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有些妈妈担心宝宝着凉,喜欢给孩子裹上厚厚的大衣、毛毯,就连晚上睡觉时,也要给孩子用热水袋、电热毯。这样做,虽然保暖了可却“中暑”了。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冬天怎么会“中暑”呢?那么小编将为大家揭晓原因。
目录1.冬天会中暑吗2.冬季宝宝也会“中暑” 慎用取暖小家电3.过多保暖孩子冬天也“中暑”4.中暑后会引发哪些并发症5.如何用饮食调理中暑
1冬天会中暑吗
“捂热综合征”(也有称“闷热综合征”、“捂被综合征”),也就是民间常说的“冬季中暑”。
专家分析,这和父母养护观念落后、过于担心孩子在冬季里着凉感冒有很大关系。很多家长带孩子出门时就把孩子捂得过于严实,尤其是一个月以内的新生儿更是被包裹得里三层外三层的,甚至孩子的头部也被捂着。
由于衣物过多、棉被又不易透气,加上孩子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完善,体内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出来,无法达到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孩子就很容易出现发烧、体液丢失甚至脱水等问题,这会导致孩子的脑部神经系统受损。
此外,由于孩子发热后代谢功能加强,需氧量大,但因为被捂得太严实而不能得到足够的氧气,还容易出现缺氧窒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出现抽风甚至心、肺等多脏器功能衰竭。
家长在冬天要注意适当给孩子增减衣物,但不能把孩子捂得太严实。一般来说,新生儿待的室内温度最好在23-24摄氏度左右;几个月到1岁的婴儿所处的室内温度最好在22摄氏度左右,晚上可适当给孩子添加一床小被子。
适宜的湿度对于孩子的健康也很重要,最好把室内温度保持在50%到60%左右。最好不要给孩子用电褥子,否则电褥子持续供热,孩子散热又差,也容易出现“捂热综合征”。
带孩子外出时,更要注意不能捂着孩子的脸部,如果从户外进到车内、室内,要及时解开孩子的棉被或厚实的外套。
平时家长还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出现脸色发红、发热、出汗多等问题,首先要看是否环境温度过高,如果室内温度比较适宜,就要考虑是否给孩子穿得太多、捂得太厚了,最好把衣被放松点;同时要给孩子补充水分,给孩子喝水、喝奶,最好在水里稍加一点盐。如果孩子尿少,说明孩子存在脱水问题,也要引起家长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
2冬季宝宝也会“中暑” 慎用取暖小家电
冬季宝宝需警惕取暖小家电
有业内人士认为,电器只要通电就容易产生辐射,它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于成人来说基本不会构成伤害,但对于孕妇和婴儿来说,有一定的影响。
还有,使用电暖器容易造成室内空气干燥,最好带一个加湿器给室内加湿。
冬季宝宝小心“中暑”
炎热的夏季会中暑,难道在寒冷的冬季也会发生中暑吗?事实确实如此,在冬季发生中暑的婴儿还屡见不鲜。
年轻的父母惟恐孩子着凉,在孩子身上裹着大衣、毯子,还要用上空调、热水袋或电热毯等等,加之冬季房间门窗关闭,室内空气不流通,这使得孩子如同生活在一个“人造夏季”里,体温会逐渐上升,等父母发觉时,孩子已处于高烧之中,这样便形成了冬季“中暑”。
冬季“中暑”症状
这种严寒里婴儿发生的“中暑”,医学上称之为婴儿闷热综合症,多见于2-10个月的婴儿,有较典型的临床特点:
病情来势汹汹,好发于冬春的寒冷季节,都有厚衣和被褥闷热的病史;
发热初起时,即为高热,体温可以高达41℃-42℃,全身大汗淋漓如水洗;
大汗后则体温不升,哭声低弱,反应差,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可导致严重的大脑受损,若不及时抢救,甚至危及生命。
据有关资料统计,婴儿闷热综合症的死亡率为17%-30%,大约12%的病儿以后会发生脑性瘫痪、智力落后和癫痫等严重后遗症。
婴儿冬季“中暑”原因
在寒冷季节,为什么婴儿会中暑呢?
