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回答>生活百科>埃博拉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_埃博拉病毒的致病原理是什么

埃博拉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_埃博拉病毒的致病原理是什么

2024-07-31 22:43:46 编辑:join 浏览量:564

埃博拉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_埃博拉病毒的致病原理是什么

一、怎么预防埃博拉 世界卫生组织秘书长陈冯富珍呼吁,东亚与太平洋国家加强防范爆发埃博拉疫情。

以下为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预防感染埃博拉病毒的重要事项: 1、落实个人卫生与手部清洁,与患者接触后都必须用肥皂洗手。

2、避免直接接触被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污染的环境。

如需照顾患者则应配戴手套及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3、不适期间应避免性行为。

男性患者于康复后3个月内,精液仍可能带有病毒,所以男性患者于这段时间应避免性行为,或使用保险套。

4、由于疾病初期症状较不具专一性,医护人员照护所有患者需提高警觉并配戴标准防护配备,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洗手、呼吸道卫生、避免体液喷溅等。

如近距离(1公尺内)照顾疑似或确定个案时,则应穿着连身型防护衣并配戴N95口罩等高规格个人防护装备(配戴护目镜、隔离袍与手套等),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及体液。

埃博拉是什么 怎么预防埃博拉 5、民众如有必要前往疫区国家,应先主动了解前往地区疫情概况或前往旅游医学门诊咨询。

6、前往疫区时,应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至医院探病或接触病人,并携带卫生纸、口罩、体温计、洗手乳等物品,以便有需要时使用。

7、旅游期间避免接触或食用高危险性野生动物包括果蝠、黑猩猩、大猩猩、猴、森林羚羊与豪猪等。

8、落实个人良好卫生习惯。

经常以肥皂洗手,以保持双手清洁,特别在接触眼、鼻及口前应洗手;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卫生纸需妥善弃置,并养成咳嗽戴口罩等卫生习惯。

9、若出现高烧、严重倦怠、肌肉痛、头痛及咽喉痛等症状,接着出现呕吐、腹泻、皮肤斑点状丘疹与出血现象,请配戴口罩,并立刻通报。

如果是在旅游期间出现上述症状,请导游领队,请其协助立即就医处理。

10、自埃博拉病毒感染流行区返台旅客,于入境前若有身体不适,请主动告知机场(港口)检疫站,检疫人员将协助后送至医院,进行诊疗。

11、自埃博拉病毒感染流行区返台旅客,返国后21天内,如有身体不适,应戴上口罩尽速立即就医,并告诉医生发病前曾到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发生地区。

12、患者去世后尸体仍具高度感染性,应交由专业人员处理,并24小时内入殓并火化。

二、埃博拉病毒的结构特征是什么 埃博拉病毒(EBoV)属丝状病毒科,长度为970纳米,呈长丝状体,单股负链RNA病毒,有18959个碱基,分子量为4.17×10?。

外有包膜,病毒颗粒直径大约80nm,大小100nm×(300~1500)nm,感染能力较强的病毒一般长(665~805)nm左右,有分支形、U形、6形或环形,分支形较常见。

有囊膜,表面有(8~10)nm长的纤突,纯病毒粒子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壳复合体构成,含负链线性RNA分子和4个毒粒结构蛋白。

较长的奇形怪状的病毒粒子相关结构可呈分枝状或盘绕状,长达10微米。

来自刚果(金)、象牙海岸和苏丹的埃波拉毒株其抗原性和生物学特性不同。

"埃博拉"病毒的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埃博拉病毒属成员的研究显示,其呈现一般纤维病毒的线形结构。

病毒粒子也可能出现"U"字、"6"字形、缠绕、环状或分枝形,不过实验室纯化技术也可能是造成这些形状产生的因素之一,例如离心机的高速运转可能使病毒粒子变形。

病毒粒子一般直径约80纳米,但长度可达1400纳米,典型的埃博拉病毒粒子平均长度则接近1000纳米。

在病毒粒子中心结构的核壳蛋白由螺旋状缠绕之基因体RNA与核壳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病毒蛋白VP35、VP30、L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从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纳米长,另外10纳米则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这层套膜来自宿主的细胞膜,在套膜与核壳蛋白之间的区域,称为基质空间,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组成。

EBOV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度抵抗力,56℃不能完全灭活,60℃30min方能破坏其感染性;紫外线照射2min可使之完全灭活。

