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回答>百科知识>ICG法无创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意义

ICG法无创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意义

2024-06-17 14:28:58 编辑:join 浏览量:536

ICG法无创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意义

肝功能的评估分为静态检验和动态检验。静态检验方面开展得比较普遍(比如胆红素、凝血因子、白蛋白等肝常规血生化检查),但仅通过静态检验,不能及时地反映肝功能的变化,其作用有限。而动态检验,具有实时定量评估肝功能的优势。

目前在国际上已经广泛开展的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能够更好更直接的实时评估肝功能,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或手术方案的建立以及治疗效果的评判。

ICG的化学名称为吲哚菁绿,注射入人体后会被肝细胞全部选择性摄入,经肝细胞分泌至胆汁,由胆道快速排出。

ICG在体内不参与任何化学反应,无肠肝循环、无淋巴逆流、不从肾等其他肝外脏器排泄,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染料性药物。

在外科,ICG实验可用以评估预切除肝脏的大小,特别是肝癌和肝硬化患者术前肝脏储备功能的评定,帮助外科医生衡量切除安全性和进行个体化评估,如肝移植时供体是否合适,以及活体肝移植时受体评估等。在内科,ICG实验可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疗效和预后。如果肝功能衰竭患者在入院时ICG超过39%,那么就应该被列入肝移植等候名单;如果低于39%,积极的内科治疗也许是有希望的。

ICG清除试验作为单一的评估指标要优于很多生化指标,特别是当很多常规生化指标还没有出现异常的时候,ICGR15就能及时的反应目前肝功能损伤或隐匿性肝脏疾病,为临床提供必要的手段防范由于药物治疗,手术创伤,肝脏失血等打击而导致的急性肝衰竭。研究表明ICGR15高于14.7%(ICGK0.128/min)即预示着早期肝功能损伤的出现,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达到80%,优于常规生化指标。

ICG清除试验能更准确评估肝功能变化,判断患者预后(存活概率),便于临床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特别是对于重肝患者以及慢性肝炎患者中的中度,重度患者的预后判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接近或达到80%。一般认为ICGR15值的高于40%的患者预后较差。当肝硬化患者ICGR15大于51.1%,会伴有严重的并发症。

此外,作为肝脏敏感的专属性评估指标,对于临床各种治疗方案的疗效评估,以及各类药物对于肝脏的影响,都能敏感而及时的显现。

一般认为,ICGR1520%时,介入治疗是非常安全的,可以进行大剂量的碘油栓塞化疗,并且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可以进行肝功能储备的动态评估,来判定是否可以进行重复的介入治疗,和介入治疗的碘油剂量。

当ICG15分钟滞留率大于20%时,介入治疗后的肝损伤较重,提示临床医生要根据个体差异设计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当ICG15分钟滞留率大于30%时是介入治疗禁忌,多脏器功能衰竭仍然是ICU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目前,ICU对于各类重要脏器的治疗和检测,都有相应的设备和方法,只有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肝脏,仍然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ICG清除试验可以对肝脏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及时有效的规避肝脏衰竭引发的风险。大连六院已开展此项检查,效果突出。对肝脏疾病,尤其是肝脏代偿能力和及时准确肝脏功能的判断十分有利。需要该检查的广大患者请来六院联系。联系电话:0411-39728537:0411-39728594,0411-39728717.

标签:ICG,法无创,临床意义

版权声明:文章由 去回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uhuida.com/article/130505.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