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早睡早起身体好”,现代社会,因为工作压力或者种种不良习惯,能够实践这个建议的人应该不多。
其实,在一年四季当中,最应该做到“早睡早起”的季节,就是春季。这是什么原因呢?
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你出去看,各种植物都是欣欣向荣,处在生长的阶段。
树的能量和营养,要从根部通过枝干向末梢枝叶输送。
人也一样,藏了一个冬天的气血、能量,要开始从里往外走,开始向外调动了。
这个时候,如果睡懒觉,其实就阻碍了气血的流动。
我们中医有个说法叫“久卧伤气”,睡太久,会造成人体新陈代谢下降,气血运行不畅。
平时我们可能有这样的体会:放纵自己睡十几个小时,睡醒后还是觉得迷迷糊糊,甚至反而还会头疼。
这是因为睡眠的数量并不能代替睡眠的质量。
我们推荐春天的时候,人们应该调整生活节奏,早睡早起,并且经常到外面去走一走,感受一下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感觉,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
刚刚提到睡眠的数量并不能代替睡眠的质量,那晚上睡眠时长最好在多久呢?
以及午睡时长多久比较好呢?
晚上睡多长时间最好因人而异,以白天不感到困倦、乏力为最佳睡眠时间,大多数中青年人睡7-8个小时,老年人睡6小时左右为最佳。如果睡眠时间较长,但白天仍然感到困倦、乏力、嗜睡、情绪低落等,有可能还是夜间睡眠质量不高。
关于午睡,我们强调这么几点,一是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十一点到一点之间,半小时到一小时;另外,尽可能平卧,不要趴着或者歪着很不舒服地睡;还有,在吃完饭以后感觉到困的时候,再稍微绷一会儿,不要刚吃完饭,饭还在嗓子眼那儿就立即去睡,这样的话,容易影响到脾胃的消化。
那么除了调整作息以外,我们在饮食上还会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一般来讲,春天可以吃一些助阳醒脾的食物,比如,辛、辣和适量的酸类食物;少吃滋补、味甜、肥腻的食物,避免生湿生痰。
因为,痰湿体质的人往往会整天感觉昏昏沉沉的、精神不好。
在此推荐一个生发肝气、祛湿健脾的食疗小方法:
春天的早晨,最好是冲泡一碗燕麦粥,或者是揪一碗面片汤或者面疙瘩汤,加一点稍微辛香的有助于肝气生发的食材,如香菜,再加一些有香味的调料,比如姜片、桂皮,还可以加一点有助于春天生发的羊肉或鸡肉。
这样吃一顿早饭,能够保证你一天精力充沛,缓解春困。
夏
夏天呢,我们就讲一个知识点,就是“出汗”。
大家都知道,夏季的特点很明显,气候炎热,阳气旺盛,人体的消耗是增大的,出汗会很多。
我们也应该顺应人体阳气走向体表的趋势,出几场透汗,尽情地把自己一些浊的东西排出体外,这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但是由于夏天空气中湿度比较大,人有时候会感觉到比较闷,出汗不畅,这时候人会觉得特别不舒服,想不停地洗澡、冲凉,这样做其实是有悖于自然之道。
其实健康的人到冬天的时候你一摸他的身体,会觉得很暖,到夏天的时候,他的皮肤却是凉凉的,这就是我们自我的平衡功能在发挥作用。
那么如何去调整内部状态呢?
我们建议夏天焦躁出汗的人,就可以用一些清火的食材,比如绿茶,辛香味苦,性寒,能够清心火,开畅毛孔,解表透汗,平复焦躁,使人平静下来。
在烦闷焦躁、汗又出不来的情况下,冲一杯绿茶喝,一口一口地品,慢慢地把它咽下去,这时候首先会出现。
舌下生津,腋下习习生风,出点汗,顿时就会觉到一股清凉的感觉发自内心地出来了。
很多人一到夏天就会贪凉喝冰水,那么在夏天喝冰水会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呢?
