吧。首先出场的是在轨系列设计,分为舱内工作服、舱内鞋、运动服、休闲服、企鹅服、内衣、睡袋。舱内工作服与舱内用鞋的搭配,主要是为航天员在舱内正常温度时进行空间科学实验和操作生活所设计的。休闲服的设计是为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日常穿着。重点登场了!企鹅服的设计充满了科技感,里面有很多弹性带,穿上后可通过弹性的作用,使肌肉得到紧张,避免失重引起的肌肉松弛骨质丢失。接下来出场的是地面系列设计,分为常服、地面训练服、作训大衣和常服大衣。常服是为航天员参加正式场合所设计的,地面训练服用于地面训练操作。冬季外出时,航天员可在地面训练服外搭配作训大衣,用于御寒保暖。服装保暖、轻质、美观、便于护理清洗。此外,设计师还为航天员设计了一些具有太空特色的服装配饰,包括太空旋律系列、圆梦太空系列领带丝巾、蓝色系围巾、眼罩、耳罩等。值得一提的是,航天员服装上还有各种标志,比如:国旗、载人航天工程标、飞行荣誉标、任务标、姓名牌等。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在飞行荣誉标上,有几颗星就表示这个航天员上过几次太空。如果没有参加过飞行任务的航天员,那就是空的。为航天员提供100多种美味佳肴说了那么多时尚的服装,是不是忘了介绍大家最关心的美食系列了。航天员中心航天营养与食品研究室副主任曹平说,这次33天的飞行任务中,航天员的食品在种类上比之前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更加丰富,有100多种。在神舟十一号自主飞行段,航天员可能食欲不佳,所以会配备粥等清淡的食物。等正式入驻天宫二号后,航天员就可以享受到如同在家里生活一样的一日三餐的待遇了。他们的吃饭时间与地面同步,包括主食、副食、即食、饮品、调味品和功能食品等六大类产品,酱牛肉、鱼香肉丝等传统菜肴都有,五天之内菜谱不会重样。不仅有美味的菜肴,航天员还可以享用甜点。此外,考虑到中期飞行航天员的身体状态变化,结合中国医学食疗食养的理念也配置了相应的食品,使航天员有更好的体魄完成工作。曹平说,航天食品的保存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上,但不含防腐剂,是安全可靠的,可以在美味可口的同时为航天员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为了让航天员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天宫二号里面还配备了专用的食品加热器。航天员的饮用水也是经过特殊方式消毒,能够长期保质。“在未来空间站,将实现尿液净化的饮用水。”曹平说。除了工作、吃、穿之外,别忘了航天员还有个人休闲时间。黄伟芬说,这次任务,航天员作息制度逐步向空间站设计过渡,采取6+1周工作制。每周工作6天休息1天,给航天员更大的自主安排和调整权。利用个人休闲时间,航天员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看看电影、拍拍照、与家人通话等。更多热门文章:1.2016年神舟十一号观后感2.2016年观看神舟十一号发射有感3.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观后感4.神舟十一号发射观后感5.观神舟十一号发射有感6.观看神舟十一号发射有感

标签:十一号,神舟,有感

版权声明:文章由 去回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uhuida.com/article/210041.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