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回答>百科问答>堆排序是什么

堆排序是什么

2024-06-09 17:16:39 编辑:join 浏览量:539

堆排序是什么

堆排序

1、 堆的定义

堆是一个含有n个关键字{k1,k2,…,kn}的序列,且具有如下特性:

ki<=k2i

且 ki<=k2i+1 (1<=i<=n/2) (1)

ki>=k2i

且 ki>=k2i+1 (1<=i<=n/2) (2)

ki>=k2i

满足式(1)的称为极小化堆,或极小堆,或小堆,满足式(2)的称为极大化堆,或极大堆,或大堆。本节以极小化堆为例子进行讲解。

堆与完全二叉树的关系:堆是n个元素(关键字)的序列,满足完全二叉树顺序存储中结点间的关系(双亲与子女序号间的关系)。

17,28,51,33,62,96,87,51 是小顶堆

96,51,87,33,28,62,51,17 是大顶堆

二叉堆

2、 堆排序的基本问题

既然堆顶元素(关键字)是最小元素,所以它是排序序列的最小元素,输出后,将其它元素再调整成堆,新的堆顶元素是排序序列的第二个元素。如此下去,通过堆,可将一个无序序列变为一个有序序列。因此,堆排序的基本问题是:

(1) 如何建堆

(2) 如何调堆

3、 如何调堆

将最后一个元素和堆顶元素交换(相当将堆顶元素输出)后,这时,从堆顶到倒数第二元素,除堆顶元素外,其余元素均符合堆的定义。下面采用筛选法,把包括堆顶元素在内的所有元素调成堆。大堆根

void Sift(RecType R[],int i,int m)

{ ‖假设R[i+1..m]中各元素满足堆的定义,本算法调整R[i]使序列

‖R[i..m]中各元素满足堆的性质

R=R[i]; ‖暂存“根”记录R[i]

for(j=2*i; j<=m; j*=2) ‖j<=m时,R[2i]是R[i]的左孩子

{ if(j

‖若R[i]的右孩子存在,且关键字大于左孩子,j指向R[i]的右孩子

if(R.key

{ R[i]=R[j]; ‖将R[j]换到双亲位置上

i=j; ‖修改当前被调整结点

}

else break; ‖调整完毕,退出循环

}‖for

R[i]=R; ‖最初被调整结点放入正确位置

}‖Sift

4、 如何建堆

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其叶子结点被认为符合堆的定义,其最后一个非终端结点的编号是n/2,若从该结点开始,直到根结点,依次调用上面的筛选法,则可完成堆的建立。具体算法放在下面堆排序算法中。

5、 堆排序算法

void HeapSort(RecType R[],int n)

{ ‖对记录序列R[1..n]进行堆排序。

for(i=n/2;i>0;i--) ‖把R[1..n]建成大顶堆

Sift(R,i,n);

for(i=n;i>1;i--)

{ ‖将堆顶记录和当前未经排序子序列R[1..i]中最后一个记录相互交换

R←→R[i];

Sift(R,1,i-1); ‖将R[1..i-1]重新调整为大顶堆

}‖for

}‖HeapSort

6、 堆排序算法分析

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只需要一个记录大小供交换用的辅助存储空间。

堆排序(HeapSort)是一树形选择排序。堆排序的特点是:在排序过程中,将R[l..n]看成是一棵完全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利用完全二叉树中双亲结点和孩子结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参见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在当前无序区中选择关键字最大(或最小)的记录

其过程为:

(1)用大根堆排序的基本思想

① 先将初始文件R[1..n]建成一个大根堆,此堆为初始的无序区

再将关键字最大的记录R(即堆顶)和无序区的最后一个记录R[n]交换,由此得到新的无序区R[1..n-1]和有序区R[n],且满足R[1..n-1].keys≤R[n].key

③由于交换后新的根R可能违反堆性质,故应将当前无序区R[1..n-1]调整为堆。然后再次将R[1..n-1]中关键字最大的记录R和该区间的最后一个记录R[n-1]交换,由此得到新的无序区R[1..n-2]和有序区R[n-1..n],且仍满足关系R[1..n-2].keys≤R[n-1..n].keys,同样要将R[1..n-2]调整为堆。

