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对于那些在一战中付出惨重代价并且还是一战战胜国的欧洲国家而言,纪念一战倒确实不亚于二战。比如英国纪念一战的程度甚至要大于二战。所以换言之,这些纪念一战不亚于纪念二战的欧洲国家都是在一战中有过深痛经历的战胜国。而对于在一战中没有多少感触的或者在二战中有更深感触的欧洲国家对一战的纪念相对也不会有多深。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看对于纪念一战看重程度不亚于二战的欧洲国家们的代表都有哪些,以及他们如此看重的原因。
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欧洲国家大致有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塞尔维亚。
英国: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英国在战争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战中英国在大西洋、太平洋上频繁打击德国海军,牢牢地控制着制海权,使德国的野心局限在了欧陆。在欧洲西线战场,英国也积极协助法国抵抗德军。战后的英国势力范围也达到了巅峰,但是英国也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代价,几十万人在战场上殒命,大量贵族也在战场上献出生命(贵族军官的死亡率高达20%)。而经济等领域的重创也让英国的“日不落帝国”走向下坡路。
法国:相较于二战而言,法国在一战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之一。特别是在欧洲的西线战场法军是抵抗德国的第一主力。诸如第一次马恩河战役、第一次伊普尔战役、第一次香槟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第二次马恩河战役等等。在一战结束后,法国的克列孟梭积极对战败的德国进行最大程度的削弱并为法国赢得最大利益。一战后的法国重新恢复了对欧洲大陆的仲裁地位,而对于战后对德国各个方面的压制在一定程度上报了普法战争的仇恨。
意大利:事实上在一战时,意大利作为列强之一,在战争中却作为一个次要角色。但这并不影响意大利对于一战的纪念不亚于二战,甚至还要高于二战。原因并不复杂,毕竟二战中意大利在墨索里尼的带领下大部分时间都是轴心国的主要成员之一,即便是战争后期在盟军进军意大利的形势下,意大利退出轴心国加入反法西斯阵营与意大利北部的墨索里尼残余势力进行抵抗,也仍然没有避免在二战后被惩罚的命运。而在一战中意大利在开战的第二年便已经是协约国阵营,并积极和同盟国的主要成员之一的奥匈帝国展开激战。可是意大利在一战中由于表现上的不尽人意,尽管战后意大利的国际地位空前提升(在一战后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意大利的国际地位达到世界前五名),但是却并没有得到多少实际上的好处。许多原本在倒戈前协约国许诺的利益大部分都未能实现。而意大利纪念一战更多的是纪念在一战中阵亡的士兵们。
比利时:在一战开始的阶段,德军在入侵比利时的过程中因为比利时军队的顽强抵抗而导致原本计划要在几日内就通过比利时撬开通往法国北部大门的行动延长了,在此期间德军付出了两万多人的代价才征服了比利时。更为重要的是比利时迟滞德军前进的表现为协约国增加了集结军队的时间。而且比利时的顽强表现也激励了协约国,也削弱了德军的士气。
塞尔维亚:由于一名塞尔维亚人——普林西普刺杀了正在萨拉热窝地区访问的奥匈帝国王储和其妻子,这引发了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宣战,也直接引发了一战。此后塞尔维亚被奥匈帝国、德国、保加利亚同时入侵。这让塞尔维亚把一战看作是自己的一场悲壮的反侵略战争。对于一战的纪念自然比较看重。
而这些纪念一战的国家又都有共同的目的,那就是纪念在一战中阵亡的本国士兵(英国阵亡908,000人、法国阵亡1,240,000人、意大利阵亡650,000人、比利时阵亡13,700人、塞尔维亚阵亡450,000人)以及在战争中不幸死亡的平民。
一战给欧洲带来的深远影响不亚于二战。
在国际地位上,一战以前,欧洲几乎可以说是世界中心。自大航海时代以来,一轮又一轮的殖民热浪使欧洲部分沿海国家在世界各区域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在此期间他们把欧洲的文化、宗教、军事、科技等领域融入到各自的殖民地,并波及到了周边地区。欧洲俨然成为了世界的中心。而在一战后,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发生了动摇。美国、日本等欧洲以外的后起大国在国际上如日中天,与欧洲列强平起平坐。欧洲各国在海外的殖民地也发生了诸多与宗主国“软式”或“硬式”抗争的事件。欧洲人在世界所建立的殖民体系出现了松动。世界在此后的二十年中更加偏向于多元化。
而历时4年的世界大战,又让欧洲人付出了上千万人的生命,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青壮年男子。使战后的欧洲一度失去了年轻人的活力,几乎是损失了一代人。
最后
虽然一战给欧洲整体上带来了巨大影响,但是对于“欧洲各国”对于纪念一战不亚于二战纪念的言论显得十分笼统。因为除了那些在一战中保持中立或者感触相比二战较浅的欧洲国家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德国作为一战战败国,又是同盟国阵营中的“一号男主角”,并且在一战中付出了1,770,000人的生命,但是对于一战的纪念程度却远不及二战。在德国有很多二战相关的纪念馆,却很少有一战相关的纪念馆,并且也和少有人来拜访。这掺杂着许多因素。其中一个关键因素便是:在众多德国人看来他们在二战中给他国和自身带来的创伤几乎掩盖了更早之前一战的阴影。
