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要诸葛亮还是要毛奇?
有两个人,堪称管理研究中的典型,而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位是三国蜀汉的丞相诸葛亮,一位是普鲁士陆军元帅毛奇。
诸葛亮大家都十分熟悉,他的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众人皆知。刘备为了请到这位卧龙先生,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而诸葛亮一出手也确实不同凡响,未出隆中,已定三分天下之对策。他的事迹,妇孺皆知。作为一个尽职尽责的国家“经理”,诸葛亮深得“董事长”刘备的信任,继任的刘禅更是全面放权。然而,在他的治理下,三国之中,蜀汉最弱;六出祁山,劳民伤财。前人多把这种出师未捷的遗憾,归之于形势或天意。笔者以为,最重要的原因,恐怕与他的治国方式有关。了解点历史就可知道,诸葛亮治国,靠的是个人的聪明才智和道德忠诚,在制度建树上并不足道。从他的办公方式就可以看出,“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普鲁士的毛奇(Helmuth von Moltke)则是另一种类型的“经理”,作为克劳塞维茨的弟子,毛奇文质彬彬,喜欢拜伦的诗歌,爱好哲学和音乐,怎么看都不像个元帅。他在普法战争前,根本没指挥过作战。作为帝国的参谋总长,他所统领的普鲁士军队,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同法国相比都不占优势。只有克虏伯制造的大炮优于法军,而普军德雷泽步枪只有法军夏塞波步枪射程的一半。但是,毛奇的优势在于他建立了一个优秀的参谋本部,在这里他汇集了各方面的专家,第一次在军事上把指挥作战和研究作战分开,从整体战略思路到具体技术细节,都有精密的研究。在这里,战争不再是智慧的较量,而变成了科学的算计。普法战争爆发后,仅仅四个星期,毛奇就打败了号称世界上最强大的法国陆军,俘虏了拿破仑三世,为德意志帝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毛奇是一个谨慎的计划者和组织者,按他自己的说法,战争安排要达到这样一个程度:“一旦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只需要国王一声令下,就可以使整个系统不出差错地运转起来。最初下达的指令没有什么需要变更的,执行预先安排和制定的计划就足够了。”但是,他又清楚地知道,“在遭遇敌人时,没有任何计划可以一成不变”。说来也有趣,普鲁士的胜利,全靠毛奇的周密计划和安排,而普法战争的主要战役,却没有一项是按照毛奇的事先计划展开的。毛奇的“以不变应万变”,是用计划安排培养出应变机制。靠着事先的计划和训练形成的军队体系,毛奇悠闲地摘取了胜利的桂冠。
现实的经营管理中,要诸葛亮还是要毛奇?看起来不难选择,但事实却不尽然。我们许多人,都寄希望于杰出的人才来管理(哪怕是选错了人,感觉这个人越“狠”越显得大公无私,实际上她是企业最大的内耗,她不仅仅在一个新员工初到就考虑自己能否全权驾驭,更是挑拨内部关系,使得未上任就参与了激烈的斗争,她想让所有人听从与她,哪怕付出企业利益的代价,只有企业内部不断有纷争,有不胜任的人,她作为人力资源才更显得重要),然而,是靠人才来建立一套合理的制度,形成一个有效的体系,还是靠人才来填补制度的空缺和漏洞,费尽气力去克服组织的弊端?两种选择大相径庭。有人说,一流企业靠制度,三流企业靠人才。这话有些绝对了,但从优先选择的角度看不无道理。古人所谓“曲突徙薪亡(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正是强调何先何后的选择问题。但愿我们的企业经营中,多些毛奇,少些诸葛亮。
诸葛亮——总经理是也!他聪明果敢,亲力亲为,兢兢业业,有着十足的魄力和勇气,但,现代企业竞争中,刘备如果靠不住……
得罪人力资源部,与之不结为帮派者,必被驱赶之!但,一个企业培养人、适用人是需要成本,需要时间,需要磨砺的,人力资源部的做法只能让对手网站拍手称快,让招聘代理公司欢呼雀跃,让一无是处的人觉得“大树底下好混事”,企业谈何发展!而人力资源一再的以个人得失,个人喜恶衡量每一个人,不断挑起员工之间的是非,任意克扣员工应得利益,实在为当代企业所不容,她在侵蚀一个完好企业的根本社会道德,破坏一个让人尊敬的人一手打造的企业神话与企业宗旨。
网络公司管理不同于政府,也不同于一般企业,更多的要透明人性的管理,灵活科学的用人机制,良好的行业口碑。
这是一个孩子,正直青年,生机勃勃,但也时值最容易叛逆、离经叛道的年纪。
标签:网在,招聘,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