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蔓子
--------------------------------------------------------------------------------
清江上游的都亭山下有座大古庙。传说,里面埋的人就是巴人将军巴蔓子的身子。
古时候,这地方属巴国管。有一年,坏人作乱,把巴王赶跑哒,到处残害百姓。有人对巴国将军巴蔓子说:“你是巴国的得力将领,如今巴国有难,你应该想办法,收拾这个烂摊子。”
巴蔓子想来想去,办法只有一个:请求邻国出兵援助。他暗暗带着巴蜀铜剑,装扮成穷苦百姓,朝清江下游走去。一路上过滩踩水、忍肌挨饿,好不容易到了楚国的国都。这时候的巴蔓子,衣服烂得披一块搭一块的,草鞋穿成了四股筋,脚趾现出了骨头,神象(方言:非常象)个叫花子。
他去拜见了楚王,请求出兵平息叛乱。本来,巴国和楚国原先是好邻居。照说,一国有难,另一国应该去拉一把。但楚王没有这么想,他认为巴国搞得稀巴烂了哒,还有么子援助法?就推辞说:“国破家亡,派兵去也没有用哒,,那是淘空力。”巴蔓子说:“国破家亡,巴人的心没有亡呀!只要大王你能出兵,叛乱一定能平息。要是你不出兵,巴国坏人当了权,你们楚国也不得安宁的。”
巴蔓子这几句话把楚王说动心哒,他想出兵,又不想干搞(方言:即无代价地做事),就说:“天远路程,派兵过去,哪消耗得下台?你如果答应给我三座城池,我就马上出兵。”
要把自己的国土给别人,这好比割巴蔓子的心肝。要是不答应,事情又办不象。巴蔓子想了一歇,含含糊糊地说:“只要国王出兵平息了叛乱,到时候是好商量的。”楚王高兴了,派了好多人马,由巴蔓子领着回到巴国,很快就把坏人打败了,巴国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楚国的兵马刚刚回国,楚王就派人来讨要三座城池。巴蔓子心里象油煎火熬,表面不露声色,准备了上好的酒席待承楚国的使者。巴蔓子说:“楚国为帮助我国费了心,尽了力,我们子子孙孙都不会忘记这天大的恩情。”
楚国的使者说:“记得恩情就好,请你把这三座城池交割给楚国吧!”
巴蔓子说:“国土哪能送人?你们现在援助了我们,往后若楚国有三灾六难,我们也去帮忙,这不是比现在要去三座城池还好些吗?”
楚国的使臣急了,说:“割让三座城池是将军当时亲口许下的啊!”
巴蔓子说:“我许的愿,我一人承担。请把我的头带回去谢楚王吧!”说完,他抽出宝剑,“呼”地一下,自己的脑壳就落了地。那眼睛还睁得大大的,象活人一样。
使臣叫人做了个紫檀木盒子,装上巴蔓子的脑壳,打马回国去哒。楚王听了事情的经过,受了感动,认为巴蔓子有骨气,就把他的脑壳埋在一座高山的顶上,让他日日夜夜看着巴国的方向。这时候,巴国也把他的身子用最好的棺材装殓了,埋到了都亭山下。
讲述者:黄锡银男78岁土家族识字利川市都亭镇农民
谭桂香女68岁土家族文盲利川市都亭镇农民
搜集整理者:韩致中
流传地区:利川市、四川黔江地区一带
搜集时间:1980年3月
重庆人,春秋时期的一个名将。
巴曼子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巴国的将军。巴曼子墓俗称“将军坟”,坐落在渝中区七星岗莲花池旁。现存墓碑为民国初荣县但懋辛题,曰“东周巴将军曼子之墓”。据《华阳国志·巴志》载:东周末期,巴国将军曼子求楚国出兵平内乱,许诺以三座城池相谢。乱既平,巴曼子不忍国家割让城池,“乃自刎以头授楚使”,请向楚王致歉。楚王感动,“以上卿礼葬其头”,巴国“亦以上卿礼葬其身”。有诗赞其事曰:“刎颈高风悬日月,存城旧事邈山河。”
巴曼子墓始建年代已不可考,历代皆有所修葺。现存巴曼子墓重建于1922年。
巴曼子生于东周末年的临江城(今忠县)。巴曼子为保城池而自刎,后人念其忠诚,改临江为忠州。巴曼子刎首留城处的古城墙位于县城东门,现依然可见。
巴曼子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巴国的将军。巴曼子墓俗称“将军坟”,坐落在渝中区七星岗莲花池旁。现存墓碑为民国初荣县但懋辛题,曰“东周巴将军曼子之墓”。据《华阳国志·巴志》载:东周末期,巴国将军曼子求楚国出兵平内乱,许诺以三座城池相谢。乱既平,巴曼子不忍国家割让城池,“乃自刎以头授楚使”,请向楚王致歉。楚王感动,“以上卿礼葬其头”,巴国“亦以上卿礼葬其身”。有诗赞其事曰:“刎颈高风悬日月,存城旧事邈山河。”
巴曼子墓始建年代已不可考,历代皆有所修葺。现存巴曼子墓重建于1922年。
巴曼子生于东周末年的临江城(今忠县)。巴曼子为保城池而自刎,后人念其忠诚,改临江为忠州。巴曼子刎首留城处的古城墙位于县城东门,现依然可见。
标签:巴蔓子,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