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朋友都在网上见过这样的场景,国外一些养殖场的工作人员, 从奶牛身上的一个洞口,把手伸手进去掏来掏去,奶牛似乎没有任何不适 。这个画面看着有点残忍,甚至有不清楚情况的人,谴责老外这么做不人道。
在牛身上开的这个洞,专业术语叫做“瘘管”,瘘管下面连接的是牛的瘤胃; 那为什么要在牛身上开个洞,人们还经常伸手进去掏,牛不会觉得很痛吗? 老规矩,烦请各位观众老爷动动发财的小手,给作者点个免费的赞和关注,谢谢大家。
相信大家都知道,牛是一种反刍动物,而且身上一共有4个胃。不过真正具有消化腺的胃只有一个。 在牛的4个胃中,体积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瘤胃,它负责储存牛吃下的约80%的食物 。
瘤胃,简单来说就是用来储存初步咀嚼过的草料的地方。牛吃东西的时候,都是先粗略地咀嚼一下,然后吞到瘤胃里进行存放。等闲着没事了, 再反刍出来反复咀嚼,之后才会吞到其他胃里进行消化吸收。
可是牛每天在地上啃来啃去,难免会误食一些不能消化的东西,导致身体不舒服。就算不乱吃东西,牛平常主要的食物是草,富含大量的植物纤维,也不容易消化。
而牛的瘤胃里是没有胃酸的,只能依靠微生物群落帮忙分解食物。当牛吃错东西, 或者是因为生病等原因,导致瘤胃的微生物群失衡,牛就会出现胀气、消化不良等肠胃疾病 。
在20世纪以前,人们对于类似的情况有点束手无策。直到美国的一名兽医,发明了“瘘管”的治疗技术。1928年,美国北达科他州农业学院的兽医弗雷德里克和阿玛登,根据以前人们的经验, 研究出了在瘤胃中插管的方法 。
这种身上被开了孔的牛叫做“瘘管牛”,一般情况下,它们身上开的洞都会配上“盖子”,养殖农户可以定期打开盖子,然后伸手进去把瘤胃里的东西掏出来,观察一下食物消化的情况,以此来判断牛是否消化不良或者生病了。
一旦发现牛有消化不良以及其他不对劲的情况, 养殖农户就会调整饲料配方 ,减少牛消化不良的概率。除此之外,农户要是发现牛生病了, 也可以直接从洞里把药物放进去,方便又快 捷。由于在牛瘤胃上开洞能够有效地应对牛的消化道疾病,提高牛的存活率,所以这个做法很快就普及开来。
同时,在牛身上开洞还能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并减少与畜牧业有关的硝酸盐和甲烷的排放。因为牛胀气就会放屁,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 全球那么多牛,要是经常放屁的话,能加剧全球变暖的趋势。
那直接在身上开个大洞,牛不会觉得痛吗? 答案是肯定的,牛是血肉之躯,在身上开个洞不痛才怪! 尽管做手术的时候用了局部麻醉,但麻醉药效果过去后,在伤口愈合之前,牛依然能感受到一点疼痛,不过伤口愈合之后就不会痛了。
瘘管手术对于牛来说是个“大手术”, 养殖户要在进行手术前的48小时给牛断粮,手术前6个小时断水,避免瘤胃有食物残渣影响手术 。
进行手术的时候,医生需要进行麻醉、剃毛、手术开洞等一系列过程。开好孔之后,把切开的瘤胃和皮肤缝合在一起,再装上特制的胶圈,缝合好伤口,最后进行无菌处理,手术就算完成了。
不过后续还要养殖农户继续精心照顾动了手术的牛,需要几天的抗菌处理, 确保伤口不会感染,牛也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等到伤口愈合之后,就可以放心了。
听上去这个手术有点残忍,但对于牛来说是利大于弊的。瘘管手术可以提高牛的生存质量,延长牛的寿命。
标签:开个,伸手,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