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室内环境污染对人们造成的各种伤害日益增加,人们对此的重视也与日俱增。于是,各种室内环境检测和治理机构应运而生。
据初步统计,截至2008年,北京市登记在册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机构数量就已达67家,而目前在网上随意便可搜索出数百家。
巨大的市场反映出火暴的消费需求。然而,当人们将希望寄托在这些机构上时,很多人却发现掉进了骗局。
超标1.5倍被夸大为8倍
央视《焦点访谈》3月份曝光了一家颇具规模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公司和一家治理公司。
原来,看似毫无关系的两家公司其实存在裙带关系。
该检测公司初次检测污染超标,再推荐价格昂贵的治理公司,并宣称复检合格。
然而经正规机构检测后,业主发现,不仅污染程度没降低,反而因其治理方法不当,造成了二次污染。
山西省室内环境污染防治协会负责人程铁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室内空气检测市场确实混乱,民间有资质的机构数量不多。
一些不规范的检测单位,全凭低价抢占市场,检测结果准确性很低,甚至还有人为操纵检测结果的。
程铁柱告诉记者,他就曾遇到一个典型案例,消费者怀疑家里空气质量不合格,找来一家公司检测,结果室内污染超标8倍。
该公司称,因为污染太过严重,一定要立即治理。
这位消费者事后起疑,在同事的建议下找到一家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却发现超标实际为1.5倍。
空气检测存在4大陷阱
空气质量检测市场鱼龙混杂,总体来说,消费者进行室内空气检测和治理时,最容易遇到以下4类陷阱。
网上夸大宣传,杜撰挂靠机构。
一些不正规的检测机构在官网上注明其为某某部委的指定单位,或挂靠某某权威机构,有着国际领先的先进技术设备。
有些公司还会购买权威搜索引擎的搜索头条位置,以提高关注度。
利用免费检测做诱饵。
室内环境检测机构和治理单位属于“裁判”和“运动员”的关系,按照国家规定,空气检测与治理不能由一家公司来做。
然而,现在却有一些治理公司,利用消费者想省钱的心理,用“免费”检测做诱饵,再高价售卖治理产品。
使用不规范仪器,夸大污染程度。
一些做空气检测的机构,号称使用了先进的仪器设备,能够当场出检测结果。
事实上,真正规范的设备不可能当时出结果,而是需要将采样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
而且有些便携式的所谓“六合一”、“八合一”设备,检测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
标签:室内空气,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