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
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它的演进历史为我们进行中文字体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在文字设计中,如能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点及风采,运用巧妙,构思独到,定能设计出精美的作品来。
仓颉
汉字,”传说”是黄帝时代的史官仓颉所创造的。他观察万物,依据物体的形状造字。不过虽说古书上有记载,但这毕竟只是”传说”而已。
■ 其实汉字是起源於先民”结绳记事”(注1)(注2),是我们祖先共同努力的创作,仓颉可能只是”整理文字”的人。
■ 文字是因为使用上的需要而逐渐由少变多的,
是约定俗成的。
■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统一文字,所以在秦以前,文字的写法也因为国家的不同而有不同。汉朝时候隶定,把图画式的小篆,改成一笔一画的隶书,更方便传抄使用,文字的形状大约就定型了,当然还是有所改变与增加。
■ 而繁体中文,就是『仓颉』所发明的喔!
古文全都是繁体字喔!(注2)
※※
(注1)结绳记事:上古没有文字时,在绳上打结做为记住事情的方法,为汉字最早的起源之一!
(注2)古时候,由於还没有文字的发明,凡事都要利用打结的绳子来记载事情。一天,仓颉请一位名叫「二木头」的属下用一匹马去换二辆车回来,而二木头将绳子的一头打了一个结,再将绳子的另一头打了二个结后、便牵著马往市场出发,二木头找到了卖车的老板后,将带去的二匹马换了一辆车后,就高高兴兴的回去向主人交差。然而,回去之后,仓颉一看、怎麼他交代换二辆车、却只换了一辆车回来…,心理正纳闷究竟是怎麼回事,打算好好问问二木头呢!聪明的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麼吗?哇!原来二木头虽然将绳子打了结,但是却将要买的东西记反了,将原本「一马换二车」记成了「一车换二马」了,白白让市场老板赚了一匹马呢,搞得大家错误百出、人仰马翻,也让仓颉大人伤透了脑筋呢!由於吃过这种苦头,仓颉心想,究竟如何才能解决眼前的难题呢?
仓颉每天在沙地上涂涂写写,很是懊恼…,有一天,仓颉看到了挂在窗台上的一串鱼,突然心生灵感,咦!聪明的仓颉灵机一动,脑中渐渐浮现出类似『鱼』的象形文字,一连串的文字又一一浮现脑海中,才恍然大悟,原来太阳就是『日』字、田地就代表了『田』字,还有『口、目、耳』也是由图形转变而来的文字,他发现每个东西都有图形代表它的意义,由景物转变成的文字叫「象形」字,真是太妙了!
仓颉自言自语道:一棵树就是『木』、树木多了就是『林』;一个『石』代表石头、三个石头就代表很多石头,也就是『磊』字;人在树下歇著,就是『休』字;古时候的人,觉得女人留在家里最安心、就发明了『安』字,把两个字合起来,形成另一个意义的字,就叫做「会意」字,真是太有意思了!而「指事」原理造出的字,更能令你马上看出意思,像是上和下,两个人拿刀互斗就是『斗』字;因为后来文字不够用了,便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加上形或声的符号,成为「形声」字,像是鲤,把里字和鱼字合起来就是『鲤』;另外还有「转注」字,是把形声意义相近的字,互相转用,像是依和倚;而另一种「假借」字,是取同音的字,借作别的意思,像是考和老!仓颉拿起树枝在地上涂涂画画,也越来越有心得,终於发现了用文字记事的诀窍及要领,就是形成中国文字的六种原理,叫做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在一旁的大龙及小太极直呼中国字真伟大,开心地手舞足蹈起来!
仓颉会造字的消息传到宫中,有一天,黄帝召见仓颉进宫,仓颉便向皇上一一说明了文字的由来和代表的意义:「太阳刚刚升起,就是『旦』字;他又画了一个「手」字、加了一个「目」字,把手放在眼睛上,手加目,就可以变成『看』字」。黄帝听了哈哈大笑,便请仓颉以后专心的造字。之后的每一天,仓颉便更用心、也更积极的创造出更多的文字,以造福大众,这也就是我们中国文字的起源!
想知道汉字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吗?快来和我一起听汉字的故事,了解汉字的来由吧
仓颉
汉字,”传说”是黄帝时代的史官仓颉所创造的。他观察万物,依据物体的形状造字。不过虽说古书上有记载,但这毕竟只是”传说”而已。
其实汉字是起源於先民”结绳记事”
远古人在交流时逐步形成的,没有特定发明人
标签:汉字,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