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回答>百科问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论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论文

2024-10-27 20:04:56 编辑:join 浏览量:600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论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该着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发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的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环境保护是实现社会发展的前提,保护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延续的保证。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温室气体白色污染

1.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的现状

1.1关于环境保护的理论性描述

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protection):顾名思义,即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实践活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随着近年来工业的飞速发展,环保问题又一次引起来人们的认识,环保机构、相关律法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1.2环境现状

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2.环境破坏的突出表现的几个方面

2.1土壤遭到破坏、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据国内相关机构调查报道,由于近年来过度的开发,导致一些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森林植被的消失、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引得不到科学的处理而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这些都从某种程度上妨碍了土壤的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

2.2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全人类

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因此,西方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能源节约技术的转让进程。我们特别应当采用经济鼓励手段,使工业家们开发改进工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工艺技术。

2.3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生存面临挑战

由于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失去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而走入灭绝的边远。然而一些物种的绝迹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多样性。

2.4地表森林面积锐减

环境污染会导致森林面积的锐减,具体表现在酸雨的腐蚀,、有害气体的排放上,随着大气进入空气中,继而以自然雨水的形式进入土壤,影响原有的植物生长。

2.5日益恶化的化学污染、空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有毒气体主要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机化合物、那些重金属、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2.6混乱的城市化

到本世纪末,世界上的大城市将达21个,大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恶化:拥挤、水被污染、卫生条件差、无安全感——这些大城市的无序扩大也损害到了自然区。因此,无限制的城市化应当被看作是文明的新弊端

2.7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由于过度捕捞,海洋的渔业资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减少。因此,许多靠摄取海产品蛋白质为生的穷人面临着饥饿的威胁。集中存在于鱼肉种的重金属和有机磷化合物等物质有可能给食鱼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问题。沿海地区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挤在离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方。这种人口拥挤状态使常常很脆弱的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

3.环境保护可行性方案的探究

环境保护是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科学技术的多方面的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保证人类社会的发展,保护包含至少三个层面的意思: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对地球生物的保护。

3.1继续坚定不移的健全环境保护地方法律法规体系,为环保提供法律依据与支持

例如,对于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烟尘、污水和垃圾等时,除了鼓励相关企业采用环境保护措施、对高耗能企业鼓励安装节能设施,还需在符合市场规律的情况下适当提高破坏环境的“代价”,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一系列环境评价、考核、监管和处罚制度,用法律保护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真正把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纳入法治化管理的轨道。此外,培养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显得尤为重要。

3.2培养公民的环保新概念,从孩子抓起,加强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环境保护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身心的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的影响下变异和退化;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利于人类生命活动。与法制宣传部门紧密结合,将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纳入全社会的宣传教育体系,作为公民普及法律常识的重要内容,并纳入普法考试考核。二是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教育培训制度。

3.3加强施工中的管理,杜绝不顾环境的开发

明确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防止由大型工大型工业项目和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的制定、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治等重大决策事项,应进行环境影响的评价,环境质量要求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的不得实施。此外,工程的规划与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培养相关技术层面的专才对于避免开发中的破坏具有“远瞻性”。

3.4垃圾分类不乱扔回收利用好再生

在垃圾中,约50%是生物性有机物,约30%—40%具有可回收再利用价值,“变废为宝”在这里获得的不仅仅是经济价值,收获更多的是培养了公民良好的环保意识,这才是无价的。垃圾分类降低了处理时的成本,营造了美好的社会氛围。

4.环境保护的趋势与未来展望

环境保护的工作任重道远,除了需要全民的参与之外,一些官方的或者民间的机构在引领环保时的作用也显得不可替代。在未来的环保进程里,环保机构会获得更加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也会参与进来贡献自己的光与热。

在保护环境方面,立法制定节日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醒人们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表明我们在环保路上坚定不移的决心。例如,全国土地日,每年6月25日。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从1991年起,把每年的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的日期确定为全国土地日。“土地日”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个全国纪念宣传日。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

在新形势下的今天,全民大力提倡的特殊时期,环境保护不单单只是一句口号,她需要我们每一个地球公民真真切切的以实际行动参与进来,为挽救我们的家园付出自己的青春与激情,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对得起养育我们的地球母亲。

5.怎样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5.1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环境友好的决策和制度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改善环境质量出发,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发展战略、规划,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克服单纯追求GDP的倾向。

5.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建设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以生态化改造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废物回收再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循环利用率。严格环境准入,提高环保准入门槛,限制和禁止上高耗能、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实施强制淘汰制度,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技术设备和企业实行强制淘汰;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降低产品单位产值的能源物耗和污染物排放;

5.3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

我国立足于解决好国内环境与发展问题,继续改善13亿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同时,继续推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一方面积极参加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环境公约和有关贸易与环境的谈判,维护国际利益,履行国际义务,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做出贡献。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国内环境保护跨越式发展;制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防止污染转移、有害物种入侵等政策、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促进贸易发展,保障国家环境安全。

保护全球环境,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发达国家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增加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境资金援助,加强环境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国际传播与合作;降低直至取消因环境标准过高而形成的贸易壁垒,促进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共同发展;进一步开放市场,减轻发展中国家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全球范围内资源的合理利用。发展中国家也要在加快发展中积极防治污染,保护生态。

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携手共进,共创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小做起!

参考文献:

百度文库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4

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

标签:环境保护,论文,持续

版权声明:文章由 去回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uhuida.com/answer/320231.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