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醚、去氧胆酸钠、β-丙内酯、福尔马林、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可以完全灭活病毒感染性;钴60照射、γ射线也可使之灭活。

EBOV在血液样本或病尸中可存活数周;

4℃条件下存放5周其感染性保持不变,8周滴度降至一半。

-70℃条件可长期保存。

EBOV的自然宿主虽尚未最后确定,但已有多方证据表明猴子及猩猩等野生非人灵长类动物以及其他动物有EBOV感染现象。

证据1:1976年、1996年、2002年的流行,源于人类接触野外死亡的猩猩;证据

2:菲律宾出口的猴子多次查出EBOV,但没有发现发病;证据

3:2003年8月刚果(布)卫生健康部的调查表明,野外黑猩猩、野猪体内可查到EBOV。

三、埃博拉病毒为什么能够致病 第4个埃博拉毒株(Reston)能引起人以外的灵长目动物致命性的出血性疾病;

文献报导有极少数人感染此病毒,临床上无症状。

1976年在苏丹流行时,病死率为53.2%;在扎伊尔,高达88.8%。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即"第四级病毒"。

有些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时后便不治身亡,而且他们都"死得很难看",病毒在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多个器官,使之发生变形、坏死,并慢慢被分解。

病人先是内出血,继而七窍流血不止,并不断将体内器官的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最后因广泛内出血、脑部受损等原因而死亡。

照顾病人的医生护士或家庭成员,和病人密切接触后可被感染。

有时感染率可以很高,如苏丹流行时,与病人同室接触和睡觉者的感染率为23%,护理病人者为81%。

医院内实验人员感染和发病也有好几起。

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实验室检查常见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严重减少和转氨酶升高(AST>ALT),有时血淀粉酶也增高。

诊断可用ELISA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出现IgM抗体提示感染);

用ELISA检测血液、血清或组织匀浆中的抗原;用IFA通过单克隆抗体检测肝细胞中的病毒抗原;或者通过细胞培养或豚鼠接种分离病毒。

用电子显微镜有时可在肝切片中观察到病毒。

用IFA检测抗体常导致误判,特别是在进行既往感染的血清学调查时。

实验室研究有很大的危险性,应该只在有防护措施防止工作人员和社区感染的地方开展(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感染潜伏期为2-21天。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现高烧、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然后是呕吐、腹痛、腹泻。

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出血、血液凝固、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的各个器官,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

在大约1500例确诊的埃博拉案例中,死亡率高达88%。

埃博拉是人畜共通病毒,尽管世界卫生组织苦心研究,至今没有辨认出任何有能力在爆发时存活的动物宿主,认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

因为埃博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Biosafety Level 4)病毒,也同时被视为是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

尽管医学家们绞尽脑汁,作过许多探索,但埃博拉病毒的真实"身份",至今仍为不解之谜。

没有人知道埃博拉病毒在每次大爆发后潜伏在何处 ,也没有人知道每一次埃博拉疫情大规模爆发时,第一个受害者是从哪里感染到这种病毒的。

"埃博拉"病毒是人类有史以来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病人一旦感染这种病毒,没有疫苗注射,也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实际上几近自己给自己判了死刑。

用一位医生的话来说,感染上"埃博拉"的人会在你面前"融化"掉。

唯一的阻止病毒蔓延的方法就是把已经感染的病人完全隔离开来。

四、埃博拉怎么检查 埃博拉病毒是高度危险的病原体,必须在专门的实验设施内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在非洲疫区主要通过检测埃博拉病毒的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以及检查病毒抗原或核酸等进行诊断。

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查 病人血液中的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在发病后2~9天出现,持续存在到发病后1~6个月;IgG抗体在发病后6~18天出现,持续存在到发病后2年以上。

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出的病毒核心蛋白羧基端多肽为抗原,建立的检测埃博拉病毒IgG抗体的ELISA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

但对于部分急性期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滴度很低的患者,应同时进行病毒抗原或核酸的检测。

病毒特异性抗原和核酸的检查 已经证实检测埃博拉病毒抗原与检测病毒核酸的一致性几乎达到100%,敏感度很高。

并且,用?射线照射标本并灭活病毒后,再检测病毒抗原或RNA时,实验安全性增高,且实验结果也不受显著影响。

标签:博拉,预防措施,致病

版权声明:文章由 去回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uhuida.com/life/19356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