这是因为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排汗和散热功能弱,而且反应能力较差,当他们被包裹得过暖时,不能挣扎和摆脱捂热的不利环境,当被窝内温度超过34℃时,婴儿会发生高热、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大量丢失,造成脱水、代谢性酸中毒、脑缺氧和脑水肿等一系列恶果。
3过多保暖孩子冬天也“中暑”
核心提示:“冬天中暑”一般人不大会相信。
然而,儿科医生却告诉我们,父母对孩子过分“热情”呵护,反而让孩子在寒冷的冬季“中暑”了。
入冬后,有些妈妈担心宝宝着凉,喜欢给孩子裹上厚厚的大衣、毛毯,就连晚上睡觉时,也要给孩子用热水袋、电热毯,往往容易给孩子保暖过度,加上室内空气流通不好,使婴儿发生高热现象,是典型的婴幼儿冬季“中暑现象”。
冬季发生中暑多见于2~10个月大的婴儿,主要表现为高热、抽搐、大量水样或血水样稀便、吐奶,重则可以发生昏迷、休克。
婴幼儿容易发生冬季中暑的原因与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健全,对外界气温的适应性较差有关。
若发生了婴儿轻度中暑,父母不要惊慌失措。
体温过高者,应立刻掀开被子,将患儿抱到空气流通处,擦干汗水,更换湿衣服,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必要时用温水或者浓度为40%~50%的酒精擦浴,但禁止用退烧药,因为退烧药会使患儿出汗更多,加重脱水,使病情恶化。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儿,有条件的应该立刻吸氧、做人工呼吸,如出现更严重的情况需要立即送医院,但要注意途中不要把患儿的头部捂盖得过严,以免再次发生缺氧窒息。
儿科专家提醒家长,由于婴儿火力旺,出汗散热又较为缓慢,冬季保暖过度会使婴儿产热和散热不相协调,从而使婴儿出现高热、抽搐、吐奶等中暑现象,持久的高热会损害婴儿的脑组织,出现永久性损害或功能障碍。
因此,冬天家长应该适度给婴儿保暖。
4中暑后会引发哪些并发症
中暑并发症1、脑水肿
意识障碍、昏迷常是老年人中暑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之一,重症中暑对脑的病理改变为充血、水肿和出血(融合的、弥散的或为瘀点).脑水肿在意识清或意识障碍浅的情况下,临床表现为颅内高压征。
头痛,常进行性加重,后期头痛剧烈,呕吐多与头痛伴发,可呈喷射状,呕吐后头痛可暂减轻;视乳头水肿,眼底静脉瘀血、搏动消失,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等变化.另外复视、缓脉、血压增高和意识障碍.生命体征的变化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烦燥、嗜睡、甚至昏迷。
昏迷愈深,预后愈差;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循环障碍,休克、心功能衰竭。持续高热,各种降温措施无效,为中枢性高热.表明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害。
重症中暑高热、昏迷者,经有效降温措施,患者常在4h内脱离昏迷状态,24h后恢复正常理性。
如果患者对降温措施的反应甚微或不稳定,始终昏迷不省,提示脑的损伤已达到不可挽救的程度.笔者曾报道中暑昏迷48例,死亡的19例入院前昏迷时间平均(9.4土8.4)h,人院后17例未再苏醒,2例分别于入院后12,20小时苏醒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中暑并发症2、心力衰竭。
中暑并发症3、呼吸衰竭。
中暑并发症4、急性肾功能衰竭。
重症中暑的肾脏损害,病理改变为肾脏充血伴有囊下、肾盂、肾间质的出血.临床表现尿量少,尿常规中有蛋白、透明管型和颗粒性管型,脓细胞和红细胞。
中暑并发症5、休克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休克对重症中暑患者预后的影响极大,尤其是老年患者.中暑患者休克的发生与脑水肿、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感染及低血容量等多方面因素相关.相反,休克亦加重各脏器功能的损伤及衰竭。
5如何用饮食调理中暑
1、中暑之后,不要急于吃生冷的食物,以免引起拉肚子。多补充水分,可适当喝一些淡盐水。
比较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用绿豆熬水喝,绿豆性凉,可清热解毒,对治疗中暑效果非常好,当然这只是用于预防和缓解轻微的中暑。
2、在夏季,人们的肠胃功能会减弱,这个时候粥无疑就是保健佳品,像如绿豆粥、薄荷粥、莲子粥等,不仅能调理肠胃,还能预防中暑。
中暑之后,还要多吃青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瓜果,特别是对于高温和户外工作人员,有很好的解暑清热作用。
3、中暑之后千万不要一次性喝太多水,以免引起肠胃功能紊乱,宜少喝多喝。不要吃油腻的食物,会加重肠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另外,生冷的瓜果也不要多吃,会引起腹泻等问题。
更不要因为中暑生病而大补特补,正所谓虚不受补,这时候应特别注意。
发现中暑之后,不要想着扛过去,要寻求及时治疗。情况严重的话,不要侥幸的以为自己随便吃点药就能好,会加重中暑后续症状。要去医院找医生治疗,免得危机自己的生命。
谁到底还是要做到治疗为辅,预防为主。出门的时候,要做好防暑工作。多喝点水,多吃有主意消暑的食物,带好防中暑的工具。
目录置顶
目录关闭1.冬天会中暑吗
2.冬季宝宝也会“中暑” 慎用取暖小家电
3.过多保暖孩子冬天也“中暑”
4.中暑后会引发哪些并发症
5.如何用饮食调理中暑
意见反馈私人医生联系我们下载APP
标签:中暑,冬天