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回答>生活百科>中医常用术语解释

中医常用术语解释

2024-06-22 08:07:53 编辑:join 浏览量:538

中医常用术语解释

导读:中医常用术语解释。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中医学科中有不少专业的名词术语,像阴虚阳亢、心肾不交、伤寒等都是指的什么呢?中医常用术语解释,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下。

中医常用术语解释​

1、阴虚阳亢

阴虚指精血或津液的亏虚。一般在正常状态下,阴和阳是相对平衡的,相互制约而协调。阴气亏损,阳气失去制约,就会产生亢盛的病理变化,生理病理性功能亢进,称为“阳亢”。因此,阴虚会引起阳气亢盛,阳亢则能使阴液耗损,两者互为因果。临床表现: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咳血,消瘦或失眠,烦躁易思,或遗精,性欲亢进,舌红而干等。

2、心肾不交

心在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能温养肾阳;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和肾水就是互相升降,协调,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肾不交是指心阳与肾阴的生理关系失常的病态。心居上焦,肾居下焦。正常情况下,心与肾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如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两者失去协调关系,称为心肾不交。主要症状:心烦,失眠,多梦,怔忡,心悸,遗精等。多见于神经官能症及慢性虚弱病人。

3、伤寒

病名或证候名。中医中广义的伤寒是外感发热病的总称:狭义的伤寒是属于太阳表症的一个症型,主要症状有发热,恶寒,无汗,头项强痛等。与现代医学所称的“伤寒”不同。病因,指伤于寒邪。

4、脾气

主要指脾的动化功能,也包括脾的升清和统摄。固身血液的功能。

5、肝气

指肝本脏的精气。常贝症状为两胁气胀疼痛,胸闷不舒;兼症较多见的是一些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

6、肾气

肾精化生之气,指肾脏的功能活动,如生长,发育及性机能的活动。

7、气滞

指体内气的运行不畅,于某一部位产生阻滞的病理。临床表现主要是局部出现胀满或疼痛的症状。气滞久则可引起血瘀,形成“气滞血瘀”,使局部的疼痛加剧(刺痛拒按),甚则结成肿块或腐损肌肉。

8、恶露

指产妇分娩后,胞宫内遗留的余血和浊液。一般产后二至三周内恶露应完全排尽,如超过三个星期,仍然持续淋漓不断,或排出很少,均属病理范围。

9、痹证

有闭阻不通之意。通常多指风、寒、湿三种邪气侵犯肌表经络和骨节,发生关节或肌肉疼痛肿大和重着等一类疾患。

10、膏淋

症见小便混浊如米泔,或如鼻涕,或如脂膏,溲行不畅。本病可见于丝虫病,泌尿系感染、结核、前列腺炎等疾病。

11、瘰疬

主要指颈部淋巴结结核。又称“鼠疮”。小者为“瘰”,大者为“疬”。以其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故名。

12、痢疾

为夏秋季常见的急性肠道疾患之一。多因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积滞于肠中所致。主症以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腹痛,里急后重,下粘液及脓血样大便为特征。

13、疟疾

指以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古人观察到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及山林多蚊地带。

14、带下

指妇女阴道流出一种粘性液体,连绵不断,其状如带,名为带下。

15、疥疮

因风湿热邪郁于皮肤,接触传染。以手指缝最为常见。呈针头大小的丘疹和水泡,痒甚。解放后少见。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术语,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医知识,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标签:术语,中医,常用

版权声明:文章由 去回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uhuida.com/life/136569.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