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特」(Gothic)这个特定的字汇,早先指涉的是西欧的日耳曼部族。在18世纪到19世纪的建筑文化与书写层面,所谓的「歌特复兴」(gothic revival),将中古世纪的阴暗情调从历史脉络的墓窖挖掘出来。同时,从18世纪末以来的一些文本,因为共同的基调与文体被归类于「歌特小说」例如华尔普(Walpole)的<奥蓝托城堡>(The Castle of Otranto)、安.拉得克里孚(Ann Radcliff)的《奥多芙的神秘》(The Mysteries of Udolpho)、路易斯(Lewis)的《僧侣》(The Monk),当然还有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这些作品戮力於处理残酷的激情与超自然的恐怖主题,而小说的背景通常建构于荒凉的古堡或者幽深的修道院,主角(通常是稚嫩的少女/男)身陷於无以摆脱的魔性爱欲,和(通常是阳性的)施虐者展开一段以死亡为终结的际遇......在这些小说,个中包含的情欲/性别(sexual/gender)关系,古怪地纠缠於神圣与魔鬼的角力;极度的情色高潮来自於破灭(也就是仪式的「完成」)的那一刻。象徵父权的宗教系统与企图越的的黑暗(阴性)力量,在某种不可明说的层面,其实隐讳而酷异地分享著「爱欲交配死亡」的快感模式。在当代的恐怖小说阵营,如安.莱丝(Anne Rice)的《吸血鬼纪事》(The Vampire Chronicles)就流露出男同性恋情欲与父性机制的复杂互动。
有趣的是,歌特文化这样的现象除了在小说的纸页上展开,也在20世纪的后半期侵入非主流音乐的大花园,成为另类音乐中极为殊异的一个支脉。熟悉新音乐历史脉络的话,就会知道大约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前后,一些乐团分别顶著「后朋克」(Post PunkCool)、「新古典」(Neo-Classical Music)或「新嬉皮」(Neo-Hippies)的招牌,逐渐混融成日后的歌特摇滚乐派。早期的代表如【苏克西与女妖】(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巴浩丝】(Bauhaus)、【享受分裂】(Joy Division)等等乐团。它们的特色是沈郁厌世的情调、冰冷刺骨的音符既带有精细的美感,但又同时在音域层面上大量使用偏离旋律线的不协调音,穿插著对於传统音乐的反制。在歌词与表演概念层面,处理著生命与爱欲的荒凉,对现实状态的厌弃,进而追求心灵深渊的奇诡乐趣。在舞台上,她/他们以偏锋的狂乱扮装出现,如苏西略带虐待与被虐情调(SadoMasochistic)的「冰女王」神采,或者【巴浩丝】的主唱墨非(Peter Murphy)把自己打扮成美艳的双性吸血鬼。除了性别的颠覆与反转,歌特摇滚乐的强烈质素还表现於对神学(或恶魔学)概念的执迷。在1981年成立的【慈悲的姊妹】(The Sisters of Mercy),是几个爱好中古世纪风格的男子对於音乐意识型态的展现。被形容为「狂笑著注视罗马城烧成一堆瓦砾」的主唱爱尔德里奇(Andrew Eldritch)一语说穿歌特摇滚乐团的宗教立场。
Tag: 哥特 哥特音乐
何谓"Gothic"?首先,从字面上来解释,它包含了三种意义,第一,在建筑上的哥特式建筑如大教堂(cathedral),其最大的特色就是高大的梁柱和尖拱形的天花板与结构。第二,在文学上哥特是用以形容那些以黑暗寂寞地点(如荒废城堡)为背景的奇异、神秘之冒险故事。第三,哥特也代表一种字体相当华丽的印刷或书写风格。
最早"Gothic"这个字是起于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Middle Ages,~15世纪)的艺术风格,它的源由是来自于曾于西元3~5世纪侵略意大利并瓦解罗马帝国的德国哥特族人,在15世纪时,意大利人有了振兴古罗马文化的念头因而掀起了灿烂的文艺复兴运动,由于意大利人对于哥特族摧毁罗马帝国的这段历史情仇始终难以释怀,因此为了与这段时期有所区隔,他们便将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称呼为Gothic,对他们而言即意味着野蛮。仅管Gothic这个字原始上是带有负面的含义,但事实上为数可观的美丽艺术作品都在此时被创作出来。 