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馆》的结局最后的独白是合理的,但不是必需的,其他的就显得的多次一举。
《老酒馆》是为数不多的我能从头看到完的电视剧,多数电视剧都是跳着看,虽然30集之后看得有点无趣,不过整体还是一部良心剧。
第45集大合照出现的时候,我以为就是大结局了,没想到还专门对小棉袄的死因多加了大半集的剧情,确实出乎我的意料。
《老酒馆》以酒馆为依托,以老酒为承载,记载了无数个普通老百姓的人生,多数人的生活无那么多的波澜起伏,其实就是平平淡淡、吃吃喝喝度过一生。
这个世界没有两个人的生活是一模一样的,表面上差不多,但是在不为人知的地方总有一些无法言语、私自落泪的情境。
也许是如老二两一样,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泪撒枕巾;也许是如那正红一样,一个人在家食不果腹;也许如贺义堂一样,一个人在家郁郁不得志;也许像老白头一样,一个人在家落寞孤单。
这个世界的颜色是由一个个人的色彩组成的,黑白还是彩色,都是每个人独有的。
最后老酒馆陈掌柜的一段独白,其实并不是这部剧所必需的,剧中每个人的一生已经在一点一滴中告诉了我们,言语有时候是最苍白的,无声反而胜有声。最后一张大合照已经是最圆满的结局。
应了那一句话:一人一酒,一酒一味,各有各的味道。
说给每一位故人都留一个酒坛子,有点不合理。酒坛架子主要是摆放各种等待销售的没有开封的酒坛的,现在放些别人喝过的酒坛算什么呢?而且剩酒是不便于长期存放的。
哈喽大家好我是幸福梅
电视剧《老酒馆》大结局了,随着此剧的热播,反响热烈。我觉得此剧结局显示了导演别具匠心的安排,力图体现对主题更深一层的挖掘。它的合理性还是值得肯定的。
作为高满堂导演“老字号”三部曲之三,此剧以老酒馆作为展示窗口,把家国情怀融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里。以小见大,展现了旧中国从1928年到1949年时期,“闯关东”的陈怀海弟兄来到大连好汉街,开酒馆讨生活的故事。
陈怀海利用老酒馆,保护“老北风”、劝马旅长重回战场、和日本浪人决斗、给爱国人士撑腰。他还掩护谷三妹抗日,甚至亲生女儿小棉袄都为了抗日牺牲。日本战败后,好汉街的老街坊扬眉吐气,集体拍了大团圆照,很多人以为此剧会就此结束,谁知又出现围绕小樽和桦子成亲的剧集。我们不妨一边回顾剧情,一边来看看如此安排,这个结局的合理之处。
第一,符合时间、事件的发展逻辑。
日本战败后,在中国旅居的日本侨民仓皇回国,从小樽姥爷和她父母的对话就能看出,他们觉得回国时机稍纵即逝。为了不错失此机会,以免客死他乡,小樽父母把病重的小樽托付给陈掌柜一家。
在战争面前,中国人是同仇敌忾的,但当战争平息,面对日本普通民众时,陈掌柜一家的仁厚就显露出来了。他们能答应照顾小樽,其实很符合中国传统老百姓的淳朴和善良。
也是因为解放,剧中差点被小樽抓住的地下党员才能公开身份,在桦子的婚礼上亮相,进而识破小樽日本特务的真面目。
第二,在国仇家恨的背景下,个人选择和国家命运是分不开的。
作为唯一一对在剧中出现的青年恋人,桦子和小樽,一个没有民族大义,只有小情小爱,一个由天真烂漫的少女,蜕变成日本特务,这样的两个人不可能有幸福的结局。小樽最后的跳崖,既有对小棉袄的愧疚,也是她走投无路的选择。
第三,说尽、说不尽的故事,都在酒里。
剧终时,在清明节的早晨,陈掌柜对着货架上一坛坛写着名字的酒,逐一进行了回忆,这也是带着我们对全剧进行了一个回顾。对那些曾经出现过的、用人格魅力打动我们的人物进行了缅怀。在晨曦中陈掌柜打开酒馆的大门,既是迎接新的一天,又是迎接新中国的到来。中国老百姓的日子,终将越过越光明。
当然,每一部电视剧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在此剧中,贺义堂这个角色的设计,尤其最后的安排让人感觉稍稍戏剧化。回忆部分,陈怀海对前妻的忽略,情理上让人也有些遗憾。
