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我将无我】是一种无私奉献、忘我担当的宝贵精神,其中饱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公仆】理念,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厚情怀。
3月22日下午,意大利众议院众议长菲科与习近平主席会见临近结束时,问了习近平主席这样一个问题,【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因为我本人当选众议长已经很激动了,而中国这么大,您作为世界上如此重要国家的一位领袖,您是怎么想的?】
习近平主席的目光沉静而充满力量,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此言一出,引发国内外各界人士热烈反响。
如果查古籍,【无我】的概念在道家和佛家的用典中较多。
《庄子·齐物论》中就有句话:【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意思是世间的种种情态,都是附着于【我】而生,有【我】这个主体在,就有分别,比如你和我的区别,我和他的区别,一有分别,各种情态便产生了,喜怒哀乐、能言善辩。但庄子说,这种对立概念中的【我】只是【假我】,并非【真我】,所以要破除对立。
庄子讲了个很有名的故事,叫【朝三暮四】。他说,有人养猴,告诉猴子们早上三颗栗子,晚上四颗栗子,猴子们都很愤怒。养猴人说,那么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呢?猴子们一听都很开心。庄子说,本质上都是七颗栗子,一喜一怒,莫名其妙。他讽刺的就是当时战国时候各大思想流派的争论,如同争论栗子个数一样,只是蜗牛角上的争论,不能跳出自我的局限,看到更广大的天地。
《庄子·逍遥游》也说过:【至人无己】,【无己】就是【无我】,这是庄子心目中圣人的境界。
这个【无我】的思想被佛家发扬光大了。佛家甚至要将庄子追求的【真我】都要破掉,因为这同样是一个妄想执着。只有彻底【无我】,才能截断生死轮回。
这些都是哲学本体论上的争论。后来清代的王国维在谈到中国诗词的美学境界的时候,用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他在《人间词话》里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而【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
这是从美学的角度去分辨【有我】【无我】,【无我之境】已经是一种自然了。庄子、佛家、王国维都用了【无我】的概念,各自都有生发,但出发点都是处理【物】和【我】的关系。也就是【我】作为一个本体和身边环境、他人,甚至是自我感觉认知之间的关系。
习近平所说的【我将无我】,处理的同样是【物】和【我】的关系。不过,他对【无我】一词的化用,可以说是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习近平说的【无我】处理的就是【我】和集体、【我】和他人的关系。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政治家,一个共产党员,如何认识【我】。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公】和【私】、【大我】与【小我】的关系。从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就在思考,就是一个【初心】。
俗话说,境界决定格局。《党章》的总纲有规定:【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可以说,共产党人的【无我】不仅仅是体现为心中无私,更是体现在【心中有民】。
【无我】境界也是成就【大我】的动力源。研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知之深爱之切》《习近平在正定》等著作,不难发现,习近平始终把为群众办实实在在的好事放在首位。为此,他可以不远千里考察学习办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他可以骑着【二八】自行车走街串巷、解决问题,兴起正定调查研究新作风。始终同群众在一起,充分掌握基层事情和群众所思所想,党员干部才能克服盲目和慌张,做到胸有成竹的充分自信,不断创出造福一方的优异成绩。
早在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人就把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宗旨。在漫长的奋斗历程中,面临血与火的考验,共产党人一直用实际行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夏明翰等先烈们怀着【主义真】的追求,可以不惧生命安危;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断头】的紧要关头也坦然吟唱【意如何】。毛泽东则是用【无非一念救苍生】,生动展现了共产党人干革命那种【牺牲自我、服务人民】的大无畏精神。
习近平主席【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回答,彰显了一种博大胸怀。这与【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这些朴实而深情的告白一样,体现出大国领袖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矢志不渝的思想境界和责任担当。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保持【无我】的崇高境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会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