……

直到无序区只有一个元素为止。

(2)大根堆排序算法的基本操作:

① 初始化操作:将R[1..n]构造为初始堆;

每一趟排序的基本操作:将当前无序区的堆顶记录R和该区间的最后一个记录交换,然后将新的无序区调整为堆(亦称重建堆)。

注意:

①只需做n-1趟排序,选出较大的n-1个关键字即可以使得文件递增有序。

②用小根堆排序与利用大根堆类似,只不过其排序结果是递减有序的。堆排序和直接选择排序相反:在任何时刻堆排序中无序区总是在有序区之前,且有序区是在原向量的尾部由后往前逐步扩大至整个向量为止

堆排序就是利用堆的数据结构进行排序,通过调整堆的结构使得关键字有一定的顺序。有最大堆和最小堆,堆排序在类似topK问题中经常应用,效率比其他内部排序算法高。

堆排序

1、

堆的定义

堆是一个含有n个关键字{k1,k2,…,kn}的序列,且具有如下特性:

ki<=k2i

ki<=k2i+1

(1<=i<=n/2)

(1)

ki>=k2i

ki>=k2i+1

(1<=i<=n/2)

(2)

ki>=k2i

满足式(1)的称为极小化堆,或极小堆,或小堆,满足式(2)的称为极大化堆,或极大堆,或大堆。本节以极小化堆为例子进行讲解。

堆与完全二叉树的关系:堆是n个元素(关键字)的序列,满足完全二叉树顺序存储中结点间的关系(双亲与子女序号间的关系)。

17,28,51,33,62,96,87,51

是小顶堆

96,51,87,33,28,62,51,17

是大顶堆

二叉堆

2、

堆排序的基本问题

既然堆顶元素(关键字)是最小元素,所以它是排序序列的最小元素,输出后,将其它元素再调整成堆,新的堆顶元素是排序序列的第二个元素。如此下去,通过堆,可将一个无序序列变为一个有序序列。因此,堆排序的基本问题是:

(1)

如何建堆

(2)

如何调堆

3、

如何调堆

将最后一个元素和堆顶元素交换(相当将堆顶元素输出)后,这时,从堆顶到倒数第二元素,除堆顶元素外,其余元素均符合堆的定义。下面采用筛选法,把包括堆顶元素在内的所有元素调成堆。大堆根

void

Sift(RecType

R[],int

i,int

m)

{

‖假设R[i+1..m]中各元素满足堆的定义,本算法调整R[i]使序列

‖R[i..m]中各元素满足堆的性质

R=R[i];

‖暂存“根”记录R[i]

for(j=2*i;

j<=m;

j*=2)

‖j<=m时,R[2i]是R[i]的左孩子

{

if(j

&&

R[j].key

j++;

‖若R[i]的右孩子存在,且关键字大于左孩子,j指向R[i]的右孩子

if(R.key

‖孩子结点关键字较大

{

R[i]=R[j];

‖将R[j]换到双亲位置上

i=j;

‖修改当前被调整结点

}

else

break;

‖调整完毕,退出循环

}‖for

R[i]=R;

‖最初被调整结点放入正确位置

}‖Sift

4、

如何建堆

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其叶子结点被认为符合堆的定义,其最后一个非终端结点的编号是n/2,若从该结点开始,直到根结点,依次调用上面的筛选法,则可完成堆的建立。具体算法放在下面堆排序算法中。

5、

堆排序算法

void

HeapSort(RecType

R[],int

n)

{

‖对记录序列R[1..n]进行堆排序。

for(i=n/2;i>0;i--)

‖把R[1..n]建成大顶堆

Sift(R,i,n);

for(i=n;i>1;i--)

{

‖将堆顶记录和当前未经排序子序列R[1..i]中最后一个记录相互交换

R←→R[i];

Sift(R,1,i-1);

‖将R[1..i-1]重新调整为大顶堆

}‖for

}‖HeapSort

6、

堆排序算法分析

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只需要一个记录大小供交换用的辅助存储空间。

【概念】堆排序(Heapsort)是指利用堆积树(堆)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它是选择排序的一种。可以利用数组的特点快速定位指定索引的元素。堆分为大根堆和小根堆,是完全二叉树。大根堆的要求是每个节点的值都不大于其父节点的值,即A[PARENT[i]]

