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预防接种疫苗分类 1.一类疫苗 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规定接受免疫的疫苗,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简称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包括卡介苗、5μg乙肝疫苗、小儿麻痹糖丸疫苗、麻疹疫苗、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
第一类疫苗按照年龄进行常规免疫接种,宝宝必须打,在入托、入学时,需要查验预防接种情况,没有完成接种的宝宝必须补种。
2.二类疫苗 是指包括群众自愿选择自费接种的疫苗,包括乙脑减毒活疫苗、流脑疫苗、A+C流脑疫苗、风疹疫苗、甲肝疫苗、狂犬疫苗、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口服轮状疫苗、麻疹风疹二联疫苗、麻疹腮腺炎二联疫苗、水痘疫苗、10μg乙肝疫苗、无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流感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HIB)等。
第二类疫苗的防病作用与第一类疫苗同样重要,而且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只是国家还没有条件实行免费供应,需要家长根据条件选择给宝宝接种。
这类疫苗能够预防一些宝宝易感而且危害较大的传染病,例如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HIB)预防相应感染引起的肺炎、脑膜炎等传染病;肺炎疫苗预防相应感染引起的肺炎、中耳炎等疾病;
水痘疫苗预防水痘及其并发症如皮肤感染、肺炎和脑炎;轮状病毒疫苗预防相应感染引起的秋季腹泻等。
二、儿童预防接种时间表 1.出生时: 乙肝(消化内科、传染科)疫苗(第一次)、卡介苗 2.1月龄: 乙肝(消化内科、传染科)疫苗(第二次) 3.2月龄: 脊髓灰质炎(骨科、传染科)疫苗(第一次) 4.3月龄: 脊髓灰质炎(骨科、传染科)疫苗(第二次)、百白破(第一次) 5.4月龄: 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次)、百白破(第二次) 6.5月龄: 百白破(第三次) 7.6月龄: 乙肝疫苗(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一次) 8.8月龄: 麻疹(皮肤科、传染科)疫苗(第一次)、乙脑疫苗(非活第一、二次)、(减活第一次) 9.9月龄: A群流脑疫苗(第二次) 10.18月龄: 百白破(第四次)、麻疹(皮肤科、传染科)疫苗(第二次) 11.2岁: 乙脑疫苗(非活第三次)、(减活第二次) 12.3-16岁 3岁:A群流脑疫苗(第三次)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第四次) 6岁:乙脑疫苗(非活第四次)、(减活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四次)、精白破(第一次) 16岁:精白破(第二次) 由此可见流脑疫苗的接种时间分别为:6月龄、9月龄、3岁、6岁。
乙脑疫苗的接种时间分别为:8月龄、2岁、6岁。
三、儿童预防接种前后家长的注意事项 1.首先 家长应当了解《儿童预防接种证》上的内容,知道孩子需要接种哪些种类疫苗,接种次数以及在什么时间接种。
2.其次 家长应掌握孩子的基本健康状况,接种前是否有病在身,是否刚吃过药物,都应告诉接种人员,以便认真检诊,确定是否接种。
虽然免疫接种程序为儿童安排了最佳接种时间,但疫苗使用说明都有明确的规定,处于一些疾病状态时是不能接种的,只有儿童恢复健康后才可以接种。
在接受输血、化疗、注射免疫球蛋白、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也不能接种疫苗,因为这时免疫器官功能低下,接种后不能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
3.最后 是接种后要注意的事项。
一般来说,目前使用的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的,接种疫苗后,在机体产生免疫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的人反应要强一些,出现发烧、扎针部位红肿等。
体温在38度以下属于正常反应,持续两三天就可恢复正常。
如果持续发烧38度以上、扎针部位红肿超出一周或接种疫苗后身上出现皮疹,都应该立即向接种单位反应情况,并到医院就诊治疗。
对于接种后出现的反应,除了免疫球蛋白、免疫抑制剂外,其他药物不会影响免疫效果。
四、儿童预防接种的意义 1.预防疾病 预防接种是目前帮宝宝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把预防某种传染病所用的生物制品通过注射或口服的方法,接种到宝宝身体后,刺激宝宝的免疫系统,使宝宝产生对抗相应的细菌或病毒的抵抗力(这一过程称为主动免疫),从而不得这种疾病。
2.提高儿童成活率 提高孩子们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影响孩子的健康。
宝宝从母体获得一定的抗体,在出生后的前6个月,这些抗体可以防止婴儿感染某些传染病,产生暂时的免疫功能。
但随着月龄增长,不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 宝宝体内的抗体都会逐渐减少,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越来越弱。
传染性疾病对宝宝健康影响很大,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常常可遗留呆傻,甚至患儿连生活都不能自理, 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死亡;患脊髓灰质炎的幼儿,多数遗留不同程度的腿瘫痪;麻疹常并发肺炎、喉炎,严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险。
因此,为了提高宝宝对传染病的抵抗 力,除了合理喂养、讲究卫生、加强锻炼外,还需要进行有计划的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应在婴儿抵抗力弱且疾病未显露出来时进行。
标签:预防接种,儿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