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回答>百科问答>厦门长庚医院拉开民营医院正名序幕

厦门长庚医院拉开民营医院正名序幕

2024-09-28 11:13:24 编辑:join 浏览量:529

厦门长庚医院拉开民营医院正名序幕

医改前夜市场化破局

当妻子陪同岳母走进长庚医院诊疗室时,黄先生舒了口气在门口一排等待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价格不贵、环境非常舒服、态度好、看病程序人性,为什么不来?”

面对记者的问题,前来就诊的黄先生反问。

从黄先生看来,这些特点足以吸引他从厦门岛内(市内)驱车20分钟带家人来看病。这已经是黄先生第二次带家人来厦门长庚医院。

“看到宣传后,我岳父来看病,花费5000元,做了一个切除囊瘤的小手术,不比市内公立医院贵。”

2008年5月6日,离厦门岛内20多公里外,位于厦门海沧区新阳工业区内的厦门长庚医院宣布正式开诊。

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长庚模式已经被外界与中国大陆正在进行的医改方案进行联系。

“鲶鱼来了!”

大陆医疗界人士脱口而出,这是本报记者在厦门一周时间内不时听到的字眼。

25年前,以台湾长庚医院为龙头的民营医院,最终冲破了公立医院垄断藩篱,以效率竞争获得了市场空间,并改变了台湾医疗体系生态,让台湾的医疗卫生公立民营供给格局从8:2倒转过来,变成2:8。

同样是“长庚系”的厦门长庚,能否在大陆几近垄断的公立医院格局中,撕开一个口子?

长庚模式

对于医师收入和开药多少之间的敏感内容,长庚也有自己的处理办法。

“医师收入不跟开药多少挂钩。”

厦门长庚医院总执行长潘延健表示。

“终于看清柜台那边的脸了,有种平等的感觉。”

看病的第一步,就让黄先生感到很舒服,而他平时所去的医院,柜台设计总让人觉得“在求他办事似的。”

厦门长庚医院管理部经理戴兴业告诉记者,在门诊高峰期,医院各柜台功能如挂号、交费等可互换,减少患者排队时间。

有特色的还不仅仅是此,看病的每个环节,都使得黄先生印象深刻。

“拍片子”是看病通常需要的,但这一次,黄先生的岳母拍完后,不需要等在放射科门前拿“片子”,而在给她看病的医师诊室那里,一台专用看片的显示屏即时就看到了放射科传来的成像。

如门诊医生开出处方,患者到收费处交钱的同时,药房便可在电脑里获知这一处方,提前为他准备好药品。

而患者在药房拿到的每种药品都有一个袋子包装,袋子上粘贴着电脑打印出来的清单,上面显示药品种类,厂规、服用方法和禁忌等。

除此之外,长庚另一个特点也被黄先生体会到了——看病始终是一个医师负责,即同台湾长庚一样,厦门也实行主治医师负责制,也就是说,患者从门诊接诊到住院手术,所有的治疗过程都由一名医师负责到底。

黄先生感觉到的只是长庚模式的部分,还有很多看病者看不到的内容。

相比大陆医院,厦门长庚医院药房更有话语权。

患者拿到的药,要经过药房4道审核程序,看处方、药品、药量是否准确。

药剂师还可根据自己专业判断处方中药品种类、剂量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药剂师有权对处方提出修改意见。

“成熟的药剂师对各种药的药效、不良反应、化学物理成分掌握的知识更多。”

厦门长庚医院药剂科主任黄柏榕称,药剂师不是像仓库管理员那样简单把“货物”拿出来就行了。

对于医师收入和开药多少之间的敏感内容,长庚也有自己的处理办法。

“医师收入不跟开药多少挂钩。”

作为医院管理经营部门“总统领”,厦门长庚医院总执行长潘延健尽管表示不便透露细节标准,但肯定称“与开药多少无关”。

“尽管医师之间相互不知道到底拿多少钱,但一些指标基本上是透明的。”

曾在北京301医院工作的医师罗成华称,如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不同资历,相应的拿一个相对固定的工资。

挑战刚刚开始

这种缺乏“社区首诊制”和“转诊制”的卫生体制,使得台湾总体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医保基金产生收支危机,因此,台湾业界也一直对此指责不断。

厦门长庚能如愿实现台湾的成就?

