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回答>百科知识>血常规指标 血常规指标的临床意义

血常规指标 血常规指标的临床意义

2024-07-02 01:31:24 编辑:join 浏览量:538

血常规指标 血常规指标的临床意义

血常规指标是多少呢,对于很多人来说,血常规的检查不是什么陌生的了,那么大家知道血常规指标分析是怎么样的呢,血常规指标正常值是多少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血常规指标吧。

血常规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RBC)(单位:10^12/L)

超过正常值,真正的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低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红细胞压积(HCT)(单位:%)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脱水、大面积烧伤,补液的参考值;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单位:fL)

大于正常值,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之后、甲状腺功能低下;

小于正常值,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全身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分布宽度(单位:%)

超过正常值,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疗效观察,对鉴别诊断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贫血的分类;小于正常值,比正常红细胞更整齐,临床意义不大。

血常规检查方法

静脉采血多采用位于体表的浅静脉,通常采用肘部静脉、手背静脉、内踝静脉或股静脉。

肘前静脉是绝大多数人(婴幼儿除外)的首选采血部位。此处一般血管较明显,疼痛感较轻,操作方便易行。小儿可采颈外静脉血液。其次选择股静脉。

方法

1.备齐用物,标本容器上贴好标签,核对无误后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

露出患者手臂,选择静脉,于静脉穿刺部位上方约4~6cm处扎紧止血带,并嘱患者握紧拳头,使静脉充盈显露。

2.常规消毒皮肤,待干。

3.在穿刺部位下方,以左手拇指拉紧皮肤并固定静脉,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15度~30度,在静脉上或旁侧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将针头略放平,稍前行固定不动,抽血至需要量时,放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并将患者前臂屈曲压迫片刻。

4.取出针头,将血液沿管壁慢慢倒入容器内,不注入泡沫,以免溶血。

容器用玻璃珠应迅速动摇,以除去蛋白质纤维;在抗凝管的情况下,应在双手旋转摩擦,以防止凝固;在干燥管的情况下,不应动摇;在液体培养介质的情况下,应血液和培养液混合,在血液中注入文化之前和之后的火焰消毒瓶,注意不要使瓶软木接触血液。

抽血量的多少是根据化验内容的不同及项目的多少来决定的,一般在5ml左右。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10,12-5.3×10,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12-5.0×10,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12-5.3×10,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标签:血常规,指标,临床意义

版权声明:文章由 去回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uhuida.com/article/151247.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