去拼命吃冷饮、喝冰水来降温,靠这种外在的东西来调节体温,其实是治标不治本的,甚至是在透支自己的身体。
当人年轻的时候,消化能力强,阳气旺,能把吃进去的那些寒凉的食物转化成自己的津液。
但是夏天人的肠胃的气血能量不太够,再多吃温度低的、性质寒凉的食物,就更加耗伤人脾胃的气血,很多人都是在年轻的时候不注意,落下病根,到中年以后开始犯胃病,真的得不偿失。
所以,到夏天建议大家要养成喝热茶、少吃冷饮的习惯。
刚刚讲的是去发汗,但是汗出的太多也有问题。
有一些人出汗,是因为身体比较虚,这些人稍微干点体力活,或者稍微动一下脑子,就会觉得身上发热,就会出汗,一出汗呢就更没劲了。
这种人我们一般用补气的方法,帮助他固摄自己的精气,因为出汗太多,会导致心气更虚。
一般建议他们喝一点用黄芪、山药炖的粥。
秋
而秋天,关键词就是一个字“燥”。
到了秋天,暑气渐消,白天光照逐渐减少,昼夜的温差逐渐变大,原来弥散在空气中的水蒸气逐渐凝结成露水,再加上秋风一起,秋风横扫落叶的同时也会带走很多水分,加速了空气中湿度的下降,所以人们会觉得很干爽,有秋高气爽的感觉。
但是如果爽过头的话也会出现新的问题,那就是干燥,俗话说的秋燥。
秋燥会使人感觉不适,出现口干舌燥,有的人会觉得眼睛干燥、鼻子发痒;而皮肤也会因为秋燥而出现瘙痒的现象。那么,怎样才能缓解秋燥呢?可能大家会觉得,干燥不就是缺水吗?那我们多喝水就可以解决了。
其实不然。很多干燥的人也喝不少水,但喝完了还觉得干燥,就是饮水不解渴。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水和人的体液不是一码事。
水必须经过人的消化转化成体液,才能解干燥、解渴。
那如何把水转化成人的体液呢?
当人们喝水之后,需要胃来把它加热,经过胃的蠕动和消磨,使它变成与人体体温相同的水,小肠再负责把这些水转化成人体津液。
所以,要想让喝进肚子里的水,尽快变成人体内的津液,就要想办法替胃肠减轻负担,因此越渴越要喝热水。
大自然是平衡的,秋天干燥,所以秋天盛产水果,水果或者果汁更容易转化成我们的体液,比单纯饮水效果要好得多。
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可以吃梨、喝梨汁来治疗秋燥。
如果本身胃肠比较虚寒吃不了瓜果,可以把梨蒸熟或者熬汤来食用。
水果可以很好补充我们身体的水分,那有没有一些水果不太适合秋天的季节食用呢?
入秋之后,中医认为有两样水果适当少吃,第一是西瓜,大家都知道西瓜是凉性的,夏天的时候都最好不要吃的过多,立秋之后就更不建议多吃了,所以老百姓有“秋瓜坏肚”的说法,就是因为西瓜水分比较足,秋天吃多了增加人体的寒湿,容易导致腹泻。
其次就是芒果,芒果属于有轻微湿毒的水果,所以大家可能身边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吃芒果过敏的人,多吃芒果也会加剧体内湿气的形成,嘴巴是舒服了,但是其实容易增加身体的负担。
冬
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闭藏,要早睡晚起、去寒就温,一句话,就是要保暖。
所谓自然之道,可以参考自然界。
一到秋风萧瑟,许多动物就开始谋划如何储存食物,储存自身的热量;到了严冬来临,绝大多数动物都会匿伏在洞穴中不再外出。
而植物也已经变得光秃秃的,用暂时的落叶枯萎,来自我保护、储存能量。
因此,在冬天的时候,人们应该减少活动,适当进补,贮备能量,以备来年之用。
冬天应该减少活动,那么我们的健身锻炼,这时候还可以继续吗?
减少活动,不是说不活动,而是要注意方式方法。
比方说,运动量要减小。
在其他季节,锻炼的时候出汗是很正常的,但是在冬季运动的时候,最多就只能微微有汗,不能大汗淋漓,否则就是在消耗身体的元气。
如果出现了大汗淋漓的情况,要及时调整运动量,并在休息时立即擦去身上的汗水,换穿干衣服。
很多人非要在三九寒天中练长跑、冬泳,出大力、流大汗。
其实这是有违自然之道的。
同时,冬季锻炼的时候,还要注意防寒保暖。
衣服穿暖和,还要避开寒风。尤其是广大中老年、体弱的人,与其到风口锻炼,不如等到太阳出来以后,找个防风、向阳的地方,晒晒太阳、散散步、打打拳,做一些舒缓的活动。
标签:养生,四季,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