一切还不那么简单。尤其在政策依赖度比较高的医疗领域。

首先,地理距离厦门岛内(市区),没法满足公众“就近看病”的习惯。

从厦门岛内驱车到达厦门长庚医院花费时间并不多,20分钟即到。但必要要通过海沧大桥和海沧隧道,通行费要单花12元。

“是有点远,没有私家车的人估计不会过来看,除非大病。”

黄先生表示,第一次来看病花了50元打车费。

而就在黄先生家所在地属于市内繁华地带的思明区,就有一所三甲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通常看病去那,但人比较多”。

本报记者获悉,长庚选在市外还有更广阔的目标。

因为,医院现在位置距离城市漳州40公里,距离泉州100公里,周边地区医疗水平最高的就是厦门。到厦门就医,必要经过长庚医院。

除此,长庚的看病模式也面临着患者和大陆医师习惯的考验。

“开了检查单今天不能作,还得约下回来,但下回来检查还得再挂号。”

在医院周边工厂工作的湖北人小谢有些发愁,再来趟不仅需要时间,而每次挂号费11元让她感觉“夜班加班费又没了”。

由于长庚医院看病、检测、复诊采用预约制,这不符合大陆患者习惯——“来一次就把出诊、检测、诊断都完成,不用再来了。”

相比上述医疗习惯、程序而言,如何和相关医保体系和大陆新医改方向对接,更是厦门长庚需要面对的。

据了解,厦门市约有10万台商及眷属,这是厦门长庚需要争取的范围。

而台湾是“全民健保”的医疗保障体系,台商习惯看病直接使用健保卡(医保卡)支付费用。

但目前医院还没有取得台湾“中央健保局”定点医院资格。

同样,目前厦门长庚医院也还不是厦门市医保中心的定点医院。

长庚医院是在台湾医疗体制背景下发展起来,离不开其大卫生体制。

台湾卫生体系有两个特点:一封闭性,医师和医院是雇佣关系,医师不能兼职,或同时在两所医院工作。

其二,台湾大医院准许门诊,而医院也是通过门诊来吸引住院病人,即大医院大门诊。

这种缺乏“社区首诊制”和“转诊制”的卫生体制,使得台湾总体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医保基金产生收支危机,因此,台湾业界也一直对此指责不断。

尽管新医改方案尚未出台,但从目前消息看,发挥“社区守门人”,实施首诊和转诊制也被纳入决策视野。

如果新医改明确了门诊首放社区医院,大医院不再提倡门诊,并用医保形式予以支持。那么,如果厦门长庚也纳入大陆医保中,其大医院大门诊的模式会面临医保支付方式的制约。

八年拉锯

按照当时王永庆的规划,总投资金额达150亿新台币(约4.36亿美元),在大陆筹建三座长庚医院,床位规模一步到位,包括北京长庚医院5000张、厦门长庚医院3000张、福州长庚医院3000张。

5000张病床是很么概念?

它将超过国内现有任何一家医院的规模,是当时北京协和医院的4倍(其床位数约1000张)。

一切来的并不容易,这是一场八年的拉锯。

驰骋塑化、电厂、半导体,并在台湾医疗市场占据半壁江山的台塑集团掌门人王永庆,在大陆布局医疗体系的梦想一波三折。

早在1989年,王永庆在大陆建院的梦想就呈递到了主管卫生行业的最高部门——卫生部。

鉴于当时的法规,这种想法在大陆业界来看,仅是一种构想。

2000年之后,构想似乎找到了“落子”的依据。

2000年,中国大陆发布了《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了开放外资、台资以合资方式开设医院。

由此,台资企业“医疗西进”的大门在法规上已没有障碍。

此时,王永庆开始正式启动“人马”谋划布局,布局和设想令人惊叹。

2001年秋,王永庆为推动在大陆建设医院计划,专门成立了“大陆长庚医院专案小组”,负责大陆4地长庚医院的推动工作。

按照当时王永庆的规划,总投资金额达150亿新台币(约4.36亿美元),在大陆筹建三座长庚医院,床位规模一步到位,包括北京长庚医院5000张、厦门长庚医院3000张、福州长庚医院3000张。

最初的形势似乎很乐观,“一路绿灯”。

标签:长庚医院,正名,序幕

版权声明:文章由 去回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uhuida.com/answer/277732.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