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史书或者文献资料记载诸葛亮在任时蜀汉“民有菜色”“穷兵黩武”,反倒是有曹魏“民有饥色”的记载。因此,诸葛亮北伐不是穷兵黩武,而是非常高明的战略。
而且蜀国的百姓,一部分是跟随刘备多年举家迁移到此的,也有当地的百姓,之前曾深受统治者的残暴欺压,所以在刘备接管之后,都被刘备的仁义所感化,变成了目标一致。刘备的理想,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整个蜀国的理想,诸葛亮北伐是出于国家战略,作为一代名相的诸葛亮,很恰当的处理了军事行动与国力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动摇过国本。 至于穷兵黩武,看你所处的立场,蜀国掌权者是外来户,不可避免的跟本土系产生了一系列矛盾,从权力分享到各种利益。双方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合作。
首先,诸葛亮出兵有名,他出兵北伐皆是因为匡扶汉室,惩奸除恶。有着正义之名出师自然就不会受到人谴责,相反,还会受到支持。诸葛亮声望如此高的原因是因为受任于败军之际,火烧博望坡,三气周瑜,赤壁献策。七擒孟获。等等诸多事迹,使读者被他的智慧折服,称为他的偶像。而北伐之时一篇《出师表》,像天下人表明忠心。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有诗圣杜甫为诸葛亮写下令后世称赞。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名句。为后世所流传。作为一代忠智无双的神人。自然后世广为流传,声望颇高。受世人敬仰爱慕,也是理所应当的,并且继续传承下去。
题上说诸葛亮穷兵黩武、使蜀国百姓面有菜色不过是纯粹地主观臆断,毫无根据可言。诸葛亮深受蜀中百姓的爱戴与拥护,这是毋庸置疑的。
诸葛亮死后,蜀中百姓私自给立庙祭祀,这种当时有违礼法的行为官方屡禁不止,最终迫于无奈,蜀汉官方在沔阳为其立庙。而且在蜀汉后期,一旦有政令施行,只要一说是武侯之子诸葛瞻驸马提出的,百姓们立马十分地配合。这一切都说明,诸葛亮在蜀地百姓心目中地位是崇高的。要是诸葛亮真的生前穷兵黩武,弄得百姓饭都吃不饱,又怎么会得到百姓如此这般的爱戴呢?
因为诸葛亮聪明啊,正是因为诸葛亮的聪明声望才那么高。
诸葛亮是以自己高明的策略出名的,并不因为别的。
标签:穷兵,赎武,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