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简称RVF)一种由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
RVFV)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动物源性疾病(本来在动物间流行,但偶然情况下引起人类发病)。
裂谷热病毒分类上归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热病毒属,病毒主要经蚊叮咬或通过接触染疫动物传播给人,多发生于大雨季节。
病毒性出血热可导致动物和人的严重疾病,引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因牲畜减少而导致的经济下降问题。
裂谷热主要通过蚊子叮咬在动物间(牛、羊、骆驼、山羊等)流行,但也可以由蚊虫叮咬或接触受到感染的动物血液、体液或器官(照顾、宰杀受染动物,摄入生奶等)而传播到人,通过接种(如皮肤破损、或通过被污染的小刀的伤口)或吸入气溶胶感染,气溶胶吸入传播可导致实验室感染。
许多种蚊子可能是裂谷热的媒介,伊蚊和库蚊是动物病流行的主要媒介,不同地区不同蚊种被证明是优势媒介。
在不同地方,泰氏库蚊(Culex Theileri)、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叮马伊蚊(Aedes Caballus)、曼氏伊蚊(Aedes Mcintoshi)、金腹浆足蚊(Eratmopedites Chrysogaster)、等曾被发现是主要媒介。
此外,不同蚊子在裂谷热病毒传播方面起不同作用。
伊蚊可以从感染动物身上吸血获得病毒,能经卵传播(病毒从感染的母体通过卵传给后代),因此新一代蚊子可以从卵中获得感染。在干燥条件下,蚊卵可存活几年。期间,幼虫孳生地被雨水冲击,如在雨季卵孵化,蚊子数量增加,在吸血时将病毒传给动物,这是自然界长久保存病毒的机制。
人感染病毒2-6天后,突然出现流感样疾病表现,发热、头痛、肌肉痛、背痛,一些病人可发展为颈硬、畏光和呕吐,在早期,这类病人可能被误诊为脑膜炎。持续4-7天,在针对感染的免疫反应IgM和IgG抗体可以检测到后,病毒血症消失。
人类染上裂谷热病毒后病死率通常较低,但每当洪水季节来临,在肯尼亚和索马里等非洲国家则会有数百人死于该病。大多数病例表现相对轻微,少部分病例发展为极为严重疾病,可有以下症状之一:眼病(约0.5-2%)、脑膜脑炎或出血热(小于1%)。
眼病(特征性表现为视网膜病损)通常在第一症状出现后1-3周内起病,当病损在视网膜中区,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永久性视力减退。其他综合症表现为急性神经系统疾病,脑膜脑炎,一般在1-3周内出现。仅有眼病或脑膜脑炎时不容易发生死亡。
裂谷热可表现为出血热,起病后2-4天,病人出现严重肝病,伴黄疸和出血现象,如呕血、便血、进行性紫癜(皮肤出血引起的皮疹),牙龈出血。伴随裂谷热出血热综合症的病人可保持病毒血症长达10天,出血病例病死率大约为50%。大多数死亡发生于出血热病例。在不同的流行病学文献中,总的病死率差异很大,但均小于1%。
本世纪初即发现裂谷热在肯尼亚等地的羊群中流行。 1930年科学家Daubney等在肯尼亚的裂谷(Rift Valley)的一次绵羊疾病暴发调查中首次分离到RVF病毒。 1950-1951年,肯尼亚动物间大暴发裂谷热,估计1万只羊死亡。
1977-1978年,在中东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和山谷中首次出现大批人群和家畜(牛、羊、骆驼、山羊等)感染,约600人死亡。1987年,首次在西非流行,与建造塞内加尔河工程导致下游地区洪水泛滥、改变了动物和人类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病毒传播给人类有关。 1997-1998年,在肯尼亚和索马里暴发。
2000年9月份,裂谷热疫情首次出现在非洲以外地区,沙特阿拉伯(南部的加赞地区)和也门报告确诊病例,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至10月9日,也门卫生部报告发病321例,死亡32例,病死率为10%;沙特阿拉伯卫生部报告291例中,死亡64例。
在原来没有该病的阿拉伯半岛发生了流行,这直接威胁到临近的亚洲及欧洲地区。
(1) 在疫区免疫易感动物是控制裂谷热的关键措施之一。
动物接种裂谷热病毒疫苗可预防裂谷热感染。已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供兽医、实验室人员使用。
活疫苗只需要一针,产生永久的免疫力,但目前可得到的疫苗会引起怀孕动物流产。
死疫苗不会引起这些不必要的效果,但必须给予多剂量才产生保护力。尚无疫苗注册,至今无商业化产品,但被试验性使用保护处于高度暴露危险的人群,其他候选疫苗正在研究中。
(2) 灭蚊防蚊,控制、降低蚊媒密度能有效预防感染,控制疫情传播蔓延。
在流行期间,使用杀虫剂控制蚊媒是有效的。
清除蚊媒孳生地,降低蚊幼系数是控制蚊媒传播传染病的根本性措施。
已有报道可通过卫星、地理信息系统来监测导致蚊子数量增加的气候条件变化,及时预测暴发,从而使当局采取措施避免即将发生的暴发疫情。
预防裂谷热病毒感染,个人尤其是在疫区的旅游者或疫区屠宰场的职业人员的防护是重要和有效的,穿防护衣如长衫长裤,使用蚊帐和驱虫剂,在媒介蚊咬人高峰时间避免户外活动,要特别注意白天防蚊。
戴手套和穿其他合适的防护服,抓病畜或组织时特别谨慎,避免接触病畜,采集和处理疑似或确诊的裂谷热病例标本时应采取保护措施,由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在合适的实验室处理标本等可以有效预防裂谷热病毒感染。
(3)传染源管理:病人严格隔离治疗。
在传统疫区以外发现裂谷热疫情,意义非凡,应确定是否新病毒引入或以前就有病毒而仅仅现在才引起公共卫生当局注意,开展生态学研究确定触发疫情暴发的因素非常重要。
但无论如何,在阿拉伯半岛流行裂谷热已经警告人们,只要媒介存在,条件适合时,裂谷热病毒传入新的地区就有可能引起动物、人间流行,裂谷热很可能如登革热一样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当蚊媒传染病如裂谷热局限于个别地区流行时,加强检疫工作,有可能避免或延迟疾病传入非疫区,而当蚊媒传染病如登革热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较广时,由于全球贸易和运输交通、人员流通激增,消除了天然屏障和地域边界,便利了蚊媒等生物流动,任何地区要防止蚊媒传染病输入几乎防不胜防,加强本土灭蚊工作--做好自己的事,清除传播媒介孳生地,降低蚊媒密度就显得十分重要。
标签:裂谷,临床表现,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