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单从字面上来理解可以有这样的意思:
今生不再辜负作为人的愿望,愿用慈悲作为船,智慧作为帆(来驶出苦海,到达智慧和解脱苦难的彼岸)。如果世人可以(用智慧)识别出(自性中)内心中真正的瑰宝,即便是千年万年的险途一日便可回来。
如果您对佛法不是很了解,就很难理解这句话。深入来解说这几句的话,我有以下几点观点,如果有不足的地方也请各位同修多多指点:
1.此生不负为人愿。
佛经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因为修成人身,需要种种善根福德因缘,在六道中,转生为人,并且可以听闻善法、佛法,更是难上加难。既然这样幸运得到了人身,那一定不能辜负这一生,不能浪费人生的光阴,尤其在听闻到具有甚深出离一切苦难的般若大智慧的佛法,那更是要用心修学,不能辜负宿世以来这样的心愿,得到人身、听闻佛法就要坚定修行,出离苦难的心愿。
(这里的心愿,不仅仅指作者才真旺姆今生听闻佛法后,许下的出离苦难,弘法救度众生的心愿,也暗指宿世以来,作者自己也有这样的心愿,因为佛经有云,能够听闻佛法,修行佛法,这不是某一世与佛法结下的缘分,而是多生多世修学的原因。)
2.悲作航船智作帆
按照佛法的法义来说,六道众生,身处种种苦难,但不得解脱,如果需要从这样的无边的苦难苦海中得到解脱,那就必须依靠佛法所讲授的大智慧来打破世间一切烦恼,转变一切妄心、愚痴心、嗔恨心、贪求心、傲慢心等为慈悲心、大智慧心。
所以作者这里把佛法修学中内心中显现出自性自心原本最清净的慈悲心、悲悯心比作度脱苦海的船,把佛法甚深的大智慧比作帆,用此二者为利器,依此驶出一切苦恼障碍。
3.若人识得心中宝,千年险路一日还
佛法把六道众生的烦恼恼害分为三大种,分别称为 苦苦、行苦、坏苦。
(具体参百度百科:
)
(1)苦苦:即是身心之苦受。生、老、病、死、怨憎会之属。
(2)行苦:东西变化无常,我们做不了主。五蕴炽盛苦属之。
简而言之,就是世事变化无常,进入腰缠万贯,下一刻穷困潦倒;这一刻健康安宁,下一刻绝症缠身;这一刻权势滔天,下一刻阶下囚笼。等等
(3)坏苦:又作变异苦,乐境变坏的苦。对所爱的人或物,因死亡破坏的变化所生起的苦感。 爱别离、求不得苦属之
细讲的话还要分种种随烦恼。(这里参加百度百科:
)
六道、人生、世间生活等等会有这么多的烦恼苦难,那如何解决呢?
六祖惠能大师曾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偈语就很好的解释了这一切,六祖惠能大德也是借此偈语告诫世人,想要求得解脱苦难烦恼,就要真正了解自身,识得并回归我们的本来”清净“。
所以这句话,私以为,是说,如果六道的众生能够拥有无上的智慧识破自己的内心真正的本源清净,回归本来的清净大智慧,那么即便是千年万年的险路(隐喻在六道轮回中从生生世世的苦难的此岸,到达解脱烦恼得到智慧解脱之路),瞬间就可以回归,到达。
这是末学的一些浅见,如果诸位师兄觉得有不足或者谬误还请多多海涵,指点。
此生不负为人愿,今世又生人间,没有忘记投生人间的本来愿望,悲做航船智做帆,以慈悲普济之心为船身,以朗照之大慧为船帆,以此悲智之船,帮助生死海中沉浮出没的众生到达超脱生死的生命本岸。若人识得心中宝,慧觉之性人人本具,若蒙尘之镜,尘去则镜明,惑去则智生,若人能识得这心中明镜,千年险路一日还,则无量劫以来,生死痴狂之苦,一时顿消,如同暗室之内,千年无光,一朝得灯,则显现分明,所谓一灯能照千年暗。诗中险路以生死烦恼为义,解中暗室,以迷惑不智为义。
标签:真旺姆,悲作,智作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