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回答>百科知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语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语

2024-12-16 14:46:32 编辑:join 浏览量:546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语

【成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拼音】: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 bǐ lín

【简拼】:hnczjtyrbl

【解释】: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

【出处】: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近义词】:莫逆之交

【反义词】:割席分座

【语法】:作宾语;指朋友

【顺接】:邻女窥墙 邻女詈人 邻家吹笛 邻父之疑 邻里乡党

【顺接】:卜宅卜邻 断杼择邻 祸与福邻 街坊四邻 救灾恤邻 居不择邻 居必择邻 老街旧邻

【逆接】:挨山塞海 八仙过海 拔山超海 百川归海 百川朝海 百川赴海 才大如海 曾经沧海

【逆接】:海上逐臭 海不扬波 海不波溢 海东通宝 海中捞月 海内无双 海内澹然 海内鼎沸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这是王勃送别朋友时写的诗句。王勃确实有豪情,敢在一千多年前就说出这么“酷”的道别语言———那可是一个一分手就几乎等于死别的时代。那时候, 人们能用什么联系?

好的不过是“家书抵万金”;差一点的碰上“马上相逢无纸笔”,就只好“凭君传语报平安”了;“一骑红尘”之类的“特快专递”是皇家的特 权———在这种环境下,王勃对于大多数人要“儿女共沾巾”的事,居然如此想得开,他的胸襟简直比“海内”“天涯”还要大。所以说,王勃很“酷”。这也难怪 老天爷要让他早死了。而在现实世界中,地理空间的远近直接决定了人们相遇的概率,而这种偶然的相遇甚至决定了他们后来的命运———多少个萍水相逢,一见钟情,或是擦肩而过的悲欢故事其实就是这种“地理空间决定论”的案例。因此,人们在分别时伤心落泪,这不仅是对难以逾越的地理空间距离的恐惧,更是对再次相遇概率近于零的绝望预感。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诗人的豪情才显得惊天动地。另一看法:唐朝时,用于书写的纸已相当普及,朋友间的联系也因此可以变得频繁。试想,若想知道朋友当地的消息,还有比朋友的书信更确切的方法吗?所以,因为有了远方朋友的存在,朋友那边发生的事情就像身边的事情那样了如指掌了。有时候人们常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与他对比。

唐高宗李治的时候,有一个著名的`青年文学家名叫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西北)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同时,并号称“唐初四杰”。王勃在他们中是较突出的一个。《旧唐书·文苑传》说他“文章迈捷,下笔则成”。唐高宗麟德初年,十四岁的王勃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召为修撰。当时诸王好斗鸡,王勃因为为沛王写了一篇与英王的鸡挑战的游戏文章,触怒了高宗,说他挑拨诸王关系,被斥驱出府。后来得了一个虢州参军这样的小官,不久又因罪革职。从此,他“远游江汉,登降岷峨”。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他远道去看望父亲,因渡海落水,受惊而死,时年二十八岁。

有一年,在长安求官的王勃,遇上有个姓杜的好朋友,要离开长安去四川做少府(县尉)。他们在分别的时候,王勃写了一首赠别诗名叫《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这首诗共八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的大意是:我们就要在这有三秦做护卫的京都分别了,遥望你将要去的蜀川却是一片风烟茫茫。我与你有同样的离别的感慨啊,因为我们同是远离家乡在外求官的人!只要是互相了解的好朋友,今后虽然彼此天各一方,也会象是邻居一样的亲近。我们在将要分手的路口上,决不要象普通男女一样忧伤啼哭,让眼泪弄湿了自己的衣巾。

后来,人们便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引为成语,用来说明只要是知己朋友,即便相距遥远,也会象近邻一样的亲近。

标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语

版权声明:文章由 去回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uhuida.com/article/377981.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