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出自唐代韩愈的《古今贤文·劝学篇》。这是两句太熟悉不过的对联,也曾经是学生时代的座佑铭。无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我所看到过的教室,几乎在黑板顶上或教室后方的墙上,都会贴有用这两句联语写的标语。
因为意思浅显易懂,只要认识这十四个字的人都知道这两句联语的意思。书山、学海,都可以理解为读书、学习、做学问,要勤奋,要刻苦,要潜心,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把学问做深透,做出名堂,做出成就。勤奋是成功的通途,刻苦是通往汪洋大海彼岸的船舶,从来没有捷径可走。
叶剑英元帅曾写了一首诗叫《攻关》:
攻城不怕坚,
攻书莫畏难。
科学有险阻,
苦战能过关。
这首诗我在上小学和初中时就知道,音乐老师还编成歌曲来教我们唱。意思就是:攻城略地不要害怕城池坚固,做学术研究不要害怕重重困难。向科学进军的道路上肯定有艰难险阻,顽强奋战肯定能过关斩将,取得胜利。
叶帅这首诗与前述两句联语一样,都是励志的,给人信心和勇气,激励人的斗志的。联语和叶帅的诗,曾经对我这个出生农村家庭,条件并不优越的孩子来说,无疑起了巨大的激励作用。因为起点低,条件艰苦,不勤奋不刻苦,似乎没有别的办法。
我们那个年代出生的人,物质生活匮乏,课外生活单调,小学除了读书,还有好多家务要做,上初中每天来回要步行二十几里地,风里来雨里去,本来就要吃苦的,考上高中了,基础不如城里的同学,还第一次接触英语,不勤奋跟得上趟吗?但对从小生长在城里,平时不需做什么家务的同学来说,条件好,各方面接触多,他们可以不需要吃多少苦,用不着多努力,就可以成绩很好。
再到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学历升高,对前述两句联语有了不同的理解。比如有的同学读书就是读不走,再怎么勤奋刻苦也收效甚微,后来进入社会后,学某门手艺却是一把好手,或者做生意,却很有经济头脑,做得风生水起。又如,少数偏科的学生,成绩突出的科目就没花什么功夫,差的科目却怎么使劲也改变不大。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联语说得不对,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勤奋刻苦、潜心用心,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做任何事情都用得上,但掌握好的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更为重要,选准目标选对方向尤其重要。现在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子叫“选择不对,努力白费”。在你不擅长的领域,无论你怎么勤奋打拼刻苦奋斗,怎么潜心用心,就是不容易出成果,而一旦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有了好的方式方法或技巧,就会事半功倍。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你特别感兴趣的领域,别人一点你就通,而且花再多的功夫你都愿意,都可以苦中有乐,而没有兴趣的领域,则苦不堪言,很想放弃。因此,联语改为“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巧作舟”似乎更适合。
于是,笔者以为,世间事并非何时何地都需要勤和苦的,有时候有兴趣有乐趣用巧劲,更能奏效,更符合人性。毕竟人都是趋乐避苦的。
此乃一家之言,有不同意见者可讨论。
标签:学海无涯,书山,路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