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回答>生活百科>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简介)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简介)

2024-06-29 16:13:49 编辑:join 浏览量:578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简介)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防治专家委员会 肠球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常栖居人、动物的肠道和女性泌尿生殖系统,是人类的正常菌群之一。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原本就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具有内在抗药性的肠球菌耐药性进一步扩大,逐渐形成了多重耐药菌。在我国,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VRE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它的产生对临床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相关概念

1.肠球菌:肠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多数菌种为短链状排列,一般无芽胞、无荚膜,最适生长温度37℃,最适pH值4.7~7.6。在需氧革兰阳性球菌中,肠球菌是仅次于葡萄球菌的重要院内感染致病菌,可引起泌尿道感染、腹腔感染、盆腔炎和心内膜炎,严重时可导致脓毒症,病死率达21.0%~27.5%。在分离的肠球菌菌种分布中,粪肠球菌占绝大多数,其次为屎肠球菌。

2.天然耐药:天然耐药又称固有性耐药,指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具有天然的耐药性,通常由染色体基因决定,并会子代相传。肠球菌与其他临床上重要的革兰阳性菌相比,具有更强的天然耐药性,存在对头孢菌素类、部分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

3.获得性耐药:获得性耐药指细菌在接触抗菌药物后,改变代谢途径,使其自身具有抵抗抗菌药物而不被杀灭的能力,可由质粒将耐药基因转移到染色体,继而代代相传。肠球菌在大量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的前提下,出现了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红霉素、氯霉素、利福平等药物的获得性耐药,其耐药机制各不相同。

4.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肠球菌在使用糖肽类抗菌药物(万古霉素)治疗过程中,其自身代谢和结构发生改变,使细菌对糖肽类(万古霉素)抗菌药物敏感性下降,甚至出现敏感性完全丧失,即为临床的VRE感染。

5.细菌定植:各种微生物(细菌)在人体中不同部位定居和不断生长、繁殖后代,但不产生临床症状,并不引起机体致病。这种现象通常称为“细菌定植”。定植的微生物必须依靠人体不断供给营养物质才能生长和繁殖,才能进而对人体产生影响(如导致感染)。

6.去污染:去污染是人为地将机体的正常菌群或已定植的细菌,部分或全部去除的一种防止感染措施,一般可分为全部去污染和选择性去污染两个类型。

(1)全部去污染:为了防止手术后感染,在术前常常先给患者施用各种强力的广谱抗菌药物,试图在“绝对无菌”条件下进行手术,以保证手术成功。

(2)选择性去污染:选择性去污染就是采用窄谱抗菌药物,有针对性地去除某一类细菌。

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机制肠球菌在使用万古霉素治疗时,通过合成低亲和力的粘肽前体,使细菌的粘肽链末端成分发生改变,改变了万古霉素的作用位点,消除了与万古霉素结合的靶位,导致VRE的产生。VRE可分不同表型和基因型,不同分型决定了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不同耐药性。VRE耐药基因可以转移给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其他阳性菌。

三、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流行现状及传播方式在最新公布的2008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3207例肠球菌中,分离出VRE粪肠球菌6例(均为VanA型),屎肠球菌43例(37例VanA型,6例VanB型)。常见分离出VRE的部位包括尿、伤口、血、导管等。VRE可通过患者之间传播,也可通过医护人员将耐药菌传给其他患者,污染的环境、医疗器械、各种用具均可传播VRE。

四、VRE感染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目前常见的VRE感染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

1.严重疾病,长期住ICU病房的患者;

2.严重免疫抑制,如肿瘤患者;

3.外科胸腹腔大手术后的患者;

4.侵袭性操作,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

五、实验室检查(略)

六、VRE感染的治疗本共识所推荐的治疗方法和剂量完全建立在成人和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可在肠道内定植,严重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通常发生在抵抗力低下的患者,且常常有严重基础疾病,其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如氨苄西林、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利福平、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和喹诺酮类、利耐唑胺等)的敏感度,确定使用何种药物治疗。同时可使用抗菌机理不同的抗生联合使用,增加药物的敏感性。 对VRE感染的患者,总的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是:检测细菌对所有可能获得的抗菌药物的敏感度,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予以治疗。对于不同部位感染VRE,综合抗菌药物敏感性及抗菌药物在该组织的聚集浓度,决定使用何种抗菌药物。具体方案可参考如下。

(一)腹腔感染对于腹腔感染的患者,其病情相对较重或者是在大手术(肝脏移植、肾脏移植)之后。及时有效地抗菌药物治疗,往往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尽可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建议治疗方案如下:

1.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耐药(VanA基因型):(1)若菌株对青霉素类敏感:大剂量氨苄西林/他唑巴坦(8~12g/d,间隔4~6h)(Ⅱ3);

(2)氨苄西林/舒巴坦3g/次,间隔6h+链霉素(0.5~1)g/次,间隔12h,或庆大霉素(1~1.7)mg/(kg·d),每8小时1次(Ⅱ2);

(3)利耐唑胺600mg,1次/日或间隔12h(Ⅱ1)。

(4)替加环素(Tigecycline)首剂100mg,其后50mg,间隔12h(Ⅱ2)。2.对万古霉素耐药而对替考拉宁敏感或部分敏感(VanB基因型):

(1)替考拉宁0.4g/d,给药2次/d(Ⅱ1);

