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是指在肌力没有减退的情况下,肢体的运动协调动作失灵,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以及协调发生了紊乱,不能维持身体的基本平衡。
人体的肌力分为0-5级,如果肌肉收缩能力是正常的,只是协调功能发生了紊乱。不能维持身体的平衡,根据它分类的不同,有一些不同的临床表现。比如小脑性的共济失调,主要表现是站立不稳,就是走路左右摇晃、行走不稳等。
如果患者出现这一类的症状,需要及时的到正规医院去进行诊治,来明确病因,到底是小脑性的共济失调,大脑性的共济失调,还是迷路性的共济失调。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类型,共同特征是中年发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共济失调。临床表现分三个期:初期、中期和晚期。初期一般表现为走路的时候步履不稳、肢体摇晃、动作反应迟缓以及准确性变差。
中期的时候表现为说话时发音含糊不清,无法控制音调,眼球转动不平顺,影像容易发生重叠,肌肉不协调感加重,无法写字,有时会感到吞咽困难,进食的时候比较容易呛咳。到了晚期的时候容易说话极其不清楚,甚至是无法语言,肢体乏力,不能站立,需要轮椅来代步,理解能力逐渐下降,最后失去意识,昏迷不醒。
共济失调有好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共济失调,治疗的方法也不一样。因为它的病因不一样,不同的病因引起的共济失调,不同部位损伤造成的共济失调,治疗办法也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共济失调并没有最佳治疗这种说法。
通常所说的共济失调,按照部位来说有额叶性共济失调,病变部位在大脑的额叶,这时平衡受到影响,会出现共济失调。再就是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的各种病变、炎症、寄生虫、肿瘤、血管病等等,都可以造成小脑性的共济失调,甚至包括一些遗传病等等,家族遗传性的共济失调。这些共济失调会因为小脑的平衡机构受损而出现。
标签:共济失调,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