>=

A[i]。在数组的非降序排序中,需要使用的就是大根堆,因为根据大根堆的要求可知,最大的值一定在堆顶。

【起源】

1991年的计算机先驱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罗伯特·弗洛伊德(Robert

W.Floyd)和威廉姆斯(J.Williams)在1964年共同发明了著名的堆排序算法(

Heap

Sort

)。

【简介】

堆排序利用了大根堆(或小根堆)堆顶记录的关键字最大(或最小)这一特征,使得在当前无序区中选取最大(或最小)关键字的记录变得简单。

(1)用大根堆排序的基本思想

先将初始文件R[1..n]建成一个大根堆,此堆为初始的无序区

再将关键字最大的记录R(即堆顶)和无序区的最后一个记录R[n]交换,由此得到新的无序区R[1..n-1]和有序区R[n],且满足R[1..n-1].keys≤R[n].key

③由于交换后新的根R可能违反堆性质,故应将当前无序区R[1..n-1]调整为堆。然后再次将R[1..n-1]中关键字最大的记录R和该区间的最后一个记录R[n-1]交换,由此得到新的无序区R[1..n-2]和有序区R[n-1..n],且仍满足关系R[1..n-2].keys≤R[n-1..n].keys,同样要将R[1..n-2]调整为堆。

……

直到无序区只有一个元素为止。

(2)大根堆排序算法的基本操作:

①建堆,建堆是不断调整堆的过程,从len/2处开始调整,一直到第一个节点,此处len是堆中元素的个数。建堆的过程是线性的过程,从len/2到0处一直调用调整堆的过程,相当于o(h1)+o(h2)…+o(hlen/2)

其中h表示节点的深度,len/2表示节点的个数,这是一个求和的过程,结果是线性的O(n)。

②调整堆:调整堆在构建堆的过程中会用到,而且在堆排序过程中也会用到。利用的思想是比较节点i和它的孩子节点left(i),right(i),选出三者最大(或者最小)者,如果最大(小)值不是节点i而是它的一个孩子节点,那边交互节点i和该节点,然后再调用调整堆过程,这是一个递归的过程。调整堆的过程时间复杂度与堆的深度有关系,是lgn的操作,因为是沿着深度方向进行调整的。

③堆排序:堆排序是利用上面的两个过程来进行的。首先是根据元素构建堆。然后将堆的根节点取出(一般是与最后一个节点进行交换),将前面len-1个节点继续进行堆调整的过程,然后再将根节点取出,这样一直到所有节点都取出。堆排序过程的时间复杂度是O(nlgn)。因为建堆的时间复杂度是O(n)(调用一次);调整堆的时间复杂度是lgn,调用了n-1次,所以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O(nlgn)

注意:

①只需做n-1趟排序,选出较大的n-1个关键字即可以使得文件递增有序。

②用小根堆排序与利用大根堆类似,只不过其排序结果是递减有序的。堆排序和直接选择排序相反:在任何时刻堆排序中无序区总是在有序区之前,且有序区是在原向量的尾部由后往前逐步扩大至整个向量为止

【特点】

堆排序(HeapSort)是一树形选择排序。堆排序的特点是:在排序过程中,将R[l..n]看成是一棵完全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利用完全二叉树中双亲结点和孩子结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参见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在当前无序区中选择关键字最大(或最小)的记录

【算法分析】

堆排序的时间,主要由建立初始堆和反复重建堆这两部分的时间开销构成,它们均是通过调用Heapify实现的。

平均性能:O(N*logN)。

其他性能:由于建初始堆所需的比较次数较多,所以堆排序不适宜于记录数较少的文件。堆排序是就地排序,辅助空间为O(1)。它是不稳定的排序方法。(排序的稳定性是指如果在排序的序列中,存在前后相同的两个元素的话,排序前

和排序后他们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

标签:堆排序

版权声明:文章由 去回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uhuida.com/answer/118409.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