(2)联合用药:替考拉宁0.4g/d+庆大霉素(1~1.7)mg/kg(Ⅱ2);替考拉宁0.4g/d+环丙沙星(或其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每次(200~400)mg间隔12h(Ⅱ2);

(3)利耐唑胺每次600mg,1次/d或间隔12h(Ⅱ1)。

(4)替加环素,首剂100mg,其后50mg,间隔12h(Ⅱ2)对于器官移植的患者,出现VRE腹腔感染时,在使用抗VRE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往往建议使用抗真菌药物(氟康唑400mg/d)预防真菌(Ⅱ2)。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具体停药时间尚无明确循证医学报道,建议根据细菌学转阴情况决定不同患者疗程。

(二)泌尿系VRE感染有研究表明,由于氨苄西林在尿道组织呈高浓度,因而对于VRE所致尿路感染可单独用氨苄青霉素治疗,亦可使用药物联合治疗。

1.氨苄西林/他唑巴坦3g/次,间隔6h(Ⅱ1)。

2.氨苄西林/他唑巴坦3g/次,间隔6h+庆大霉素(1~1.7)mg/kg(Ⅱ1)。

3.对替考拉宁敏感可考虑替考拉宁0.4g/d+庆大霉素/环丙沙星(Ⅱ1)。

4.利耐唑胺600mg,1次/d或间隔12h(Ⅱ1)。

5.呋喃妥因100mg,间隔8h,磷霉素(2~4)g/d,疗程2~4周(Ⅱ1)(只用于泌尿系感染)。在泌尿系抗感染治疗中,应根据具体感染部位而决定抗感染疗程,建议根据细菌学(尿培养)结果决定治疗时间。

(三)菌血症和心内膜炎目前无可靠的有效治疗,在国外推荐使用奎奴普丁、达福普丁或利耐唑胺治疗,替考拉宁对部分(VanB)菌种有效。目前国内推荐的治疗总原则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及时、足量、足疗程。

1.替考拉宁400mg,间隔12h,联合庆大霉素(1~1.5)mg/kg间隔8h,疗程4~6周(Ⅱ2)。在这个联合治疗方案中,庆大霉素起协同作用,因此应将其控制在低血浆浓度,以防止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峰浓度不超过4μg/ml)(Ⅱ1)。

2.利耐唑胺600mg,间隔12h,疗程原则上小于4周(Ⅱ1)。

3.达托霉素6mg/(kg·d)(Ⅱ2)。

4.奎奴普丁/达福普丁7.5mg/kg,经中心静脉导管(Ⅱ2)。

5.新纳西7.5mg/kg,间隔8h,经中心静脉导管。 在留有深静脉导管的患者,肠球菌往往容易在导管尖端定植,而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或导管相关性脓毒症。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在考虑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首先考虑尽早拔除导管,消除感染源(Ⅱ1)。虽有报道使用多西环素及氯霉素治疗可取得一定的疗效(有效率57%~61%),但往往因患者伴有其他多脏器功能的损伤,单一用药治疗效果欠佳。建议尽量避免单一用药,自疗程初期即使用不同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如替考拉宁与庆大霉素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6.替考拉宁+庆大霉素/环丙沙星(Ⅱ2)。

7.利耐唑胺600mg,1次/d或间隔12h(Ⅱ1)。

8.达托霉素6mg/(kg·d)(Ⅱ2)。

9.奎奴普丁/达福普丁7.5mg/kg,经中心静脉导管(Ⅱ2)

(四)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治疗对于肺部感染的患者,痰培养见到VRE,是否予以抗感染治疗,目前意见尚未统一。部分专家认为VRE在呼吸系统中仅仅为定植,而并非真正意义的感染。因此,在培养出这些细菌时,我们要综合考虑细菌的致病力和宿主的免疫状态。当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不支持感染时,应不考虑选用或立即停用不必要的广谱抗菌药物。如确切考虑VRE与致病有关,可考虑予以利耐唑胺(VanA型)和替考拉宁(VanB型)治疗。

(五)VRE定植患者的干预研究表明VRE对临床最常见的影响就是肠道内的VRE定植,这种定植不引起临床症状,但可持续存在相当长的时期,并可成为VRE传播给其他患者的储菌库。某些VRE定植的患者存在发生VRE感染的危险,包括血液病患者、肿瘤患者、ICU患者、实体器官(尤其是腹部器官)移植受体。VRE的定植在VRE的感染和传播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建议:定期对医护人员,尤其是重点工作部门(ICU、麻醉科、外科)工作人员进行VRE定植的筛查;对于外科医生如确定VRE定植,建议暂停其手术,避免手术污染;定期对医院长期住院患者进行VRE定植的筛查;制定本院VRE定植动态监测体系,观察变化趋势。

七、VRE感染报告、感染控制及预防对策VRE定植于肠道通常不引起感染症状(腹泻),但如果患者存在着高危因素,VRE可感染患者并引起临床症状。因此,在医疗机构中筛查VRE是必要的(Ⅱ2)。如确诊为VRE感染,需立即启动相关报告流程及措施。(一)VRE感染的报告及时电话报告院感部门,启动院感紧急应急程序,并及

标签:万古霉素,球菌,简介

版权声明:文章由 去回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uhuida.com/life/14724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