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的端妃,属于甄嬛党,第一眼看上去就是个招人喜欢的。
淡淡的眉眼,嘴角时时噙着一抹笑容,气质端庄,处事淡然好像都可以在她身上看到,最主要的是甄嬛被华妃拿木薯粉陷害的时候,端妃果断出手相救,是后宫中难得的善意。
尽管《甄嬛传》是部老剧,还是有无数人深扒里面的各种人物,抖落出各种人物真实的性格。
就比如说端妃,有人说其实端妃心计其实很深,全剧最会扮猪吃象的非她莫属,各宫安插眼线,半格电撑到了大结局,夺了温宜公主,为自己谋求到了下半生有寄托和依靠,手段厉害也是妥妥的了。
很奇怪的是,无论网友们怎么说,我对端妃就是讨厌不起来。
可华妃就在我这就不一样了。
好多人说华妃这个角色真是绝了。
初见时,样貌艳压六宫,媚眼如丝,恃宠而骄是她。
后来跋扈狭隘,心狠手辣也是她。贡献经典段落“一丈红”打残了“四季姐”夏冬春;为争宠陷害甄嬛甚至不惜用木薯粉毒害襁褓幼儿。
用情最深还是她。最后得知自己最爱的人也是害自己最惨的人,绝望撞墙而死,成功将对她的讨厌都转换成了同情:“也是个可怜之人!”
有多少人深深喜欢华妃,就有多少人对华妃讨厌得入髓。
我就属于后者。谈不上多讨厌,但是一想到华妃,决谈不上多喜欢。端妃和华妃,两人身上都有为人所喜或诟病的地方。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绝对的善或恶,从来善恶交织才是真实的人。
端妃大气豁达,但不影响她一想起华妃害她不能生育,就满腔仇恨;华妃狠辣善妒,也不影响她用情至深。
同样的善恶交织,为什么在他人心中,两个人的主观印象会有那么大的区别呢?
2
人们在看到另一个人做出评价时,对最先获得的信息形成的第一印象十分深刻。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也叫“优先效应”,或俗称的“第一印象效应”。
虽然这种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
端妃是后宫妃嫔第一人,资历最深,是四大爷身边第一个有名分的枕边人,却替四大爷母子背了黑锅,被华妃灌了红花导致后半生缠绵病榻。
当了背锅侠不说,还失去了当时作为一个女人来说最重要的生育能力,简直就是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可端妃还是拖着羸弱的身子坚强地活着,不但活着,还仍然保持了善良淡然,屡次出手帮助甄嬛解除危机。
虽说有心计,心中有仇恨,也可没有伤害无辜,大仇得报后也没有杀红了眼泄愤,想无辜的人都为自己受到的不公而陪葬。
放肆是天性,克制才是本事。
反观华妃,她是甄嬛眉庄还没上线时最受宠的人,又有娘家撑着,面子里子都有了,却做了哪些事?
将皇后赐予之宫女福子投了井;
指使余莺儿给甄嬛下毒;
命人将眉庄推入千鲤池使其溺水;
陷害沈眉庄假孕争宠;
将得过时疫之人所用之物送与沈眉庄使用,使其患上时疫;
溺死了无意撞破其卖官收受贿赂的淳贵人。
桩桩件件,哪个不是置人于死地,手起刀落只为自己的宠爱铺路?
至于深情,甄嬛不深情?眉庄没把全部信任给四大爷?端妃提醒皇帝嘴角起皮加点菊花,不爱他会在意这些细枝末节?
说白了,华妃只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回到端妃和华妃身上,之前提出的问题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我对端妃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就是特别好,才会使得我对端妃的后续印象一直很不错,就算后面端妃做了伤害他人的事,可能都会联想或许有自己的苦衷,不是出于本心。
而对华妃的第一印象就差了许多,从而导致华妃做什么都会验证之前不好的印象:看!果然不是个好人!
还记得剧中华妃无意让甄嬛罚跪导致小产的那一幕吗?华妃是难得的只是想立威,并非暗藏打胎之心,但却百口莫辩委屈万分,包括四大爷在内的所有人都认定华妃是因为嫉妒甄嬛有孕而故意为之,简直就是群情激奋,恨不得当场诛杀了这个恶妇人。
换做是我,说她是无心的,我也不相信啊!谁叫华妃的第一印象就是个喜欢整治加害他人的人呢!
所以,第一印象不好,确实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人对你的判断,明明有些事不是你做的,有些话不是你说的,也并不自大,但是对方也总会往不好的方向去想。
很多时候,他人眼中的好坏之分,不是你做与不做,而是他人想与不想。
我觉得她不算恶人吧,只不过她是一个心肠比较冷的人,因为她明明知道很多事情,可是她谁也不告诉,让很多人无辜惨死
其实在严格意义上来讲,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利益,端妃也是一直深爱着皇上,在她和华妃的利益相冲突时,她利用甄嬛解决华妃,甄嬛危及到皇上时她又劝诫甄嬛不要做得那么绝,也不是特别恶的人。
她是,她是一个非常邪恶的人,她通过获取别人的好感慢慢的来陷害人。
标签:端妃,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