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C与歼10B外观上差异较小,主要是机头更锐利细长。 1、国内很多论文资料提及歼10改装相控阵雷达时,在工作体制和结构原理上屡屡自相矛盾的情况:采用DSI进气道和相控阵雷达的歼10改型有两种,早期的B型采用无源相控阵体制,而新的C型则采用有源相控阵体制。
2、从整体设计的合理性和优化程度来说,歼10B不及歼10A,显得非常粗暴而低级。对于这种不合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歼10B在项目定位上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技术成果应用型号:花了那么大代价造出来的老四代方案航电系统,总要在实际型号上得以应用才算有个交代。很多分系统和设备——比如火控雷达研制单位的职称、奖金等待遇才能落实,长期付出的努力才算有个名分。
3、实际上类似的情况在我国装备研制史上多有先例,很多型号都有这种背景。从各种官方宣传报道看,611设计所在歼10B工程的重点,放在了通过实际飞行测试、对抗演练结果来研究四代航电的关键技术上,比如雷达火控信息的提取优化、与电子干扰等其它系统的信息融合处理等关键环节——这是一项非常需要精力、人力和大量时间、经验积累的工作。
4、与歼10B亮相数年后很晚才开始批量生产相比,歼10C从出现到批产的速度非常惊人。合理的解释是空军一方面对于三代半歼10改型的需求异常迫切;但另一方面对于歼10B上的不足之处也颇为不满;而歼10C型就是针对这种局面下,在歼10B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替代方案型号。根据各方面资料分析,它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优化。
5、歼10C在机载设备硬件上的主要改进,在于它用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取代了原来的无源相控阵雷达(PESA)。AESA雷达虽然制造难度和价格高不少,但是性能上却是PESA雷达无法相比的;专门为适应歼10平台而研制的新型AESA雷达不仅性能上要强得多,而且天线口径、体积重量都要小很多,这为整机的飞行性能优化奠定了基础。
标签:10b,1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