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痛是孕期相对常见的现象,主要与激素水平变化、胎儿增大、缺钙有关,还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比如外伤、盆腔炎、尿路感染等。
孕10周左右,胎盘会分泌松弛素,这种激素可使骨盆韧带、关节变得松弛,为分娩做好准备。
孕妈妈行走、咳嗽、翻身时,可能牵拉到韧带,从而出现或加重骨盆疼痛。疼痛若严重,可能放射到臀部、腿部,有时还可以听见关节响。
激素变化引起的骨盆痛,通常出现在孕14周前和孕28周后,部分孕妈妈产后也会发生。
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胎儿逐渐增大,增大的子宫可能对周围组织、器官造成压迫。若压迫到骨盆,就会出现骨盆疼痛。一般活动时(如抬腿、下床)会更明显,有可能放射到背部、腿部。
钙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元素之一,孕早期孕妈妈多会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进食受到影响,不能摄入充足的钙质,无法满足自身和胎儿的钙需求,机体就会从骨骼中释放钙元素,以维持血钙浓度。出现钙缺乏后,孕妈妈会觉得骨盆痛。
生活中未注意保护自身,盆骨或腰臀部受到外力撞击,可能引发疼痛,一般会伴有腰臀部皮肤青紫、红肿等。
孕妈妈免疫功能较弱,容易遭受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若病原体侵入盆腔,在炎症的刺激下,会导致骨盆痛,还可伴有腹痛。
孕期输尿管蠕动减慢、子宫增大导致尿液引流不畅、膀胱-输尿管活瓣关闭不全等,容易导致尿路感染,炎症刺激尿路会引发疼痛,严重时可能会有骨盆疼痛感。
孕期因激素变化,韧带较为松弛,腰骶部也承受着较大压力,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腰间盘会刺激周围组织,引发骨盆痛,严重时可能伴有下肢麻木感。
此外,腹腔内脏器、神经、肌肉组织存在疾病,也可能导致骨盆痛,或因疼痛位置不具体,而被误以为是骨盆痛。所以若伴有阴道出血、尿中带血等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标签:骨盆,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