12世纪时,由于建筑技术的精进,因而造就了大量哥特式教堂的诞生,其中最着名的就属巴黎的圣母院大教堂(Notre Dame)。当然,哥特式风格也不仅止于建筑,诸如雕刻、玻璃制品、装饰品和彩缯图稿等等,都深受影响,这类艺术创作从12世纪中到16世纪初一直绵延不断。事实上宗教在哥特艺术上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不论是画家或雕刻家,在他们的作品上都喜爱以宗教为题,对于写实的题材则不甚感兴趣。 约在公元1800年左右登场的浪漫主义运动(Romantic Movement),哥特与中世纪文化再度受到人们的亲睐而得以复苏,浪漫主义可说是对于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理性主义(Rationalism)的反动,感性、非理性的态度是这个运动的中心,而在这个时期,哥特开始与黑暗、奇异、古怪扯上关系,事实上浪漫派的许多象征和主题都和这些哥特次文化相当类似,这时期的一些作家十分热衷于描写人心的黑暗、空虚面,性妄想、恐怖、神 的题材都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地运用。此外,在视觉艺术上,浪漫派的画家同样偏爱黑暗、凄凉的景致。在哥特小说中最典型的象征就是吸血鬼(vampire),经典作品Bram Stoker的「Dracula」甚至在书中加入了吸血鬼的图象,其可谓为发19世纪哥特文学以吸血鬼为题的滥觞。
And Also the Trees现在已经很少被人注意了。乐队创作了大量优秀,令人悲伤的音乐,值得每个歌特音乐爱好者去体味。从技术的角度来讲And Also the Trees无法与当今的歌特一族相提并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他们的音乐中寻找真挚的情感。了解And Also the Trees的最好的方法是感受他们的现场,Evening of the 24th 中收录了乐队1986年现场演出的大量歌曲都是来自乐队最为成功之作。
时间来到1980年代,新的哥特运动在英国开始上演,哥特运动的出现或许可视为是对先前朋克文化(Punk)的反动,不论如何,哥特精神开始在音乐上展现其影响力,哥特音乐同样喜好以人性的黑暗、空虚面为题,并且对死亡亦有着浓烈的兴趣,缓慢、悲伤甚至是恐怖都是其音乐的特色,而吸血鬼再度成为这些主题的最佳象征。
除了音乐上的表现,哥特派的艺人团体亦在视觉上展现死亡美学,如脸色画以惨白,着黑色服装,或是英国19世纪维多利亚式的褶边服装,而中古世纪的废墟、哥特式建筑亦被广泛运用。英国的哥特运动在80年代中期达到了最高峰,最具代表性的乐团为The Sisters of Mercy、The Mission和Fields of the Nephilim等。
就音乐风格来说,此时期的英国哥特音乐被称为New Wave,其在摇滚乐中加入了大量的合成器(键盘),以及前述的哥特元素,甚至也带有电子味。而Gothic rock/New Wave在传入美国后则进一步发展出industrial的分支,着名的团体有Ministry和Nine Inch Nail等;另一方面,在欧洲则更驱向电子乐发展。
而虽然哥特音乐在欧洲各地多朝向电子乐发展,同时也有一些其他的变形,但事实上哥特式的金属乐也在90年代初期开始蕴酿,并终于在1995年由挪威名团Theatre of Tragedy的首张同名专辑昭告了哥特气氛金属时代的来临。
不过在开始谈哥特金属前,我们不得不先从毁灭金属(doom metal)讲起,doom metal是一种沈重、黑暗、缓慢、忧郁而哀伤的音乐型态,有人认为doom metal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朔到Black Sabbath的首张同名专辑,及随后的专辑,不过真正doom metal风格的确立则是从瑞典名团Candlemass於1986年发表的专辑开始。相当多的doom metal团都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时诞生,随后的英国名团My Dying Bride更将小提琴的编制纳入其中,成为了日后凄凉派doom metal乐团借镜的先驱。
