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回答>百科问答>《我叫范雨素》读后感——让日常阅读成为砍向我们内心冰封世界的斧头

《我叫范雨素》读后感——让日常阅读成为砍向我们内心冰封世界的斧头

2024-11-03 11:16:09 编辑:join 浏览量:581

《我叫范雨素》读后感——让日常阅读成为砍向我们内心冰封世界的斧头

刚刚读完了一篇热点文章《我叫范雨素》此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农民工的世界里,仿佛只有你为了吃的而活,才不会被人嘲笑。———因为觉得不读书也能赚钱,非要读书干什么呢!甚至瞧不起读书人。孔乙己的命运就是这样。

我写作不是为了谋生,我靠体力谋生就够了,我写作,只是因为想表达我的情感,就好像人的灵魂在黑夜上行走,那边有一个光亮在照着,你会不自主的朝那里走去,那个就是梦想。

在范雨素的文章中,她写道曾经在废品回收站为女儿买了1000斤的书,那些书很多都是新的,甚至还没有拆封。一本没有被读过的书,就好像一个人没有真正活过,看着就心疼。

仔细想想,对于一本书来说,,只有当它被读到,它才实现了自己属于书的价值。

在范雨素的身上,我看到了文字的力量。

在最底层的农民工群体中,在最底层的农村,他们这个群体有着很多的故事、很多的情感,也曾受过很多不公平的待遇,然而因为缺少使用文字的能力,很多声音没有被这个社会所知,他们是失声的一群人。

范雨素不仅代表她自己,同时也是代表整个她所属的社会群体。这样的群体当中,有她这样的人通过阅读、写作,发出自己的声音,进入到群众的视野当中。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是阅读的力量、是写作的力量。

那时她在外做育儿嫂,一周回家一次,她大女儿是在电视上学会认字的,她在女儿有读书的能力后,买了1000斤的书,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她培养女儿的方式。

她的大女儿跳出了原本社会阶层,成为了北京一名年薪9万的白领,同时她的女儿依然保留着心底的那份纯真,在公司发汇源饮料自己不喝的情况下,送给公司外面的捡垃圾的老奶奶。

而当年她女儿的两名玩伴,却依然还在原来的社会阶层,成为了工厂上面的一颗螺丝钉,依然没有灵魂、没有尊严的活着。

谈起买书这件事,上周末的一个场景让我难以忘记,那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我在恒隆广场的书摊选书,很多的家长带着孩子路过,小孩子对书摊上的书产生了兴趣,家长不耐烦地说,你能看得懂吗?看不懂,买回去也是浪费,于是把在书摊前驻足的孩子,强行的拉开。

这对中国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悲哀,很多家庭教育中不支持读书、不鼓励读书,父母也没有阅读的意识,而阅读的素养是代代相传的。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关于如何看待是否应该阅读这件事。当看到夕阳西落,一排大雁飞过的时候,经常阅读的人会感叹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阅读的人,他最多只会说,“我操!这么多鸟儿啊!”

标签:读后感,范雨素,冰封

版权声明:文章由 去回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uhuida.com/answer/329650.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