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剧中很多我们所看到的,公公去宣旨时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那么他们的断句真的对吗?我们知道古代的书籍啊什么的是没有标点符号(句读)的,所以自己看书啊啥的句子都是自己断的,所以就会闹出很多笑话,所以一句话不同的人读出来意思理解什么的都不同。
首先,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怎么读。它的断句应该是这样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且以这句话开头的圣旨其实是在明朝之后才出现的,所以一些影视剧中的明朝之前的圣旨中出现这句话的时候,你也可以在电视机前鄙视一下这个编剧:“哼,菜鸡,这点文化知识还不如我呢”。
圣旨
那么在明朝之前的圣旨,他们的开头都是什么呢?
1,魏晋。 魏晋南北朝时期,圣旨开头语多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八个字,以阐明天子的“正统”。出自《晋书·元帝纪》:“爰暨世祖,应天顺时,受兹明命。
2,唐朝 ,大家都知道唐朝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所以在唐代皇帝的诏书中,多采用“门下”两字,因为圣旨一般由当时的门下省审核颁发,如《肃宗命皇太子监国制》的圣旨,开头语便是:“门下,天下之本……”也有用“朕绍膺骏命”等词作开头语的。
3,元朝, 蒙古族的最高天神是长生天,所以元朝时期的圣旨开头语一律是:“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 。
关于圣旨,它其实并不是一种颜色的,圣旨的颜色与接旨人的官位品阶挂钩的。
明清时代,圣旨已经极为完善了,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圣旨的两端是卷轴,圣旨颁发的对象不同,圣旨的规格也不同,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 在清代,官职越大颁发圣旨时颜色越多,有七彩圣旨、五彩圣旨、三彩圣旨,发给五品以下官员的圣旨颜色单一,为纯白绫。圣旨的宽度一般为33厘米,长度不等,最长有5米,短的也有约2米。
那么圣旨作为一项严肃的事物,如何做才能不被别人“假传”呢?原来在古代,圣旨就有了很多的防伪技巧了。
防伪技巧1 ,
明清圣旨一般是卷轴形式,从轴的材质能看出级别:有玉、动物角、镀金……页面材料清朝用江宁织造出品的绞锦,背景图案多为祥云瑞鹤,页面两端有银龙作防伪。深度防伪的做法是:圣旨开头第一个字要压在银龙上。
防伪技巧2,
以清代的圣旨为例,为了确保圣旨不被篡改,圣旨都是满汉两种语言编写,从最右端往左写的是汉文,从最左端往右写的是满文,中间盖一红印。汉满双语内容一致,一个事儿说两遍,跟中英文练习本一样。所以清朝的皇帝要是不掌握两门外语,都不好意思下圣旨。
标签:短句,奉天承运,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