而doom metal在90年代后也开始有多方面的发展,Theatre of Tragedy便是率先将doom metal与来自gothic rock的启发,相互融合进而开创出了新一派的gothic doom metal,而T.O.T.也可说是带起了哥特风再一次复兴的首要功臣,T.O.T.的成功使得这股哥特金属风潮由北欧开始迅速向外蔓延。
Theatre of Tragedy的几项特色都成为此后哥特派金属的基本要素,尤其是已成为今日主流风格的gothic death,如采death metal残暴男腔(甚至是black metal的尖吼黑腔)搭配柔美女音的对唱形式,这正是 色浪漫的哥特精神,这种对比作风亦象徵着黑暗(死腔和金属乐部份)与光明、生命及爱(女音、钢琴和交响部份)之间的
对抗。而T.O.T.女高音主唱Liv轻柔、不食人间烟火的曼妙唱腔也不知早已征服多少钢铁男子的心了。
不过欧洲各国因为文化的差异,使得gothic metal亦发展甚至延伸出许多不同的形态,除了gothic doom外,在荷兰则由The Gathering奠立了以优美女音做为主唱、着重心灵感受的纯gothic metal,其主唱Anneke van Giersbergen飘渺而浑美的音色,可说是gothic metal界的完美典范,在稍后的另外两支荷兰gothic metal团Within Temptation及After Forever,也都以拥有音色近似Anneke的女主唱着称,足见The Gathering对荷兰歌德金属的影响力。不过The Gathering却在近期逐渐转变风格,金属成份已愈来愈淡。
另外,北欧乐团则进一步地将一些black metal元素融入gothic当中而成为gothic black,着名的乐团有同为来自挪威的Tristania和The Sins Of Thy Beloved等,然而,事实上,gothic在北欧的发展,已是将gothic、doom、death、black融为一体,所以已难以将之归类于单一风格,如Tristania除了盛大的交响气势外,甚至采用clean男腔、黑死腔加上歌剧女主唱和唱诗班的大合唱。
当然北欧乐团的音乐思维也不仅此而已,瑞典的Therion便与众不同地发展出以管弦乐器(合成器取样音色)与金属乐器并重式的交响歌剧金属,其在演唱部份於近期已全然采用专业的男女歌剧唱诗班。另外,芬兰的As Divine Grace则以沈静淡雅的atmosphere gothic予人一种看尽世间繁华的感受。
在德国方面则发展出古典民谣式的gothic folk,如Lacrimosa、Haggard等,这些团体除了合成器外,更采用了真实的管弦乐器,因此古典味相当浓厚,如Lacrimosa直接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而Haggard的团员包含管弦乐手甚至达到18人。
意大利近年来以前卫金属和交响速弹金属扬威於全欧洲,不过其在哥特金属方面的发展亦不落人后,Inner Shrine、Macbeth即是 中翘楚,前者气氛凄凉哀美,后者则充满浪漫感与动人旋律。另外还有一些专注于气氛营造的乐团,如充满中古世纪感的Dunwich和Crown of Autumn,其中Dunwich更运用了中古乐器和僧侣唱诗班。
至于其他的欧洲国家也都有代表性的乐团,如波兰的Sirrah,匈牙利的Even Song,罗马尼亚的On Thorns I Lay等,风格上皆完全不同。
从以上的介绍可以了解到,哥特派的金属乐已得到全面性的发展,不再限于单一风格,而哥特不单是一种音乐型态,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哥特是一个可以让人逃离现实而进入的幻想世界,一个黑暗而浪漫的世界,哥特精神除了可以表现在音乐上,也可以在衣着上,艺术上和文学上,带有大量蕾丝的衣服、象征浪漫的玫瑰,坟
墓、吸血鬼、女巫,废墟、哥特大教堂等等,这些种种都是哥特的符号象征。当然,纯就音乐上来说,一般喜好强烈直接的金属乐迷,或许会对速度缓慢、着重气氛发挥的哥特金属较难以接受,不过若是能从根本上去了解这种乐派的背景和其所欲呈现的意境,适度地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或许就能体会到另一种不同的聆听感受
与乐趣。
简单点的说就是指宗教
现在流行的歌特音乐就是指歌曲中女高音部分
这个东西光看文字也不能完全理解,估计你就更糊涂了,找一些音乐来听,然后再看GOTHIC的一些文化发展,就会深入了解一些.
标签:哥特,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