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如何培养宝宝感恩之心呢?学会感恩,才能获得满足,只有满足,才能获得幸福。
下面小编为你介绍如何培养宝宝感恩之心。
所以,从小培养宝宝懂得感恩,可以让宝宝理解到身边的人,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那么如何培养宝宝的感恩能力呢?
第1步:让宝贝感受满足
让宝贝形成感恩能力,首先要让宝贝获得感受的满足。
新生儿在饥饿时从母亲那得到乳汁,获得生理上的安定和满足感,达到“生理的舒适状态”。
平时,父母唱歌、讲故事,让宝贝获得心理上的关注和抚慰,达到了“精神的愉悦状态”。
当宝贝吃饱喝足,面带微笑地望着自己的父母时,他感受到了幸福和满足,他的生命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呵护,他的微笑就是最初的一种表达感谢的方式。
第2步:让宝贝恩惠认知
感恩能力成长的第二步,是发展对“恩惠来源”的认知能力。
宝贝出生后,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会渐渐理解周围环境中事物因果关系。
当宝贝有了基本的自理能力后,父母要鼓励宝贝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通过宝贝自己的双手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渐渐,宝贝就会明白每天的食物、玩耍的玩具、穿的衣物都是父母辛勤劳动换来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贝还会进一步理解人是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人类从自然中索取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我们对自然也需抱有崇敬和感激之情。
第3步:让宝贝有回报意向
有了以上的认知和理解,任何一个有着自爱与自尊心的人最自然的反应,都是去回报照料自己,为自己带来幸福生活的人和自然。
因此,感恩能力培养的第三步,则是发展对“施恩者”的回报意向。
因此,当宝贝3-4岁时,他们就能初步理解父母工作的勤劳,懂得在父母下班回来后搬张椅子请他们坐,让他们缓解疲劳,亲亲父母,让他们开心。
这些理解和行为能力的成长,是与从小到大一点一滴的培养分不开的。
从小让宝贝感受到满足,进而认识到是谁给予了他这样的生活,最后,让宝贝懂得用行动和语言去回报。
所以,家长们要让孩子懂得亲身体会,自己去做家务,也跟孩子去讲述自己的辛苦,特别是当孩子哭闹的时候,让孩子能够理解并体谅家长的辛劳,懂得感谢父母。
怎样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当父母付出了无尽的爱给孩子,收获的却是孩子的冷漠和自私时,每一位父母都会感到既吃惊又心寒:是谁让孩子变成这样的?
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为此,爸妈们愿倾尽所有,不求回报。
然而,不少孩子把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看成天经地义,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更不知道感恩。
为什么付出了爱却没有收到爱的回馈?
我们作为父母也许该自我反省一下了。
爱的付出也有讲究, “不求回报”的爱也并非都是好的。因此,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感恩。
首先,养成感恩的习惯。让孩子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真心感受。父母要从自身做起,做好示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 如妈妈帮爸爸做事时, 爸爸可以大声地对妈妈说: “谢谢!”
妈妈接受爸爸的帮助,也要说一声:“谢谢!”
爸爸送给孩子礼物时,要告诉他这件礼物是爸爸给你的,你要感谢爸爸;这本书是哥哥姐姐送你的, 你要谢谢哥哥姐姐。 在这种氛围中, 孩子耳濡目染, 渐渐接受这种最基本的礼仪,也学会向父母道谢,将感恩内化于人格之中。
第二,充分利用各种节日。
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 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第三,父母要学会偶尔“示弱”。要多给孩子机会,让孩子为父母做些事。比如下班回家累了,让孩子帮忙拿拖鞋;假装不舒服,请孩子倒杯水给父母喝……
让孩子学会给予,懂得父母和别人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当然或者欠他的。
第四,“计较”孩子的付出。孩子没有分一口好吃的给父母,没有记住父母的一个小要求,这都是父母必须“计较”的小事。
别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一无所求,他根本不需要为父母做什么。可这不等于我们就也应跟孩子一样随和、大度。
否则,孩子会觉得你对他一无所求,他根本不需要为你做什么。要让孩子懂得索取是要付出的,不能无条件地进行索取。
第五,及时的表扬孩子。
在孩子做了好事后,不管他是主动还是被动做的,不管他做得是否令人满意,父母都要发自肺腑地感谢他、 赞扬他,那么孩子定会大受鼓舞。
不管孩子为你做了什么,都要让孩子觉得“幸亏有我出手帮助,事情才会这么顺利”。父母由衷的肯定才是孩子关心他人的动力。
注意事项
从小培养孩子感恩分享,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
在家庭里父母对子女的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
做子女不仅接受来自父母的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
只有学会分享和感恩,将来在学校里、社会上,才能更好地与周围人相处和合作。
标签:感恩,宝宝,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