总的来说,《老酒馆》以酒开篇,最后也以酒浓缩人生,其结局符合那个时代的特殊背景,大多数人物的发展和归宿也比较合理。值得一提的,里面一众老戏骨的精彩表演,让人看得意犹未尽。
关于《老酒馆》的话题我们就说到这里,欢迎大家点击关注【幸福梅观】进一步探讨交流。」
答:我觉得《老酒馆》的结局中规中矩,没有走低,也没有高开,就是按照后期剧情发展的正常情况收尾的,挺合理的。
《老酒馆》的结局主要交代了三件事。
小樽是害死小棉袄的真正凶手。
小樽学成归来后,像是变了一个人,前面一直都没有对她的身份进行交代。在最后一集,小樽因病寄养在老酒馆,痴情的桦子整日悉心照料,小樽面对桦子的付出,无以为报,决定嫁给他。
两个人结婚当日,陈怀海考虑到小樽的病情,只请了贺义堂、丛队长、杜先生、那爷、金小手、金小手的革命朋友等重要朋友。陈怀海为两位新人引荐这些朋友时,小樽和金小手的革命朋友互相认出了对方,小樽脸色大变,知道自己暴露了。
原来小樽去新京上的是秘密警察学校,说白了后来的身份就是特务。小棉袄的死,她才是幕后推手。被知道她身份的共产党员识破,恐惧加愧疚之下,小樽逃离到海边,告诉桦子一切真相,跳海自尽。
这里对剧中唯一的一个疑点做了解释,也算了把整个具体理顺了,不存在啥突兀,符合爱国线路,按照剧情顺下来就是这样,所以中规中矩。
老酒馆是一个容纳了很多人故事的地方。
小樽身份浮出水面,小棉袄的死亡真相水落石出,儿媳杀掉了女儿,喜事变成了悲事,众人真诚地安慰陈怀海,历经沧桑的陈怀海看开了一切,总结道,每个来老酒馆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
因为老酒馆除了爱国线,还突出了这个时代的小人物,所以这里,导演借着小樽这件事,对大家个人的经历进行总结,也算是复习+巩固,为再见做准备了。
崭新的时代已经来临,前方充满希望。
最后一部分,清明清早,陈怀海睡不着,起来对着店里存的酒说话,在他玩笑般的聊天中,我们跟着画面,一起回顾了陈怀海去世朋友和远方兄弟的辉煌事迹。
这个举动,借陈怀海的嘴,总结了这些时代洪流中平凡人的不平凡奋斗岁月,歌颂了大家为国家、为他人做出的贡献。我觉得设计的很独特巧妙,值得夸一下。
后面陈怀海在熟悉的喊叫声中,打开了老酒馆的大门。
清风横扫萎靡,无数光芒照进,朝气蓬勃万象新。
陈怀海满是沧桑的脸上绽放出笑容,他的眼里看到了光明,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光明,更预示着抗战结束后,新时代的光明。
这部分我觉得设计地更好,从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视角,用一个普通场景展现了抗战结束后,中国的光明和希望,应和了爱国剧的主题,挺不错的。
总结:《老酒馆》开播以来,评分从高到底,中间争议不断,无论别人怎么评价,我们每个追剧的观众心里都有自己的计量,有自己的收获和感动就好。
合情但不合理。
陈淮海漂泊前半生,林场抬参、沙场淘金、儿女走失、女人被拐,从关东山下来开了酒馆安定下来,等来了儿女团圆妻子归来,也等来了倭寇欺压兄弟离心。在市井小馆里,小小酒壶装满了生活的苦辣酸甜和人性的光怪陆离。
但是这一切都被镶嵌在一个巨大的背景墙上,故事越来越大,陈淮海这个快意恩仇与隐忍相伴的汉子也就越来越拧巴,端着放不下来。
当新时代到来的那一刻,陈淮海明白了自己必须跟过去告别,跟那些窖藏在心底的感情做一个了断。通过就加上一个又一个的名字,再次回忆和界定每一个人物。清明的那一场夜雨之后,朝阳射进酒馆大门,老陈穿着新鞋走进了新时代。感情处理上没有硬伤,但是面对酒架大段的独白生硬,处理得没道理。
宏大叙事是这部电视剧一直想摆脱的,然而始终没有完成。结局用文字形式讲述了老酒馆的后续命运,故事被梗概代替了,像是历史考试中的问答题答案。
标签:酒馆,结局,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