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回答>生活百科>废墟的召唤阅读理解答案废墟的召唤阅读理解

废墟的召唤阅读理解答案废墟的召唤阅读理解

2024-06-27 03:04:04 编辑:join 浏览量:645

废墟的召唤阅读理解答案废墟的召唤阅读理解

废墟的召唤阅读理解答案废墟的召唤阅读理解

我们在做一篇阅读理解的时候一定是要以作者的想法,站在作者的立场上去思考想问题,这样的方式就不会那么容易理解错作者的一些中心思想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做题,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文本一:

废墟的召唤

宗璞

冬日的斜阳无力地照在这一片田野上,刚是下午,清华气象台上边的天空,已显出月牙儿的轮廓。顺着近年修的柏油路,左侧是干皱的田地,看上去十分坚硬,这里那里,点缀着断石残碑。右侧在夏天是一带荷塘,现在也只剩下冬日的凄冷。转过布满枯树的小山,那一大片废墟呈现在眼底时,我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历史忽然倒退到了古希腊罗马时代。

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巧的方形的亭基。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艘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三十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吧?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

时间在这里,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建筑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的遗迹,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历史吗?

对着这一段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大水法与观水法之间的大片空地,原来是两座大喷泉,想那水姿之美,已到了标准境界,所以以“法”为名。西行可见一座高大的废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截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广阔,历史是这样悠久。

路旁的大石龟仍然无表情地蹲伏着,本该竖立在它背上的石碑躺倒在土坡旁。它也许很想驮着这碑,尽自己的责任吧?风在路另侧的小树林中呼啸,忽高忽低,如泣如诉,仿佛从废墟上飘来了“留——留——”的声音。

我诧异地回转身去看了。暮色四合,方外观的石块白得分明,几座大石叠在一起,露出一个空隙,像要对我开口讲话。告诉我这里经历的烛天的巨火吗?告诉我时间在这里该怎样衡量吗?还是告诉我你的向往、你的期待?

风又从废墟上吹过,依然发出“留——留——”的声音。我忽然醒悟了。它是在召唤!召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废墟,不愿永久停泊。

然而我没有为这努力过吗?便在这大龟旁,我们几个人曾怎样热烈地争辩啊。那时的我们,是何等慷慨激昂,是何等满怀热忱!和人类比较起来,个人的一生是小得多的概念了,每个人自有理由做出不同的解释。我只想,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充塞于天地之间吗?

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在它们的翅膀底下,晚霞已到最艳丽的时刻,西山在朦胧中涂抹了一层娇红,轮廓渐渐清楚起来。那娇红中又透出一点蓝,显得十分凝重,正配得上空气中摸得着的寒意。

这景象也是我熟悉的,我不由得闭上眼睛。

“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身旁的年轻人在自言自语。事隔三十余年,我又在和年轻人辩论了。我不怪他们,怎能怪他们呢!我嗫嚅着,很不理直气壮。“留下来吧!就因为是废墟,需要每一个你啊。”

“匹夫有责。”年轻人是敏锐的,他清楚地说出我嗫嚅着的话。

我们没有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迤逦行来,已到水边。水已成冰,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远山凹处,红日正沉,只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是黛青色,鲜嫩润泽,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前面高耸的断桥便是整个圆明园唯一的遗桥了。远望如一个乱石堆,近看则桥的格局宛在。桥背很高,桥面只剩了一小半,不过桥下水流如线,过水早不必登桥了。

“我也许可以想一想,想一想这废墟的召唤。”年轻人忽然微笑说,那笑容介于冷和苦之间。

我们仍望着落照。通红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远山显出一层层深浅不同的紫色。浓处如酒,淡处如梦。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

仿佛听说要修复圆明园了。我想,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最好是远瀛观一带,或只是这座断桥,也可以的。

为了什么呢?为了凭吊这一段凝固的历史,为了记住废墟的召唤。

1979年12月

文本二:

散文之妙,一曰散,二曰文。散者如行云流水、信手拈来,行其所当行,止其所为止。所以写景、状物、抒怀、发议皆可独立成篇,各有情趣。文与野相对。见有人为使意义明确,称之为美文。必有美文才有散文,故散文格外要求语言的功夫。美文不在辞藻,如美人不在衣饰,而在天真烂漫舒卷自然之中,匠心存矣。

常写游记的原因在喜欢旅行,喜欢与山水相亲。山水于我是朋友,是知音,给我灵气和想象,却限于体力,浅尝辄止者多。苏辙曾云:“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有奇气。”名山大川一句是向自然,我足迹有限;与豪俊交游一句是向社会,也更感欠缺。统而言之是要有阅历,枯坐斗室,未免干瘪。二寸象牙上的雕刻不管怎样精细,总觉拘束。何况只是粗粗有个模样儿呢。

——节选自宗璞《铁箫人语》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开篇对柏油路两侧的景物展开描写,勾勒出一幅萧条凄冷的画面,也引出对废墟的描写。

B.文本一以“古希腊罗马时代”来形容“我”看到废墟的感受,并借此呼应了下文长春园的建筑风格。

C.作者看到大水法与观水法之间的空地想到喷泉的水姿之美,进而感到在历史面前人类的渺小。

D.宗璞分别从“散”和“文”阐释散文之妙,在散文与美文的比较中,强调散文对语言的要求更严格。

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把圆明园的遗迹和正在覆没的船只进行类比,描绘出荒凉的景象,表达作者迫切改变的心情。

B.文本一以风从废墟中吹过发出“留——留——”的声音,写出废墟对人们的召唤,同时照应题目。

C.文本一寓情于景,作者通过对废墟的描写,凭吊历史变迁,抒发内心渴望做出更新和变革的情感。

D.文本二引用苏辙的话,从自然和社会的角度阐释了旅行对文风的影响,强调了阅历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7.文中划线句子有深刻的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8.文本二中作者认为,“美文不在辞藻,而在天真烂漫舒卷自然之中,匠心存矣”。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在舒卷自然的行文中体现时间叙述上的匠心的。

5.C(原文“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广阔,历史是这样悠久。”)

6.A(不是类比,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7.①铺天的锦霞,象征着祖国美好的前程,作者用漫天的紫藤萝之美,来表达她对祖国希望和赞美。②以无数紫藤萝花瓣为喻,意在呼唤每一个人要在民族振兴之际做出自己的贡献。评分标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8.①按照时间的发展来叙述,文章通过“斜日”的变化来体现时间的流逝,并以此贯穿全文。②时间的跳跃,叙述中不仅展现了作者如今的感慨,更穿插了三十多年前的想法。③废墟自身体现着一种时间的变化。

标签:召唤,废墟,理解

版权声明:文章由 去回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uhuida.com/life/143482.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