因为一战对欧洲人来说 ,不仅是一场愚蠢至极损失惨重的战争, 也是一场欧洲所主导的文明发展最美好阶段时飞来的横祸。
一战起因至今仍是一场口水大战,其中既有英德军备竞赛为代表的英德争霸这样的主因,也有法德世仇等旧疮疤因素,还有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等民族主义小国之间围绕波黑等民族混杂区领土纠纷等区域性因素 最终因为一场突发事件而让整个欧洲都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
在一战之前,一般战争都不会超过一年不会突破一定区域,像拿破仑远征俄国 规模算空前了,其实也就是在欧洲东部打了一连串战役而已。而在战区之外,老百姓该干啥干啥,很少体会到战争的滋味。
著名的英法百年战争,大多数时间都是打打停停,并非君主不好战,而是服役时间到了,手下们今年服役的时间到头了,得回家乡收麦子催租子打兔子去,没空陪陛下您逗闷子了。
而一战的来临,整体战的实施,则大大加强了国家的战争动员能力 也打破了人们对战争的旧有认识,一战开战时,无论英国还是德国,都认为战争很快就能结束,纷纷发出"树叶落下来之前孩子就能回家","圣诞前就可以结束战争"一类豪言壮语,但工业时代的科技文明使得战争机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机枪大口径速射火炮以及飞机坦克潜艇航母等先进武器的大规模应用,堑壕战情报战破交战等战争手段的出现,使得旷日持久的战争成为前线和后方共同经历的梦魇。
整个一战,欧洲付出了一千万人的生命,而这仅是冰山一角,战场内外还有更多数量的人死于和战事密切关联的流行性感冒。
仅这些就够了吗?没有,一战打碎了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沙皇俄国和德意志帝国这四个庞然大物,放出来无数的小国家,而一战之后的凡尔赛体系,则奠定了民族自决自治体系的彻底形成,以往在各个帝国内部能通过各种手段平息的纷争,从此以后八成都成了国际问题,这可不是好事 ,因为国际问题往往都是各方势力均可插手的酱缸问题。
也因此,一战之后又爆发了一连串地区冲突,仅苏俄一地就死伤了上千万人口,此外,凡尔赛合约人为复活的一系列小国间也纷纷大打出手,战前分属德国,奥匈和俄国的波兰人工复活后,第一件事就是和各自昔日同袍苏俄,德国,以及捷克为领土问题打得一地鸡毛。而这一切也就是一个幕间休息而已,二十年后更为惨烈的二战,才是一战的又一次延续。
现如今,一战已经结束百年了,欧洲人似乎仍未走出一战的阴霾。因为一战终结了欧洲人所主导的世界秩序,也凸显了欧洲文明致命的基因缺陷。他们的纪念中,既有荒城日落 也有兔死狐悲,但是,西方却没人从基因中去找寻答案 ,电视新闻中,如今仍可看到一战列强狰狞的嘴脸,和如出一辙的计俩,而这才是一战并未终结的明证,也将是欧洲文明必将凋零的预言。
有关一战的权威深度解读,请在央视影音搜索本人主讲的《一战风云》系列节目。
因为一战主体在西欧,决战在法国境内,波及到资本主义列强的核心区,但核心是英国与德国的世界经济超级强国的争霸赛。
一战改变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一战使得欧洲重新定位,二战不过是一战的延续性休战,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对世界主导地位丧失,二战使欧洲国家彻底永久性丧失。
一共打了五年,使英国、法国、德国、奥匈、意大利、俄罗斯六个大国角逐,英国与德国争夺世界霸权地位,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列强,波及之深,彻底的改变了欧洲的格局。
奥匈帝国直接造成了解体,沙皇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也造成了国家解体,彻底的削弱了英国德国二个超级大国。
凡尔赛条约是苛刻条约,诱使了德国走上法西斯军国主义,二十年后又一次爆发了人类文明史上,史无前例的二次世界大战,也是最后的疯狂。
欧洲国家开始了集体性反思,欧洲国家的世界主导权为何失去,工业革命的摇篮圣地,为何要如此衰落在历史的长河中。
欧洲各个国家一致性认为,原本是世界经济中心的欧洲国家,就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欧洲的平衡格局,二次世界大战不过是一战的延续。
主要是法英两国纪念一战活动的规模、规格比较大。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二个,一是一战牺牲更大:法军阵亡二百万,英军阵亡近百万。仅凡尔登(法军独自对阵德军主力)、索姆河二大战役法军就伤亡一百多万,英军伤亡六十多万。而二战法英仅各死亡四五十万人。二是法英是一战主要战胜国,战后英国仍是世界第一强国、海上霸主。法国重新夺回欧洲大陆霸主地位。而二战后英法的国际地位大为降低,渐渐沦为二流强国。
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感受。
美国人看中国,抗日就是抗日,内战就是内战,是两件事。可在中国人看来,抗日和内战是搅和在一起的,是国共两党分分合合、相爱相杀的一部分。
中国人对于遥远的一战,缺乏切身的感受。
对于欧洲人来说,二战是一战的后半部分,二者有直接联系。一战的起因,一直缺乏合理解释,战争结束时,清算的又过于草率。法国赢的不踏实,德国输的不服气。所以可以这样理解,为了给死去的战士们一个交代,必须再打一次。从这个角度讲,二战是对一战最隆重的纪念。
标签:二战,隆重,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